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最近,我看到兩條關於清華的熱搜,很有意思。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一條說的是清華大學曬出的#清華學生的計劃表#衝上熱搜。

一個學霸的一週計劃是這樣的:

凌晨1點睡覺,清晨6點起床,6點40開始學習,晚上9點到凌晨1點全都安排得滿滿當當。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這份計劃表正在校內展覽,同時展出的還有各種學霸筆記、學霸作業。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很多人可能都忘了,當年做出那份“一週計劃表”的學霸,是清華叱吒風雲的一對雙胞胎“網紅”姐妹——馬冬昕、馬冬晗。

當年剛做出這份計劃表時,兩個人就上過一回熱搜。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全清華每年3000多名大四學生,只有5個人能得的“特等獎學金”,姐妹倆一人一個。

如果你想了解一下寫出這種計劃表的學霸有多厲害,你只要看一看她們特獎答辯時PPT上那滿屏的榮譽就知道了: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還有一個清華的知名校友最近也上了熱搜,就是人稱“奶茶妹妹”的章澤天,京東集團的老闆娘。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最近她不在國內,而是在英國劍橋大學讀書深造。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人們沒見她怎麼曬自習、曬課堂,而是看她各種曬吃曬玩兒。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有網友在底下留言說:“你讀書嗎每天?”


章澤天直接回懟:“我沒發照片的日子都在讀書。沒記錯的話,今天是週末?”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沒人預期她會像清華學霸那樣“好好讀書”,畢竟人家剛25歲就坐擁650億家產,在2018年《新財富》500富人榜中,和老公劉強東排名第16位。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在很多人看來,考名校成了“奶茶妹妹”躍入豪門、變身闊太的一塊敲門金磚。

她也自然成了最熱門的“名校網紅”之一,無論是結婚、生子、買房、留學,隨便做點兒什麼都能上熱搜。

但事實上,在名校做一枚網紅,活法遠不止“成為貴婦”這一種。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1

當年的哈佛女孩,如今“泯然眾人”了?


1999年4月12號,《成都商報》在頭版頭條登出了一則新聞:《我要到哈佛學經濟》。

報道中說: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4所美國名牌大學,同時錄取了18歲成都女孩劉亦婷,她還榮獲了“全額獎學金”。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消息一出,頃刻間轟動全國,連新華社都發了通稿。

《成都商報》為劉亦婷開通的4條熱線被打爆,一下午接了上千個電話——

“請問怎麼給孩子早教?”

“怎麼學好英語?”

“高三查缺補漏該怎麼做?”

……

望子成龍的父母們把劉亦婷和她的家人看成了“指路明燈”。

按她媽媽的說法,1999年8月1號,劉亦婷登上赴美飛機的那天,她親熱地摟著爸爸媽媽說:

“我走了,你們就有時間寫書了。快把你們培養我的過程寫出來,去幫助那些渴望得到指點的父母和孩子吧!”(怎麼聽著都有點彆扭)

於是就有了那本暢銷至少260萬冊、

火遍大江南北的《哈佛女孩劉亦婷》。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劉亦婷也成了21世紀初,當仁不讓的中國第一代名校網紅。

由於是母親劉衛華親筆撰寫,書裡詳細記錄了母親培養劉亦婷的點滴往事,也收錄了劉亦婷本人的一些日記。

只是這本書在今天看起來,很多內容都有“自我吹捧”的嫌疑,有些東西甚至過於誇張。

比方說劉亦婷15天大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語言;

6歲前她媽一直給她測智商,結果是105項指標裡,“近100項發育進程遠遠超過平均水平。”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姥姥要來帶外孫女,媽媽讓她先自學了一本《早期教育與天才》,必須“先培訓,後上崗”。

連飯後樓下散個步,跟鄰居聊個天,都是要“讓友善之情印入婷兒的神經網絡”。

“和婷兒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都是寶貴的,都要用在開掘潛能、激發興趣上。”

在種種的“精心栽培”下,3歲的劉亦婷有著5歲的“智齡”——而能這樣提早兩年的孩子,“5萬個裡才有1個!”

為了精心撫養劉亦婷,媽媽甚至放棄了到上海戲劇學院跟隨院長餘秋雨進修的大好機會。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為了矯正近視,怕劉亦婷腦袋太低、往書本上湊,媽媽“土法上馬”,往她脖子上“套絞索”,還發明瞭一個下巴支架託著,就差“錐刺股”了。

為了不讓她算術時粗心大意,爸媽罰她抄寫《成都市電話號碼簿》。

到了青春期,很多人都誇劉亦婷漂亮,為了不讓她生出“驕惰”之氣,媽媽把自己總結的“紅顏薄命”的幾大原因貼在了穿衣鏡上,“現在需要一把外科醫生的手術刀,把與漂亮有關的癌瘤一個個解剖開,血淋淋地展示那些致命的病灶,使婷兒能終生引以為戒。”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在這樣“嚴於律己”的環境裡,劉亦婷經常不知道該怎麼“寬以待人”,因為同學很小的失禮行為,她會像老師一樣,當眾斥責對方,逼對方道歉;還有一次發生了口角,她扇巴掌扇到同學眼底出血,差點失明。

嚴格到滋生出“暴戾”之氣,在今天看來已經不合情理,而在當年“哈佛”的光環下,這些都變成了“素質教育的典範”。

在《哈佛女孩劉亦婷》裡,有一個情節是很多家長同學記憶猶新的,就是捏冰。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為了鍛鍊她的意志力,爸爸從冰箱裡取出一塊冰,比一號電池還大。

“婷婷,你能把這塊冰捏十五分鐘嗎,你捏到了,我就給你買一本書。”

她把冰往手裡一放,第一分鐘,感覺還可以;

第二分鐘,刺骨的疼痛;

第三分鐘,像有千萬根冰針在手掌上跳舞;

第四分鐘,骨頭都要被凍僵、凍裂了;

第五分鐘,手變青,不那麼痛了;

第六分鐘,手只是有點兒麻。

……

15分鐘到,“我的手變成了紫紅色,摸什麼都是覺得很燙。”

爸爸說:“你有這麼強的意志力,我們真為你高興。”

在父母的眼裡,劉亦婷能上哈佛,是家庭教育的成功。

你說劉亦婷厲害嗎?當然厲害。

但考上哈佛100%都是她們一家三口的功勞嗎?絕對不是。

家裡有出國黨的人都知道,今天去美國念本科,至少得考兩樣:SAT和託福。

SAT叫“學術能力評估測試”,也就是“美國高考”;

而託福是考察外國留學生過沒過英語這一關的考試。

劉亦婷只考了託福,SAT連考都沒考。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那她是怎麼申請上哈佛的呢?答案是一封重量級的推薦信。

前美國司法部總檢查長助理、美國全國律師協會中國法委員會主席、世界第六大律所高級合夥人拉瑞·席慕思,在20世紀末一次登上北京的長城以後,對中國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他回美國後成立得一個“華盛頓-北京學者交流社團”,而劉亦婷在參加一次赴美夏令營時,有幸住在了拉瑞家中。

拉瑞非常欣賞劉亦婷的談吐和見識,主動提出做她的推薦人。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而在他推薦劉亦婷之前,他已經推薦過兩個中國學生,全部申請成功。

在劉亦婷申請成功的4所學校裡,有3所都是拉瑞的“鐵關係”,而其他(劉亦婷沒申請成功的)學校壓根不認識拉瑞這個人。

拉瑞為了劉亦婷的面試忙前忙後,面談官也是他欽定的,哈佛招生辦也以最快的速度給他寄去了面談所需要的一切材料,給足了拉瑞面子。

劉亦婷的父母辯稱:沒有任何人可以在哈佛招生委員會中享有特權。

但顯然,在美國高校並不透明的錄取制度裡,關鍵的人脈背書舉足輕重。

劉亦婷的談吐、能力得到拉瑞的賞識,也是“機會降臨在了有準備的人身上”,這沒有問題。

但在看重“綜合素質”的美國名校那兒,劉亦婷既沒有藝術特長,也沒有大賽獎牌,課外活動貧乏,連打半小時乒乓球都嫌浪費時間,卻也被錄取了。

這其中,還有劉亦婷的母校成都外國語背後的金主——德瑞教育集團的支持。當時成都外國語正從公立轉為私立學校,要開辦國際班,招收留學海外的學生。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而為了短期內打響國際班的牌子,把有意申請哈佛的劉亦婷塑造成“成功典型”就成了最佳選擇。德瑞集團也傾注了大量資源全力支持劉亦婷申請,這才有了她圓夢哈佛的故事。

“哈佛女孩”劉亦婷的神話,本質上是一個從小被父母苛待的女孩,在沒有參加(美國)高考的情況下,被學校背後的財團支持,被當地名流保薦去了名校,然後她父母寫了本書,說我們的教育方法太成功了。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劉亦婷在哈佛


而劉亦婷的故事為什麼能輕易成書呢?是因為她媽媽就是出版社的圖書編輯,近水樓臺先得月。

至於她為什麼想去國外唸書,她很早就講過:

小時候,劉亦婷在日記裡寫下,願意“將一生都奉獻給祖國的經濟建設”;

在給哈佛的申請信裡,她表示自己很關心中國的窮人,希望“學成歸國”以後,“可以為改變中國的貧困現狀而努力終身。”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而如今的她在做什麼呢?她嫁給了一個美國人,在美國辦了兩家公司“睿識資本”和“慧恩資本”接連失敗,現在是“秦嶺資本”的合夥人。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具體做什麼呢?“為中國投資者和家族辦公室在美國投資以及與美國機構合作提供高端諮詢。”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左三為劉亦婷


換句話說,類似於給中國土豪的熱錢在美國找房產、股票投資,做資產轉移之類的項目。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也不知道她還記不記得,自己年輕時立過的志向。

平心而論,劉亦婷的走紅,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她開啟了21世紀中國人海外留學的熱潮,其中一些人學成回國後,把在國外學到的知識用到國內各個行業的發展建設當中,做成了劉亦婷沒有做成的事,這是值得肯定的。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但很多90後的父母被這本“神書”洗腦,對孩子實行“高壓式教育”,也讓一些人的童年苦不堪言。

有媽媽鼓勵孩子捏冰:“堅持二十分鐘就給你十塊錢。”結果20分鐘是堅持下來了,孩子因為凍傷在醫院呆了兩整天。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還有人跟劉亦婷媽媽學習:“孩子的文具不該五顏六色,容易分散精力。”於是扔掉了孩子成套心愛的彩色文具。

中國的第一代名校網紅就是這樣,撲面而來的是一種“苦大仇深”的執念:學習一定要能夠忍受超人的折磨,考上名校、出人頭地,將來掙大錢,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學習本身是艱苦的沒錯,但折磨人超過了一定的程度,難道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嗎?

不過,到了今天,時代也發生了改變,做一個名校網紅也可以變成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有個人就是這樣,他有趣到連清華校領導見了他都要“先笑為敬”。

他的名字叫畢嘯天,清華化學工程系的博士生。

更多人喜歡管他叫“畢導”。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2

誰說紅了,就一定“有用”?


要說誰是“清華第一段子手”,恐怕沒人敢跟“畢導”爭。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1992年出生在甘肅的他,從小就對數理化敏感,高中經常名列第一,2010年順利考入清華,

2014年保送清華直博(跳過碩士直接讀博士),讀博同時擔任本科生的輔導員,於是有了“畢導”的稱呼。

他本科時候微信剛剛時興,他是班裡的宣傳委員,於是給班裡搞了個公眾號叫“分蛋”,想記錄班集體的日常生活,因為風格幽默逗趣,很多外系的人都知道化工系有個特別會寫段子的。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2015年他去以色列理工訪學,吭哧吭哧寫了5篇微博段子游記以後,他的微博粉絲終於突破了……100大關。

微博的“不給力”讓他萌生了自己開公眾號寫段子的想法。

2016年8月,公眾號“畢導”開始更新。有一天跟女朋友出去吃飯等位子,凍得瑟瑟發抖,他就想:我一個學過熱學的人怎麼能挨凍呢?於是給他帶來了第一篇爆文的靈感——怎樣科學保暖?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先穿秋衣秋褲,再穿外衣外褲,“這個順序科學嗎?”

開號三個月,他寫出了第一篇10萬+(實際閱讀量300萬+):《一個清華博士在供暖前給廣大學子最中肯的建議》,用熱力學原理論證內外衣褲該怎麼穿。

到底是風衣穿外頭更保暖,還是秋衣穿外頭更保暖?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他根據圓筒壁徑向熱流量方程計算出,風衣穿外頭散熱功率330W,秋衣穿外頭散熱功率328W。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省下來這2瓦,相當於“你秋衣外穿在寒風裡站上兩天兩夜,可以節省出整整一個雞蛋的能量。”

所以他“建議”大家沒來暖氣的時候,秋衣外穿更保暖。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那天發文前,他只有9000粉絲,當晚他守在電腦前,激動地截下粉絲破1萬的圖。

第二天早上睡醒,粉絲突破10萬。

這件事給了他很大的信心,繼續在“科學講段子”的路上越走越遠。

為了完美地喝掉奶茶裡的珍珠,他設計出“吊瓶式珍珠奶茶自動飲用系統”。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為了微信記步數作弊拿第一,他把手機綁在了招財貓的胳膊上。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為了不戴口罩防霧霾,他發明了一個“會颳風”的帽子,帽子左右各架一臺小電風扇,再背上個噴壺灑水,起名為“風雨型防霧霾可穿戴設備”。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為了春節搶到最大的紅包,他用4臺手機加電腦編程,給自己發了

兩億個紅包,最後得出結論:看見紅包彆著急,越靠後搶的人越容易“手氣最佳”。打那天起,他就再也沒搶到過紅包。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為了不用手洗襪子,他立志發明一個“自動洗襪機”。

為了對襪子實現強力攪拌,他把做飯用的打蛋器伸到洗襪子的盆裡,發現襪子老躲開,不好使。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於是想到中國傳統的打衣服,在鼓面上鋪一隻襪子,再澆一些肥皂水。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然後他發現這麼洗一隻襪子,比正常洗襪子還要累。

何必親自敲鼓呢?他找來一支敲鼓大隊做幫手。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這些上發條的小玩具聚在襪子周圍,打得很開心。

但是每當最後一個小玩具上好發條的時候,第一個玩具已經停了,所以他就得沒完沒了地上發條,比小人還要累。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於是他想到做一個像搓衣板一樣,反覆摩擦襪子的裝置——“曲柄連桿裝置”。

找一隻腳模,套上襪子,騎自行車帶動腳模在搓衣板上反覆摩擦,完美。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畢導講段子的“套路”一般是這樣:

先拋出一個大家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問題,比方說搶紅包、洗襪子、冬季保暖,

然後建立數學模型,用學渣看不懂的複雜公式進行“嚴密”的推導,

再把求得的“科學”結果還原到生活裡,

最後你猛然發現,解決方案往往非常沙雕,生活里根本沒法用,但總能讓人捧腹大笑。

有網友說在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今天,畢導的實驗堪稱“人工智障”。所謂“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0.5”。

但我覺得,畢導的實驗就像是你面對一道註定做不出來的數學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上托勒密定理、拉格朗日定理等等一系列你能用到的最高端的技巧,最後得出——“襯衫的價格是九磅十五便士”。

這種哪怕明知解決不了,但依然奮力求解並樂在其中的態度,是獨屬於理工男的浪漫。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自動暖腳機


在幾乎沒做任何推廣的情況下,畢導的公號運營8個月,總共50餘篇推送,打造出8篇10萬+,累計閱讀量超過1000萬。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公號做大了以後,有一些同行大號找他交流,建了個群,結果對方拉進來一大幫人,有做商務的,有對接文案的,有主編等等,畢導這邊就他一個人,於是尷尬的他就把自己的微信小號也拉了進來,“顯得這個群裡我方稍微熱鬧一點”。

這件事刺激他萌生了組建團隊做公號的想法,於是就招兵買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正兒八經地開始了內容創業。

經常有人給他留言:你整天研究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有什麼用?你見過誰把秋衣穿大衣外面?你見過誰洗襪子搞那麼些亂七八糟的機器?

他在《奇葩大會》上回應:“生活中有趣和好奇心是為了取悅自己,有意思和有用是為了取悅別人。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他喜歡清華教授朱文濤說過的一句話:什麼是清華精神?清華精神就是“把一個複雜的問題,轉化為若干個我們已經會解決的簡單的問題。”


清華不需要網紅,可網紅需要清華



很多人選擇用這種精神去製造“有用”,而畢導選擇用這種精神去創造“無用”。

畢導想用自己“段子手博士”的人設為人們帶去快樂,更是給大家展現一種別具一格的生活態度;

而有的人

根本不想當什麼網紅,卻也被輿論推上了風口浪尖,成了名校網紅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