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共和國共成長|劉慈欣 在平行宇宙生活著的硬核科幻作家

我與共和國共成長|劉慈欣 在平行宇宙生活著的硬核科幻作家

劉慈欣期待自己更多的作品被搬上熒幕,期待未來的中國科幻電影風格多樣化。

本刊記者 王海珍

在60後、70後的童年記憶中,科幻小說更像科普文學,被歸入兒童文學的序列。是劉慈欣的出現,以一部部作品告訴讀者,科幻是與科學相鄰,與想象力相關,可以承載未來訴求和表達價值觀的文學形態。

劉慈欣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一邊在山西省陽泉市娘子關發電廠擔任計算機工程師,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出版了13本小說集。他連續數年獲得中國科幻文學最高獎銀河獎,2013年,更是以37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成為第一位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的科幻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和“三體”三部曲,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朝聞道》《全頻帶阻塞干擾》等。2015年8月23日,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該獎 。自此,在中國掀起了一股科幻熱潮。

雨果獎,是公認的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國際科幻大獎,堪稱科幻界的諾貝爾獎。劉慈欣是該獎項自1953年設立以來的首位亞洲獲獎者。劉慈欣卻冷靜得像一個旁觀者。

那年8月雨果獎頒獎禮前,劉慈欣給組委會發了封郵件,問人家,“是不是一定要過來參加”?對方的答覆是:不一定,照您的意願來。

幾方面一合計,劉慈欣決定不去了。8月23號《三體》被宣佈獲得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時,這個地球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亞洲人,正在他生活的小城陽泉一條泥濘的路上開車。《科幻世界》的編輯打電話告訴他這個消息,他聽了挺平靜。幾個小時後,平靜被打破了。劉慈欣上網,看到頒獎禮上《三體》獲獎的消息是由美國航天局宇航員 Kjell Lindgren 從漂浮在地球之外350萬公里的國際空間站裡用視頻連線宣佈的,他坐在電腦前,“不後悔那是假的”。但他的生活依然簡單低調。他習慣了做人內斂,不怎麼混圈子。用他的話說就是,“我這裡沒有圈子可混”。即使在“三體”系列大紅大紫之後,他在單位裡仍然是“老劉”或者“小劉”。他的朋友和家人也幾乎不看他寫的小說。

這些年他一直在默默地深思,默默地看書,默默地寫書,只是現在寫完之後,可以放心大膽地發表出來,讓越來越多的陌生人讀到,作品也越來越值錢。在網絡上,成千上萬的讀者把他尊稱為“大劉”,儼然自成一派。

再掀科幻熱,又是劉慈欣。2019年2月,農曆己亥年春節,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分獲春節檔電影上座率冠亞軍,後者更是風靡海內外,2019年也被稱為“中國科幻元年”。這兩部電影,不僅都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而且都由劉慈欣出任監製。劉慈欣期待自己更多的作品被搬上熒幕,期待未來的中國科幻電影風格多樣化。他說,在中國,科幻電影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倒退幾十年,我們生活的未來感並不是太強。如今的世界,特別是中國,正處於快速發展的現代化進程中,我們生活的最大特點就是充滿變化,充滿未來感。“未來感很重要,它本身就是科幻小說市場成長的肥沃土壤。中國現在最強的感覺是什麼?是未來感。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有如此強烈的未來感,這種未來感就是未來給人的吸引力,現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沒有辦法與中國相比。”

我与共和国共成长|刘慈欣 在平行宇宙生活着的硬核科幻作家
我与共和国共成长|刘慈欣 在平行宇宙生活着的硬核科幻作家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