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毅:誠信和品質是公司生命線,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謝毅:誠信和品質是公司生命線,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致知100人”31期

搜狐財經聯合《經濟》雜誌系列訪談——“致知100人”第三十一期

改革開放初期,帶著愛國情節,正大集團董事長、華僑謝國民毅然決定回國投資。正大集團由此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家進入中國投資發展的外國企業。

正大集團的前身是一家名為“正大莊”的種子公司,由華裔兄弟謝易初、謝少飛於1921在泰國曼谷創辦。

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資深副董事長謝毅說,謝易初有強烈的愛國情懷。他將四個孩子分別取名為謝正民、謝大民、謝中民、謝國民,連起來意為“正大中國”,以此告誡後輩不要忘記根在中國。

正大集團在華的發展路徑正是中國對外開放歷程的縮影。從深圳特區的一個飼料廠起步,逐步發展至沿海地區,再從沿海擴展到內陸地區;從最初單一的飼料行業發展到養殖、屠宰、加工一條龍,涉及產業也日益多元化。

“我們剛開始進入中國時,中國那時也沒有多少民營企業,所以正大剛開始的確所向披靡,迅速地在中國發展壯大。”謝毅感慨道,現在中國已經發展起來,不缺資金也不缺技術和人才。

正因如此,正大集團開始由生產導向型企業向市場導向型企業轉變,即圍繞農牧食品業的主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業務,尤其是電子商務、物流服務等市場導向的行業。

謝毅說,正大集團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會繼續加大在中國投資的力度。

谢毅:诚信和品质是公司生命线,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致知100人”31期

(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資深副董事長 謝毅)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1979年,正大集團在深圳設立中國首家外資企業。正大集團一直在關注中國改革開放的消息,並搶先進入中國市場,當時考慮是什麼?

謝毅:正大集團作為第一家外資企業進入中國有其必然性。因為正大集團的創始人謝易初是華人,特別愛國。他在境外創業,把他四個兒子取名叫謝正民、謝大民、謝中民、謝國民,中間的字連起來就叫“正大中國”,說明他並沒有忘記中國這個根。

新中國成立後,他響應祖國的號召,毅然回國參與了社會主義建設。他創辦華僑農場,任當地的僑聯主席,又把現任董事長謝國民也叫回國內讀書。

大概到1965年,謝易初出國治病。1979年,中國開放了,所以他第一時間就回來了,在深圳投了第一家外資企業。

改革開放第一年,百廢待興。那時能到中國投資的,不是西方的五百強企業,而是這些海外的華人華僑。他們的愛國情結主導了他們做出回國投資的決定。

如果投的三千萬美金真的沒了,那就當成是對祖國的貢獻,謝易初也心安理得。他相信,中國可能會越來越開放,對未來持有一種樂觀的態度。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中國這幾十年的經濟奇蹟給正大集團的發展提供了哪些機遇?

謝毅:改革開放給正大集團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中國的經濟規模從很小變成世界第二,市場是巨大的。這40年間,中國市場呈幾何倍的增長,這給我們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事實也證明,目前,中國業務佔我們集團整個業務大概將近1/3,規模僅次於在泰國本部。按照我們目前在中國的佈局,並伴隨著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我們在中國的業務未來將會超過泰國,變成全集團最大的一塊業務。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中國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正大集團應如何保住現有的領先地位和競爭優勢?

謝毅:這個確實不容易。我們剛開始進入中國時,那時也沒有多少民營企業,所以正大剛開始的確所向披靡,迅速地在中國發展壯大。

但這些年來,中國的進步很快。幾十年內,中國的本土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比如新希望集團就發展得非常好。其實它最早是學習我們,但現在它已經在規模上超過我們了。

另外,中國的國企改革使其提升了競爭力。在世界五百強中,中國的國營企業佔了相當一部分比重。

我們謝國民資深董事長講,幾十年前來中國大陸投資,那時中國急需外匯,只要能帶點外匯來,那就可以賺到錢。但是今天可不這麼簡單了,要沒點特殊的本領,來大陸投資不一定能成功。

坦率地講,為什麼正大集團還能生存和發展?我們雖然是一個來自於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但是我們在任何一個國家投資,帶來的絕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所以這是正大集團還能在中國生存和發展的原因。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正大集團近些年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集團體量也越來越大,你在管理上面有什麼心得嗎?

謝毅:正大集團的主業還是農牧食品業,這是我們看家的本領,我們是不會丟的。我們同時看到多元化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有一些行業沒有人做。

如果有機會進入其他行業,那我們也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

但我們還是遵循了一條原則,即圍繞主業,做產業鏈的上下游的延伸。“做世界的廚房”,這是我們的願景。

比如我們早期是做飼料,後來開始養雞養豬,再後來就是屠宰加工,就形成了一個全產業鏈。現在我們再延伸,往上游,我們回到了種植業。往下游,我們涉足食品加工和零售業。

大家今天購物的習慣改變了,電商隨之誕生。我們又得發展電商事業,做電子商務,與之相關的還要做物流。

總體來說,我們的多元化還是圍繞著我們產業鏈上下游的體系來運作。應該說,這樣更容易把握一些,而且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如你所言,現在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你覺得這對於正大集團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嗎?

謝毅:非常大的挑戰,但是還必須去面對。

正大並不保守,我們的心態一定是樂觀的,我們沒有懼怕的心理。“危機”一詞包含有“危”和“機”這兩個字,危險裡也有機會。在迎接危機時,要儘量把握機會,把風險降到最低。不一定每次都能成功,但是不能往後退。

我們這些年不能說沒遇到危機,但從目前來看,我們都算過來了。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近期正大集團在中國市場是否有做新的嘗試?

謝毅:有。其實主要還是往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即剛才講的種植業、零售業、餐飲業、物流和電商等。

坦率地講,我們過去一直是生產導向型的企業。原來是生產什麼賣什麼,養雞就賣雞,養豬就賣豬。但是今天我們發現,這些商品都已經產能過剩了。所以今天更多地注重市場導向,從生產導向型企業向市場導向型的企業轉變。

我們要更多地知道消費者的需求,讓消費者滿意,那麼我們就要涉足剛剛提到的物流、電商、餐飲店等等方面。我們在這方面也在努力。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作為一個非常成功的跨國集團,你認為正大可提供哪些經驗給出海的中國企業?

謝毅:我們正大一百年來從來沒有動搖過的宗旨是誠信和品質,這是正大的生命線。

隨著事業的擴大,後來我們提出了“三利原則”,即利國、利民、利企業。我們在泰國投資就是利泰國,利泰國人民。在中國投資就是利中國,利中國人民。

因此,正大集團到任何一個國家都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的歡迎。今天說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定也要有利國利民的胸懷。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你認為正大集團在家族企業傳承方面有哪些做得比較成功的點?

謝毅:我雖然姓謝,但我不是他們家族的成員。我是完全土生土長的中國本地人,所以我也不能代表他的家族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仍覺得,如果能堅守誠信和品質的宗旨,並能在所處的領域內保持先進性,得到市場認可,就不存在傳承的問題。

要是不按照上述的信條來,那可能這家企業不到一代就完了。同時也要看到,世界上甚至也有上千年的家族企業,所以這句話也並不絕對。

正大雖然是家族企業,但其治理結構完全是按現代企業管理方式設計的。正大集團99%以上的崗位都是職業經理人。大家是的信任是相互的。他信任我們,那我們也得忠於老闆,並不是說同家族的人就更忠於老闆。

另外,我們集團對人才是極其重視的。我們謝國民資深董事長特別喜歡啟用年輕人。我們沒有論資排輩這一說法,只要你有本事,就會有舞臺供你發揮。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在“一帶一路”的海外經濟推廣方面,正大這些年做了哪些工作?

謝毅:泰國沒有高鐵,所以我們董事長就積極推動在泰國的高鐵項目。他認為這對中國也有好處,對泰國也有好處。

在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建一條高鐵,那對泰國的經濟將有很大的拉動。泰國政府也非常認可,也很支持。這條高鐵由正大集團主導,中國公司如中信、華潤、中鐵建也入股合作。

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可以把泰國、中國和各方資源整合起來,做利國利民利企業的大事,我們義不容辭。

搜狐財經&經濟雜誌:對於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你有什麼期待?

謝毅:我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會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的力度,這是堅定不移的。

農牧食品業將繼續是我們在中國的主業,我們認為空間還是巨大的。同樣,如果有其他的發展機會,正大也不會放棄這些機會。

我們投資了平安保險,是平安保險的第一大股東。我們投資了中信集團,是中信的第二大股東。我們後面還會再投一些,把握住更多的多元化發展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