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通威財報狂刷六大歷史記錄

4月17日,通威股份同時發佈了2018年及2019年一季度財報,筆者分析發現,其至少6大核心數據刷新了自身的歷史記錄:

1. 在光伏大動盪的2018年,通威卻逆勢增長,營收、淨利潤均創歷史新高;

2. 投資“兇猛”:2018年對外淨投資規模也創歷史新高,達64.42億元,同比增加了24.54億元,增幅達61.53%;

3. 其總資產規模一年增長了129.36億元至384.84億元,一季度總資產再度激增73.76億元至458.6億元;

4. 其在手訂單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截至2019年3月末,通威預收款規模為17.78億元(較2018年末增長了49.80%),創2004年上市以來最高值;

5. 整體盈利能力(毛利率)同樣刷新歷史記錄,2019年一季度通威股份整體毛利率為22.25%,創上市以來新高;

6. 截至2019年3月末,通威股份擁有74.56億元的貨幣資金儲備,較2018年末增加了40.44億元,增幅達118.52%,再次刷新了上市以來最高紀錄。反觀其“短期借款”較2018年末下降了近2億元至50.8億元。

回到產業層面上,2018年至今通威圍繞上中下游各個領域都有多個數十億級的投資佈局,這家企業在新能源平價上網的關鍵過渡週期內,正在試圖加速在全球範圍構築起的從戰略、業務、產品,乃至管理層面的全面領先——這,也許是很多同行此前根本未曾料到的,甚至是“猝不及防”。

通威如此“急行軍”,其在戰略上的篤定到底憑什麼?如此一次又一次大手筆破局,通威擴張的底氣來自哪裡?其實,只要仔細回溯最近一年多的佈局發展,我們都可以找到答案。

三箭齊發

“力求鞏固及打造公司在產業鏈核心環節的龍頭地位”——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通威佈下了百億棋局

(報告)通威財報狂刷六大歷史記錄

據黑鷹光伏統計,截至2018年末通威股份擁有約47個重大在建工程,投資預算總額合計高達212.91億元,較2017年增加了14.27億元。

若從單個項目投資規模來看,最重量級的兩個項目為內蒙古通威及永祥新能源2.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兩個項目投資預算分別為32.29億元和31.84億元。

2018年在高純晶硅這條賽道上,“通威速度”讓人印象尤為深刻:2018年10月31日,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產線內蒙古通威高純晶硅項目投產;12月28日,永祥新能源高純晶硅項目順利投產,通威邁入全球高純晶硅第一軍團.....

據悉,2018年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實現高純晶硅銷量1.92萬噸,同比增長19.74%,平均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至5.53萬元/噸左右,在“531”光伏新政影響下,2018年下半年多晶硅價格驟降了40%左右,但永祥股份2018年全年毛利率仍達33.88%。

而隨著包頭、樂山兩個“五萬噸高純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一期項目於2018年四季度先後投產,公司高純晶硅產能進入全球前三行列。“生產成本進一步降至4萬元/噸”。

按照通威擴張計劃:“2019年高純晶硅預計將實現7萬噸左右的產銷量。”其次,通威在太陽能電池片領域接二連三的重量佈局也震撼業界。據黑鷹光伏統計,2018年通威先後在成都、合肥上馬了6.4GW的高效晶硅電池項目,投資總額約為33.01億元

(報告)通威財報狂刷六大歷史記錄

根據權威光伏分析機構PVInfolink 公佈的全球太陽能電池製造企業產能排名,截至2018年末通威太陽能以12GW產能(3GW多晶、9GW單晶電池)位列全球太陽能電池製造企業第一位。

2019年3月通威再度啟動了成都四期及眉山新建項目,預計2019年公司太陽能電池規模將達到20GW。“將連續3年成為全球產能規模和出貨量最大的太陽能電池企業,全球市場佔有率有望達到15%。”

通威太陽能董事長謝毅宣稱,自2015年11月18日落戶雙流,通威太陽能此前已順利投資完成3期電池項目,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晶硅電池生產基地。頗為難得是,截至3月,公司實現連續55個月持續盈利、連續55個月滿產滿銷、連續55個月開工率100%。

如今棋至中局,在未來2-3年,通威太陽能電池產能規模將超過30GW。由此縱觀整個產業相應的產能競局,通威全球最大的晶硅太陽能電池企業的地位將愈發難以撼動。

據筆者瞭解,通威在高效電池片及組件領域還有諸多突破。

比如截至年末,通威自主研發了超過420W的高效疊瓦組件,其72片版型組件最高發電輸出功率達421.9W,打破PERC組件世界紀錄,組件轉換效率可達20.7%;

同時,通威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三峽資本合資成立的中威新能源1GW超高效異質結SHJ太陽能電池產業化項目一期200MW產能計劃於2019年中期投產。據透露,它們合作成功研發出了高效SHJ太陽能電池,該組件正面發電輸出功率達442W,組件轉換效率達21.7%。

如今通威品質已得到客戶的高度認可,“已與全球前十大組件商中9家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韓華除外)”。

另據黑鷹光伏統計,截至2018年12月末,通威有23個光伏電站在建工程,合計容量達1135MW,總投資預算為65.29億元


(報告)通威財報狂刷六大歷史記錄


(報告)通威財報狂刷六大歷史記錄


根據通威股份最新財報披露:截至2018年末,通威已建成以“漁光一體”為主的發電項目52個,裝機併網規模1151MW,2018年實現發電84314萬度,同比增長184.74%。

據黑鷹光伏瞭解,通威在控制光伏電站投資成本方面也取得了矚目成績:其通過設計優化和技術創新,逐年降低光伏電站投資成本,目前其電站項目的綜合投資成本已由兩年前的6-7元/W下降至5元/W以內,2019年有望將成本降至4元/W以內。“通威在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100MW光伏電站項目裝機成本已下降至4元/W。”

儲備資金充裕

在3月26日舉行的“2019通威太陽能第二屆全球合作伙伴大會”當天,不只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在與黑鷹光伏的交流中如此判斷:2018年就是通威在光伏產業的“戰略趕超年”;而2019年很可能是這家企業在全球光伏產業中的“戰略引領年”。而在新的產業週期內,一旦構築明顯的核心競爭優勢,未來的世界可謂“一馬平川”。

談到通威五年來在光伏領域的佈局與突破,來自隆基、陽光電源、中環、環太、先導智能等企業的掌舵人均向黑鷹光伏表達的由衷的讚許:這需要企業領導者強大的戰略思維和戰略定力;同時也需要強大的突破意志和團隊的戰略執行力。

黑鷹光伏梳理相關核心經營數據還發現,較強的現金流掌控力及資本號召力是通威快速崛起的秘訣之一。

截至2019年3月末,通威股份擁有74.56億元的貨幣資金儲備,較2018年末增加了40.44億元,增幅達118.52%,再次刷新了上市以來最高紀錄。反觀其“短期借款”較2018年末下降了近2億元至50.8億元

還需要提及的是,通威股份第一大股東通威集團的實力同樣不可忽視:2018年,通威集團銷售收入超過700億元,繼續榮列“中國企業500強”。2018年,通威品牌價值達550.29億元,連續15年榮列這一國際公信力和認同度最高、權威性和參鑑性最強的中國品牌國家隊。

作為通威集團旗下唯一的上市平臺,在集團的全力支持下,通威股份的未來發展無疑仍擁有較大的想象空間。

在“戰略引領年”,在二級市場上通威似乎得到了更多投資者的高度認可。截至2019年4月19日,通威股份總市值為555.18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了233.72億元,漲幅高達72.71%,遠超同期上證綜指31.15%的漲幅。據通威發佈的2018年分紅方案: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6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紅利6.21億元。

未來的通威往何去何從?劉漢元曾對外表示:要不懼短期挫折,不為誘惑所動,一以貫之、持之以恆、有的放矢,去達成我們的目標。這家企業的使命和價值訴求已經很清晰,就是成為“世界級健康安全食品供應商和世界級清潔能源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