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焦虑裹挟的知识付费,要如何面对本地用户?

近日,北京证监会在其官网上公布的新一批上市公司辅导名单中,罗辑思维格外醒目,这也再次证实罗振宇想要成为知识付费上市第一股的野心,就在不久之前,同样作为知识付费领域领军者的吴晓波,在9月27日折戟创业板,上市的美梦瞬间破碎。但两人在相似的时间里进入知识付费的赛道,又在相似的时间中冲击上市,外界对于知识付费的争议从未停止过,罗振宇再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被焦虑裹挟的知识付费,要如何面对本地用户?

知识付费作为互联网行业中的新名词,不断挑动大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知识付费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毕竟从古至今,人们为了增加学识,提升专业技能,会去学校读书或购买书籍,也算是一种为知识付费。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尤其是在广阔的网络世界中,庞大的信息流不断稀释受众的注意力,知识付费被时代打上新的烙印,用户开始为内容生产者对知识的再次阐述付费。

就如同2012年上线的《罗辑思维》,罗振宇就开始对知识付费领域的探索,尽管当时的用户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凭借着对众多问题的独特见解和精辟看法,这档节目受到众多用户的追捧,热度也在节节攀升。2013年顺势推出会员付费制度,2015年“得到”APP上线,在2016年知识付费元年到来之前,罗振宇在知识付费的探索道路上已经出发很久。

被焦虑裹挟的知识付费,要如何面对本地用户?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不管是得到,还是喜马拉雅、知乎等平台,纷纷在知识付费的名义下吸引用户,并实现流量的变现,之后不少社区产品、社交平台等纷纷上线知识付费栏目,内容项目涵盖诸多领域,然而知识付费从萌芽到崛起的三年时间中,不少企业闻风口而动野蛮生长,随着行业竞争的白热化,人口流量红利的消耗殆尽,以及准入门槛低造成内容市场的良莠不齐,导致优质用户的逃离等。

在短短三年的发展期之后,新用户增速下滑及发展瓶颈期的到来,开始困扰整个行业的内容生产者。因此知识付费的热潮是如何兴起?又如何陷入增长的困境中呢?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大规模普及的背景下,不断改变国人的生活方式、心理态度、行为习惯、消费观念等,人们愿意为知识付费。此外在全民都能发声的年代,人人都被信息覆盖包围,与信息匮乏不同的是,对于高质量优质内容的追求,不断提升自己逐渐成为现代用户的普遍心理,一系列的新变化逐渐催生出知识付费这一产业。

毕竟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更新速度,原地踏步只会被淘汰,竞争加剧使得大众倾向于接纳知识付费,但在这片土壤上也渐渐滋生出“贩卖焦虑”,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深感无知,迫切的学习欲望却无法顺利吸收知识的冲突,过于野蛮的生长方式,对于贩卖焦虑也没有实际规范和正确引导,导致知识付费被贴上贩卖焦虑的标签,这也是被行业内和市场诟病的一点。

被焦虑裹挟的知识付费,要如何面对本地用户?

所以在知识付费风口热度逐渐褪去的当下,面对用户增速下滑、资本市场冷却、内容市场良莠不齐的行业痛点,想通过贩卖焦虑和满足用户的猎奇心理注定无疾而终,获取信息的差异始终是本地用户乃至全人类都面对的难题,但值得注意的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本地市场用户需求的变化,抓住用户的核心需求提供优质的内容产品,以及推动行业生产模式的良性发展才是最大的动力。

润界本地化常年为海内外的大小企业提供国际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音频处理、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本地化翻译、多语言图形图像设计与排版等服务。帮助企业更快的融入目标市场,更快实现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