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走访: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揭秘

10月28日,来自苏浙沪皖的长三角新全媒联合体记者同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采访。示范区要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生态价值新高地、创新经济新高地、人居品质新高地”,究竟如何在“高”字上做文章?这次采访让记者们有了更直观、更感性的认识。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走访: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揭秘

记者们第一站来到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的华为研发中心工地。整个工地正在修建道路和平整土地,预计明年研发中心的建筑会开工建设。

施工现场的展板上显示: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未来主要用作华为终端芯片和物联网芯片的研发基地,整个项目规划用地为2400亩,拟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计划总投资100多亿元,预计导入3万名研发人才。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走访: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揭秘

从概念规划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华为研发中心被水包围,南侧是金泽镇水系“蓝色珠链”,北侧则是淀山湖,整个园区采用罕见的“9大园+3大岛”组团规划,是集服务、住房、交通和办公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混合型社区,可比肩苹果、谷歌、脸书、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总部园区。建成后华为将铺设小火车方便员工在不同建筑物之间穿梭代步。

之前,华为曾表示,正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将努力打造现代的、经典的建筑博物馆。

金泽镇副镇长、党委委员朱卫东介绍:“华为当初在多个地区选址,最终看中了金泽。金泽的优势是水,来这里建研发中心,环境好,研发人员更容易得到放松,缓解工作压力。对我们来说芯片研发没有污染,对环境很友好。”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走访: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揭秘

据介绍,“蓝色珠链”范围内总占地面积49680亩。当地政府将围绕这些连绵的湖荡群做“湖”文章,根据每个湖荡的现状特征和资源禀赋,植入不同的功能,唤醒湖荡,打造不同的特色功能和形态,形成“一湖一景观”。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走访: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揭秘

在苏州吴江区汾湖高新区,青石村党总支书记徐建春带记者们走过田间小路看综合整治现场,原先村里办的铸铁厂等小厂房都已拆除,未来恢复为农田。

在嘉兴嘉善县西塘镇,记者们发现原来古镇边上正建起成片的文化艺术创意项目。

在示范区核心区域采访,记者们都关注太浦河。这条太浦河从吴江到嘉善再到青浦,破旧小厂房和排污口几乎看不见了,沿线村民的猪舍鸭棚少了,渔民把水产养殖的围栏收了。苏浙沪“犬牙交错”的太浦河,饮水安全与防汛抗旱是大事,但同一条河流,上游认为太浦河是太湖的泄洪通道,下游则坚持要求太浦河应是清水通道,如何协调?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推进,这些省界上的问题,将逐步探索解决。

在共同采访中,苏浙沪皖记者交流了各自对地方政经的采访积累和对于示范区的建议。

集聚三省一市新媒体资源,广泛宣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制度创新和改革实践,动员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共同讲好长三角故事,这是长三角新全媒联合体成立的初衷。

今年5月22日,在安徽芜湖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成立了这一联合体,目前已有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界面、看看新闻、第一财经、交汇点、扬眼、新华日报财经、荔枝、浙江新闻、浙江24小时、世界浙商网、安徽日报客户端、大皖、安徽商报融媒体等15家媒体加入,成为首批成员。半年多来,联合体已举办多次采访活动,未来还将在搭建内容合作共享平台、新技术应用合作等方面加大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