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没有“编制”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Avril--aili


事业单位是很多人挤破脑袋也想进入的地方,为什么啊?因为待遇好,有编制,旱涝保收,工作稳定。社会美誉度认可度高。

但是不得不说,很多事业单位也有一些没有“编制”的人,很多事业单位的岗位开始效法公司,实行合同聘任制,一方面是扩招的结果,一方面也是补充新鲜血液,刺激一下那些拿着工资混日子的人。

但是没有编制和有编制差距真的很大,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吧。

我高中发小在山东老师一个百强县做中学老师,当年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去的,有编制,是领导眼中的香饽饽,一开始进去的时候工资就是3500元,这几年下来升了小领导,工资加上各种奖金和福利,每个月平均下来能有5000元左右。

在县城来说,5000元确实不低了,而且老家那边特别认可老师和公务员两个工作。所以,在家人眼里,发小是成功的典型。

与他形成对比的是,这两年他们学校又招收了一部分老师,属于校外聘任制,没有编制。

没有编制,待遇可就差多了,一个师范学校的研究生,拿着3000的底薪,做着和发小一样的班主任工作,有时候可能更累。因为那边的学校都规定,新来的老师都要做3年班主任,好好磨练一下。

最要命的是没有编制的老师学校不给交五险一金,有时候社保也不给交。搞得很多人一肚子委屈。自己明明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可是拿着这么可怜的工资,怎么对得起自己。

不但如此,没有编制的老师在升职加薪这一块也是大大吃亏,学校的任何福利政策和优厚待遇或者岗位需求都会优先考虑有编制的老师,最后才会轮到没有编制的老师。

据发小说,这半年以来,已经有七八个老师辞职跳槽了,他们中的人有的去了北上广大城市打拼,去教育机构,因为那里是靠本事吃饭,课讲得好,钱就多,根本不考虑编制不编制的问题。

有的是辞职回家继续考试,准备来年考一个有编制的老师,还有的转行,去考公务员,或者考研究生,继续深造。

还有的老师回家做起了线上教育的老师,不用去机构,也不用去学校,在家就能上课。一台电脑,给天南海北的学生上课,省时省力又挣钱。

离开的大部分同事,薪水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去北京的同事,后来去了新东方,不到半年就月薪过万了。自己在家上线上课的老师每个月也轻轻松松拿到了8000多的薪水。

发小说,如今看来,是没有编制比不上有编制,有编制比不上跳槽离职。

其实,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你就能发光发热。


欢迎关注@遇见小mi,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遇见小mi


天上和地下的差别啊!

我以前的同学张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进行公务员考试,可是屡屡考试失败,没有进入公务员的队伍。但是却考上了事业单位的政府雇员,张伟特别的开心。

进入单位后张伟负责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工作内容很事业编制同事一样,他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妥。工作一段时间后,张伟发现单位过中秋节只给他发了一盒月饼,而其他同事又是豆油、又是面粉,令他很不舒服。

他去找科长理论:“为什么干着一样的工作,我的待遇差这么多”。科长支支吾吾的回答不上来,“这不是我也不知道,只是上面统一的福利”。

张伟还发现,在单位自己总收到不公平的对待,工作内容最多,自己的意见也不受到重视,年底评优秀员工的时候更没有他。

他工作一年后就辞职了,还是努力的在靠公务员。那么没有编制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1、没有提升空间。

在我国事业编制分为参公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等类型。每个编制有设置管理岗、专技岗、工勤岗等,管理岗位可以进行级别提升,比如科员、主任科员、科长等;专技岗、工勤岗可以通过凭职称,比如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等。而编外人员没有提升空间,只能处于科员的级别。

2、有被解雇的风险。

事业编制虽然也存在被辞退的风险,但是几率很小,除非工作中存在违规、违纪行为,通常情况下不存在辞退的风险。而编外人员如果工作不努力,或者单位进行编制调整,具有解除合同的风险。

3、待遇区别大。

事业编制具有完整的福利待遇,包括绩效工资,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补贴,偶尔年终还有点小奖金。而编外人员是通常不具有完整的福利待遇,跟普通公司的员工具有相同的福利待遇,没有事业单位特殊的待遇。


时小慢


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乡镇,我的部门总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事业单位工勤岗,一个是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还有一个就是我,是事业单位管理岗。

三个人两个正式工,一个零时工,平时工作都是一样的,但是工资却相差好几倍,我们两个正式工每个月能发3000多工资,每个月还有2000绩效,一个月到手工资5000多点,五险一金足额缴纳,但是那个公益性岗位的职工,每个月工资只有固定的2000元,没有绩效或者其他奖金等,另外隐形福利也只有五险,没有公积金。



其实大家能力都差不多,学历也是专科以上,干着同样的活,但是工资加福利两者相差3倍左右,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但是公职现在都是逢进必考,编制不同、有编与无编,各种差距非常明显。

在我们部门的公益性岗位那个职工,很多时候其实他都是努力工作的,并没有多少抱怨,但是每次发工资或者绩效以及其他的福利的时候,他都是非常沮丧的。


所以我和另外一个正式职工达成一种共识,从来不在他的面前提到工资或者福利等东西,但是依然能看出来,很多时候他都是失望的,而且随着时间一长,他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工资待遇和不被平等对待是影响他工作积极性的直接原因。

所以希望国家早点看到这样的不公平现象,早日找出同工不同酬的解决办法,让每个努力的职工都能得到相应的收入和社会待遇。


易水易潇寒


我用我亲身经历来谈谈没有“编制”的感觉吧。

我现在就在事业单位也就是学校上班,没有编制,属于劳务派遣制的那种老师,说白了就是临时工。



首先说说在地位上,因为没有“编制”,在有编制的老师面前始终都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虽然我们文凭和教学水平都差不多,干的工作也一样,有时候还会更多,但有时候还是不太敢多得罪一下同事,忍忍就算了。因为如果周边同事对你不满,肯定会影响到学校对你的考核,两年的合同期一到就有可能不要你了,所以做事情都是胆战心惊的那种。

其次说说教师发展吧,学校有什么好事肯定都是先考虑自己学校内部的教师,比如评职称,区上赛课的这些资格编外老师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任何名额的。基本上编外老师永远都会处于学校的最底层,发展前景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最后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薪资待遇吧。有些人可能觉得身份虽然有区别,只要钱给够就行,然而现实并不是那样。学校的编制内老师每个月的岗位工资都是和职称有关系的,我们这儿年轻老师基本上一个月岗位工资有2500+,每月教学绩效有1500+,一个月有4000+左右。而像我这种编制外的老师一个月也是分两部分,一个是劳务公司的,一个是学校的教学绩效,算下来和编制内老师差不多。但是每个月的五险一金差别就大了,我一个月社保1100,公积金都不想谈了,单边138,根本没什么用。再爆料一下,而编制内就不一样了,公积金都是单边1000+,社保就不用比了,你们想想都知道。还有就是编制内的老师年终绩效35000+,而我什么也没有😭。



总之,编制外的一年就几万元,达不到编制内的一半,唉😔努力考编制吧。


徒留纸上


这种感觉,应该和现在的劳务派遣员工是一个性质!同岗不同酬,别人是亲妈生的,但你是后妈养的。

记得小编刚大学毕业那会,母亲单位要招聘一些员工。(属于母亲单位的“福利”,只针对于职工家庭子女)只要考试成功,就能顺利入职!后来,在家人的建议下,和大家一起参与了考试。但是后来才知道,这是公司招聘的一些没有“编制”的岗位,它的确属于事业单位外聘性质,说白了就是协议工,合同一年一签的那种。而且,岗位职称永远都是初级(性质决定),工资也不是按照正式员工的的待遇,说起来反正挺坑爹。(后来幸好是成绩没有入围,否则我也上套了)

所以,不用把在事业单位上班想象成是一个特别美好的事情,其工作性质有大致几种:

1.正式员工(带编制)

2.非正式员工(不带编制)

其中非正式员工又分为:

1.同工不同酬(劳务派遣,企业内招,合同一年一签,也有三年一签)

2.既不同工又不同酬(主要企业内招,合同一年一签)

3.临时工(企业通过社招渠道,短期,最长时间不会超过半年)


小编认为,如果进入事业单位没有编制,的确会让一些职场中人少了一些龚总积极性。如果个人不是求安稳的心态,建议可以尝试去找一些其它非事业单位工作。除了没有事业单位这个名头好听,其职场竞争力也更富有挑战性。毕竟,在民企,私营单位,福利待遇完全是根据个人能力来衡定。正所谓是有得必有失,如果你还年轻,你还想拥有更好的未来,你想彻底改变自己,那么就勇敢的从事业单位“走出来”。

最后说一句,能力才能决定一个人最终的命运。如果没有能力,哪怕就是给你一个好的环境,一个好的身份,运气好的你可以“混到老”,运气不好,也会半路被赶下车。


菩提天天谈


我今年35岁,分享一下,从我大学毕业至今的经历,供还在为事业单位有没有编的事情而操心的人参考吧!

05年7月毕业,学的专业是会计,擅长的是计算机,毕业的梦想是在外面的世界有所作为,但因为很多事情没有第一时间去外面的世界,07年就在家乡的一个事业单位里面上班,没编的,以为一两年之后就可以转正,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转成,10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朋友做了一个网站,一年之后被深圳的一个老板投资在深圳开立公司,就跟单位请假到深圳,一个月之后,单位催我回来上班,说可以转正了,纠结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回来了,回来以后因为各种原因还是没有转正,14年,在我30岁的前一个月,我无法面对我目前的状况,打了辞职报告,彻底的跟过去的七年没编的事业单位说再见,选择重新来到深圳,在深圳呆了两年,感受到自己跟这个时代,因年龄各方面的原因,很难再追上去,16年老家这边事业单位招考,通过考试,又回到老家。

下面我来谈一谈,有编和没编的区别?

有编和没编的待遇区别差不多会差一半,在单位的地位主要是看单位负责人是怎么看待你这些没编的。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可以选择事业单位没编的工作?

1.本身就没什么能力,只想混日子的

2.跟事业单位法人代表有关系的

给那些和曾经的我一样有梦想的人的一些建议吧!

年轻的时候,就要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不要把自己的青春在这些没编的单位里面消磨掉,人的青春很短暂的,也许就是那么十年,年轻人只要有梦想,哪怕是没有文化,只要你肯努力的去奋斗,比在单位里没编的日子要过得好很多很多,再没有斗志,努力去考一个编也不要没编进单位,这样人会变的颓废。

千万不要想着通过在没编的单位里面好好的学习,去考编,没别的单位会让你变得颓废,做的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别人没想做的事情,你可以选择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吃一吃外面的苦,或许更能加深你努力去考编制的动力。


HappySeek


我在法院当过半年的临时工。为什么要去呢?因为我原来在工地上上班,基本全年无休。公司买的保险按最低买的,公积金没有。经常盯着重庆这边的大太阳放线,打混凝土。很累,工资也不高。后来结婚了,心想不能再这样了。工作地点不稳定,也没时间陪媳妇儿。再加上媳妇儿是小学在编教师,工资还可以。我想如果我再考个公务员或者事业编,我们两个人的工资加年终奖完全够用了。于是在媳妇儿的支持下回来考编。结果考编确实难,重庆这边感觉招得少把,待遇也还可以,报的人多。这期间很焦虑,差不多在家呆了半年。每天都在重庆人力资源网上看公招信息。结果没我这个专业的。三不限我这个实力也考不上。然后18年10月份,看到了法院书记员招聘,这个没得编制。但是在家耍太久了,焦虑。就去考这个,然后就进了法院,分到执行局。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的整卷,打印。很累,特别是作为一个男人,很没得尊严,被人呼来喝去。试用期一个月扣除五险一金1810.26。才来一年的法官助理一个月差不多7000,年终还有几万。公积金2000多,保险也是最高的买。差不多5倍的收入差距吧。而且还低人一等,真的是身心俱疲。还好,只经历了半年的炼狱,考走了。看到隔壁县一个事业单位。现在体检,政审完了。等公示后单位通知上班。经历法院和工地的洗礼,我想没有工作会让我感到累了吧。加油,我对自己说。


枫叶11211560


  1. 这个问题,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经历过这种没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工作的生活。那么结合我当时的一些工作情况和福利待遇客观的说一下,没有编制在事业单位的一种工作体验。 工资上没有正式员工,福利待遇好,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以及年终奖励。没有编制的工作不在这个体制之内,保险和福利待遇都是由第三方发放,年终奖励,也是由第三第三方,看情况发放。

  2. 做的工作必须定量完成的工作,而且有一定的任务量。没有完成的话,就有面临不可避免的加班,这种工作,看似很体面,在事业单位上班,其实,拿的却是同工不同酬的薪酬。
  3. 很多人都期盼在事业单位编制外能够转成正式的,但是这种几率有,也得看自己的运气和实力,如果遇到单位招聘,那么可以拼一把。但是不能肯定的说这种经历就很大,只是说这种经历有是有,就得看自己的一个运气。

  4. 在做体制外员工的时候单位也有同事陆陆续续考到其他单位去,那么领导也支持和鼓励,而这间接的说明了,这个体制外工作的不稳定性和临时性的一个特点,所以,这种没有固定职业方向的工作。其实很多时候都会感觉到前途很迷茫,没有发展的空间,这就是我在体制外工作的一些个人,体验和经历,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5. 建议:如果你有更好的去处,我也建议你可以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其实工作无关乎好坏,只要自己能够努力,找到工作的归属感,那么,不管是不是体制内的工作,它也是需要人去完成的,自己觉得开心,那么这份工作也是一份好工作。


慧知姐姐


亲身经历,从无编到有编的差距。我在毕业后吃了血亏被引进到老家机要局,然而是无编事业岗,和其他有编同事相比,干着同样的活,待遇只有干瘪瘪的两千多死工资,其他诸如下乡补贴,年终考核奖都跟我无关。不光如此,感觉还是二等公民,会感觉别人都带着有色眼镜在对待你。总之,不管经济待遇还是身份地位,都会有明显差别。


ps919


不邀自答,很巧的是我曾就有过类似的经历,大学毕业的第一年,就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进入了某事业单位。编制,当然是没有的。


大家口中的编制究竟是什么?



记得很小的时候,身为农民的父母就告诉我,长大要去吃“国家粮”。当时我不懂,后来才知道所谓的吃"国家娘"就是进有编制的单位。比如某公立学校的教师,某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等等。 准确的来说,有编制的人,就是他们的工资由国家财政拨款。比如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一般来说,这些岗位最大的价值在于,不会轻而易举的失业。这是很多人看中的根本原因,正所谓旱涝保收!

没有“编制"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随着时间的变化,体验感是不一样的。刚到事业单位的时候,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说,就是两个字:漂泊。在事业单位里,你如果是非编制,这种感觉非常强烈的。对于你来说,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工作只是一个过渡。对于其他在编的同事来说,他们也很清楚,你在这里干不不长久。



这是我最初的感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受就会发生改变。这取决于你的行为,以及你的态度。特别是你把每一件事,认认真真做好。与同事和睦相处,少说多做,即便没有编制,同事们都会认同你,会帮助你,会把你当做真正的朋友。你的漂泊感会大幅度下降,归属感加强。

不过,这种漂泊感不会消失。它会在你不经意间蹦出来,比如同事的一句话,或者某些事情。这种漂泊感会带来两种效果,一种是积极,一种是焦虑。



我选择的是前者,上班的时候认真工作,下班后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学习各种技能,为下一份工作做准备。很幸运,在合同期的时候,我成功的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

现在回想起这段经历,我依然很骄傲。至少在那段岁月里,我没有选择放弃学习。那段经历也让我对"编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结交了几位现在依然在联系的朋友,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段财富。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过好每一段人生,走好每一步。

欢迎关注精英自习室,分享职场干货,专注职场发展与转型,以及个人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