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劉備之墓千年未被人打開,諸葛亮到底在墓中安了怎樣的機關?

哆啦咪嚕


古代戰亂時期,盜墓成為了補充軍餉的主要手段,這種軍隊盜墓行為,比民間盜掘更為暴力,對陵墓有毀壞性的破壞。

三國時期最著名的盜墓“鼻祖”曹操,專門設置了“摸金校尉”職位,專司盜墓一事,所得寶物,以充軍資。


時至今日,許多帝王的陵墓都遭了盜墓賊的光顧,儘管他們生前風光一時,在死後也無法抵擋洛陽鏟。

不過,有一位帝王的陵墓千年來卻沒人能夠成功盜掘,究竟有什麼秘訣呢?

這位帝王就是我們人盡皆知的劉備,劉備當年為了關羽報仇,衝冠一怒發動夷陵之戰,卻被陸遜力敗而歸,命喪白帝城,劉備死後,諸葛亮親自為劉備準備後事,下葬在惠陵。


諸葛亮一生跟隨劉備,雖然不逢時,好在遇明主,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對劉備的後事自然也是盡心盡力。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是千古賢相,未出茅廬三分天下,除了治國有方外,他還是一位發明家。他的發明以木牛流馬、諸葛連弩名氣最大,這樣的發明在當時戰爭中也起到了極大作用。

如此厲害的諸葛亮,他主持建造的惠陵,自然也不會平凡,千年未有人盜掘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據傳聞,唐朝時期有一個永安縣令叫許由,這個人平時喜歡研究古書秘聞,有一天他得到一本書,記載了劉備墓葬的位置,許由一看大驚,因為這個劉備的惠陵好巧不巧的正好在自己家的下方。許由內心激動,挖開了地磚,果然找到了惠陵墓葬入口,許由也正式進入其中,當然了,他的發財夢並沒有成真,在許由進入後,裡面燈火通明,牆上寫了十六個大字:“許由許由,無冤無仇。私開吾墓,罰汝添油。”許由一看,嚇得滿頭大汗脊背發涼,不禁對諸葛亮肅然起敬,趕緊為墓葬裡的燈火添了油。

這個時候,許由才看到大字下面還有小字:“速回不死”,許由如釋重負,趕緊逃出了墓葬,從此每日拜諸葛亮,對這位預知500年後的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


當然了,這樣的故事自然做不得真,類似這樣的傳說還有不少,今天正好再給大家分享一個,作為諸位看官茶餘飯後的談資。

相傳有一個小盜墓賊很聰明,進入了劉備的惠陵,進入之後,小賊傻眼了,這墓葬內燈火通明不說,劉備居然在和關羽下棋,旁邊還站著張飛在飲酒,諸葛亮坐在他的戰椅上正在閉目養神,忽然張飛舉杯發問:“飲乎?”話音剛落,已有人地上來一杯酒,小賊心虛,聽命飲下,不想酒勁兒大,一時膽子大了起來,居然對他們說,我想要寶貝,沒想到張飛也不生氣,叫人給了他一條玉腰帶。

小賊得寶而退,次日醒來,哪裡有什麼玉腰帶,一條大蛇正在身邊吐信子,嚇得小賊落荒而逃,再不敢來惠陵了。


野史的記載,其實就是側面表現出民間對劉備的態度,劉備寬厚仁慈,百姓自然不希望被盜掘,於是他們希望諸葛亮能保護好劉備惠陵,對他們神話,以寄託思念和敬重之情。

在1964年,據說有人進過劉備墓葬,裡面有長明燈,也有機關,機關為銅弩機,是一種強力射擊武器,據說張郃正是死於此種武器。

諸葛亮擅長陣法和機關,在劉備陵墓內設有陣法機關並不稀奇,劉備墓葬一直在保護狀態,沒有開發,只等技術成熟,解開三國神秘面紗。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記撰稿人,歡迎大家關注我的賬號!


野史日記


為什麼不打開位於成都武侯祠裡的劉備墓?

跟什麼機關沒有半毛錢關係。

這個問題在一個電視節目裡,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的館長就解釋過。

當年南方集團的董事長參觀博物館。客人畢竟屬於富貴之人。於是館長親自陪同參觀。看完劉備墓後。來客估計覺得自己兜裡有幾個錢也想為中國的考古事業做點貢獻。於是對館長說,他們願意出500萬把劉備墓打開看看有什麼東西。館長聽到這驚訝得四目圓睜,無言以對,拂袖而去。

當年,我有一個朋友住在武侯祠對面的四川省交通局,我們常去武侯祠內喝茶。當時門票只有2元,喝茶也只1元。喝茶時也聊起過劉備墓,也知道劉備只是衣冠冢,但是也好奇劉備墓內有一些什麼東西。不過掘人祖墳如圖財害命這個道理也還是懂的。況且對劉備這種中國歷史上的名人的墓,更不可以有非分之想。

在武侯祠還有一個名人劉湘的墓卻沒能倖免。在文革期間被紅衛兵掘開。紅衛兵幹那事也只是出於政治需要。對劉備他們應該還是比較敬畏的,所以沒敢造次。當年被毀的劉湘墓,現在已經恢復。來成都旅遊的朋友,可以去錦裡參觀,不收門票。不過要看劉備墓是要買門票的,而且價格不菲。除非家裡有礦,我想現在也沒人經常去武侯祠裡喝茶了。





高空風


蜀漢劉備墓到底葬在什麼地方,至今成疑,為什麼劉備墓沒有被盜掘,既有歷史原因,又有現實原因。

公元223年,當了兩年皇帝的劉備死在奉節永安宮,根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扶劉備靈返回了成都,安葬於今惠陵(今成都西一環路內武侯祠南側),這個記載應該是最為可信的。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當時蜀漢的史官,而且安葬劉備肯定是陳壽親身經歷過的,這種帝王安葬事件,作為史官是不可能出錯的,正因為如此,漢昭烈皇帝劉備惠陵的確切位置一直被歷代王朝所認可。

那麼劉備的真正安葬之地是不是在成都呢,根據後世考證,劉備在白帝城修養了至少半年時間,沒有什麼沒有在夷陵之戰失敗後直接回成都養病,既有抗拒東吳的原因,還有自身健康不允許的原因。

早在上個世紀,中國考古泰斗郭沫若就提出劉備應該安葬於今重慶奉節白帝城,三峽工程期間,國家對白帝城進行了搶救性的考古發掘,在原永安宮舊址附近,原奉節縣政府地下發掘出了大型夫妻合葬墓,初步確定為東漢末期,直接指向為劉備真正的安葬墓。

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根據,劉備死於223年5月,作為重慶人,5月的天氣是如何的炎熱可想而知,而從奉節到成都,在三國時期的交通能力下,至少得花一個月,如果要扶靈回成都,估計諸葛亮都要被臭死了。

《三國志》關於諸葛亮扶靈回成都有詳細記載,卻完全沒有關於劉備屍體處理的記錄,這從側面反映出劉備的屍體根本就沒有運回成都安葬,極有可能諸葛亮扶的棺材裡裝的是劉備的衣冠而已。

劉備的安葬在成都辦得非常的隆重,而安葬的地點離當時成都的內城並不遠,在蜀漢時期肯定是有守陵官兵,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權又為諸葛亮修建了祠堂,諸葛亮的武侯祠又離惠陵特別近。

武侯祠在四川有非常高的地位,香火旺盛,人來人往,這就決定了盜掘劉備的惠陵非常的不便。而在後來的朝代裡,四川一直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省份,無論是在朝代更迭,還是時代動盪,四川都相對平穩,在一個平穩的社會環境裡,盜墓事件發生的幾率就很小。更何況,歷代王朝的四川官署都對武侯祠和惠陵進行了修繕和保護,甚至皇帝都有對惠陵的題詞。

所以,劉備的惠陵有沒有被盜,與諸葛亮在惠陵裡安裝什麼機關沒有任何關係,純粹是因為社會原因所導致並惠陵安然無恙。

說到諸葛亮與劉備,就說說諸葛亮的墓,諸葛亮死於伐魏途中,而他死後,也沒有運回屍體回成都安葬,就地在陝西勉縣定軍山安葬,成都的武侯祠既是個衣冠冢,也是個祭祀祠堂。

按照諸葛亮的級別,按照禮制,他死後,肯定是要扶靈運屍回國內安葬的,而他的最終安葬地卻是歸屬地都不確定的前線,這就反過來說明了蜀漢時期對於過世的高層安葬並沒有確切要求歸葬成都。諸葛亮死後的安排極有可能遵循的就是劉備死後的規矩,就地安葬,衣冠歸鄉。

劉備的惠陵沒有被盜的主要原因還是社會環境的穩定,並不是因為傳說中諸葛亮在墓中安裝的什麼機關。


沉墨I方之城


盜墓自古有之,古人講究厚葬,尤其是帝王墓,是盜墓者爭相垂涎的目標。為了防止盜墓者偷竊,修建陵墓時,設置各種機關。漢末三國時期盜墓現象的嚴重,致使種種反盜墓手段出現,曾經有所謂“疑冢”“虛墓”即以真假墓葬迷惑盜墓者的情形。其中,以曹操所設置的“疑冢”最為著名。民間傳說曹操有“疑冢”多至72處。劉備真正的墓穴至今也沒有明確出其具體位置。

劉備的墓在哪兒

1、成都武侯祠。武侯祠內保留了完整的劉備墓,上有"漢昭烈皇帝之陵"幾個大字。《三國志》中記載,“五月,梓宮自永安還成都,諡曰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惠陵。”,惠陵也是劉備與甘夫人和吳夫人的合葬墓,且並沒有被盜的痕跡,也沒有被挖掘。一部分人認為按照《三國志》中的說法劉備死於四月,八月才下葬。正值夏季,古人沒有什麼防腐技術,這麼長時間不下葬,屍體肯定已經腐爛不堪。成都的惠陵很可能只是衣冠冢。



2、四川彭山蓮花壩。蓮花村這裡有傳說葬著劉備,牧馬山、彭山腳下的蓮花村依山傍水,是個風水寶地。這裡的皇冢有100多畝,皇冢四周被9座間距不遠的小山丘包圍,風水先生把這兒叫做“九龍回頭望”。並且,牧馬山當時是劉備的養馬場,劉備手下有四名心腹都是彭山人。經考古家的勘查分析,這裡的確是一座帝王墓,這座墓大約建成於1700多年前,也與劉備去世的時間大致相吻合。



3、奉節(白帝城)

郭沫若1961年在奉節考察時認為劉備死於白帝城,葬在這裡的可能性比較大



盜墓者傳說

據說在唐代有一夥盜墓者就進到了劉備墓裡面,居然發現墓穴中燈火通明,劉備和關羽在下棋,張飛一旁觀看,還有十幾名侍衛站在一旁。盜墓者被嚇的魂不附體,撲通跪在地上。這時候劉備揮手示意侍衛賜給他們瓊漿和玉帶,盜墓者喝下瓊漿帶上玉帶就離開了劉備墓,剛一出去洞口就封住了,而他們的玉帶變成毒蛇纏住腰,瓊漿變成膠粘住了嘴巴,從此這個故事就流傳開來,再也沒人敢動劉備墓。


總結:筆者認為關於盜墓者傳說以及劉備墓穴位置的傳說都頗具民間傳奇色彩,娛樂而已,不足為憑。惠陵中很只是衣冠冢,那麼沒被破壞就理所當然了,只是劉備真正的墓穴具體在什麼位置,至今無從考證,跟諸葛亮設沒設機關也沒啥關係。如今國家文物局有明確的規定: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漢昭烈皇帝劉備的陵墓惠陵保存良好,史書記載未有被盜痕跡,所以至今也沒有被挖掘,而且較長時間內也不會有挖掘的計劃。


史海撲通


厚葬思想自古便有,盜墓事宜由來亦久

自先秦時期以來,人們就十分看重死亡,甚至將它與生存相提並論,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孟子、荀子這些思想集大成者更是強調“厚葬”的觀念。所以上至帝王諸侯,下至黎民百姓,全都無比在意自己的喪事,盛大的排場似乎成為了人們對於死亡最基本的尊重。

不過一旦陪葬品多了,眼紅的人也將不在少數,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盜墓賊這一職業橫空出世,他們專門盜取別人的陵墓以此來充實自己的腰包,歷代帝王的陵墓更是無數盜墓賊時常光臨的對象。細數歷朝歷代的帝王陵墓,能夠逃脫盜墓賊魔掌的實在不多,而蜀漢昭烈帝劉備就是其中一個幸運兒。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劉備的陵墓歷經千年都未曾被人打開過呢?

我們要知道,在東漢末年,盜墓一事可是無比盛行,很多諸侯打著補貼軍費的旗號大肆搜刮歷代帝王的陵墓,比如臭名昭著的董卓就曾盜取漢武帝的茂陵,搜刮了大量的金銀財寶;曹操更是將盜墓事宜專業化、制度化,專門設立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官職來負責盜墓活動。所以說劉備的陵墓能夠倖免於難幾乎可以用奇蹟來形容。

關於劉備的陵墓,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話說到了唐朝時期,蜀漢的永安宮變成了縣衙大堂,而當時的縣令名為許由,他這個人很有意思,喜歡看一些記載奇聞異事的書籍。有一天他從一本來歷不明的奇書中瞭解到自己所在的地方曾經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陵墓,看著看著他更是兩眼直冒星星,恨不得立刻進入劉備陵墓將一切財寶搜刮一空。


說幹就幹,放下書籍他立刻在縣衙大堂四處翻找,而後終於在大堂後室地下發現一個空洞,當時他激動得都要跳起來。不過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是暫時按捺住內心的衝動,將盜墓之事放在晚上進行。

眼見太陽落山,許由便再次來到白天發現的空洞旁,他將地上石板撬開,發現了一條通往地底下的石梯。這時許由舉著油燈一路向下,最後來到了劉備的陵墓當中,眼看自己一夜暴富的夢想就要實現,許由幾乎高興得不能自已,當他打算撬開棺材蓋大肆搜刮寶貝之時,無意中瞥見了棺材上的一張小紙條。

等他定睛一看,發現紙條上寫著十六個字:“許由許由,無冤無仇。私開吾墓,罰汝上油。”翻到紙條的背面還寫著“速回不死”四個大字。

當時許由差點就嚇尿了,心想這為劉備造墓的人怎麼知道自己幾百年後會來盜這個陵墓?難道說他真的有未卜先知的本領嗎?越想許由越害怕,不過想起紙條上寫的字,他還是乖乖給長明燈添好燈油,然後連滾帶爬地退了出去。

當然,這個故事我們理應一笑而過當不得真,言歸正傳,筆者認為劉備的陵墓之所以千年未被染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 首先,陵墓的位置難以確定。大多數學者認為劉備被安葬於成都附近的惠陵,但是一直都沒有確切的證據能夠證明。而且在《全蜀藝文志》中有這樣一句話:
成都之南三里所,邱阜巋然曰惠陵者,實昭烈弓劍所藏之地……
  • 這說的是成都的惠陵其實只埋葬了劉備的弓劍,而不是身軀。關於劉備的葬身之所還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奉節地區的甘夫人墓,另一個是彭山的陵墓,雖然支持這兩種看法的人數不多,但是也沒有人能證實它們是謠言。
  • 其次,惠陵當中的機關讓盜墓賊望而卻步。因為東漢盜墓盛行,所以劉備在為自己修築陵墓之時不得不考慮防盜之事,他當時是讓諸葛亮為其設計陵墓的,諸葛亮何許人也?他不僅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據說為了守護劉備的陵墓,他特意在惠陵中安置了重重機關,其中殺傷力最大的要數他那苦心研製的諸葛連弩,就連魏國大將張郃也是喪命其手,尋常盜墓賊無意間觸發機關定是必死無疑。所以久而久之,這惠陵也就成為盜墓賊心中的禁地了。
  • 再者,劉備仁德之名天下皆知。眾所周知,劉備打天下的神兵利器就是“仁德”這一金字招牌,或許有些人會說劉備善於偽裝,但不管怎麼說一個人能偽裝一輩子那就說明他本身就是這樣子的人。所以在巴蜀百姓心目中劉備有著很好的口碑,他們自然會教育自己的子孫後代尊崇劉備,而其他地方的盜墓賊也不大可能不遠萬里來到巴蜀只為盜取劉備陵墓,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劉備陵墓被盜竊的幾率。

綜上所述,劉備陵墓能夠長期保持安然無恙是其陵墓位置難以確定、惠陵中機關重重以及劉備仁德之名天下皆知幾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至於惠陵當中到底埋葬著什麼還需要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諸位看客,你們說呢?


執筆灬寫史


導語:自古以來,盜墓者成風,無論哪朝哪代,幾乎能盜的墓基本都被盜了個遍,盜墓者也分為好多門派,搬山卸嶺,摸金髮丘,有“民營的”也有“國營的”。很多古代墓葬經過歷史洗禮,很難有保存完好的,但是蜀國劉備之墓千年未被打開這是什麼原因呢?

劉備墓葬的地理位置:

據記載,劉備墓地在成都南郊武侯祠內西側的惠陵,劉備病死於永安宮,並落葬與惠陵。

墓葬千年未被打開有以下幾點原因:

1.劉備墓葬據考發現有三處,也就是說,當時設計墓葬是也是布勒一個疑陣,四川成都的武侯祠是一個墓葬點,四川彭山的蓮花壩又是一個墓葬點重慶奉節亦也有可能,俗話說狡兔三窟,好幾個墓葬點,故佈疑陣,雖然盜墓者明知墓穴中金銀財寶無數,但是這樣漫無目的,無疑增加了盜墓風險,因此也就不會輕易下手。

2.劉備之墓是由諸葛亮親自設計建造在武侯祠,諸葛亮何許人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物,最精通的就是伏羲八卦。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可見一斑,“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劉伯溫與諸葛亮都是名聲在外,有一次,劉伯溫因為不服諸葛亮,在找到諸葛亮墓地時,石碑上盡然寫著“只有伯溫到”五個字。雖然只是傳說,但是也可以證明諸葛亮高明之處。由諸葛亮親自設計的墓葬,機關重重,確實一般盜墓者確實很難進去,這也是未被盜的原因之一。

3.解放後,國家禁止主動挖掘考古:

自郭沫若考古定陵以後,由於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各項技術尚未完善,導致定陵大量文物被風化,造成巨大的國家損失,因此國家規定只做保護性發掘考古,不做主動挖掘,畢竟現在各方面技術上欠缺,這也是原因之一。


唯戀無名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武全才,還懂發明,諸葛弩、木牛流馬都是他的傑作,所以設計個機關消息應該不在話下,虛構嚇退盜墓賊。

說起劉備墓到底位於哪裡,現在還是一個爭議話題。

第一種說法是劉備墓就位於四川成都的武侯祠。陳壽《三國志》記載,劉備死在奉節,死後遺體被運回成都,與其夫人合葬於惠陵,就在武侯祠內,杜甫的詩“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說的就是劉備墓和諸葛亮的衣冠冢相鄰,都在武侯祠內。

第二種說法是劉備墓在四川彭山的蓮花壩。持此觀點之人認為劉備死時是夏天,不便遠距離運送屍體,所以劉備遺體沒有運回成都,而是葬在彭山的蓮花壩。上世紀90年代,蓮花壩發現了一處帝王級的墓葬,時間就在三國,所以專家才有此說,但沒有足夠證據證明。

第三種說法是認為劉備葬在重慶奉節。著名考古學家郭沫若就認為以當時的運輸條件,蜀國很可能沒有把劉備的遺體運往別處,而是就地安葬,但在奉節並沒有發現劉備墓。

按照目前的主流說法,劉備墓就是在四川成都的武侯祠內。

劉備的惠陵距今已有1780多年曆史,截至目前並未發現有被盜痕跡,史料也沒有這些方面的記載。這是何原因?按理說以劉備的知名度和墓葬級別,應該不乏盜賊光顧才對。

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說諸葛亮親自設計了劉備墓,並在墓內設置了大量精妙的機關消息,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盜賊光顧。

為了防盜,曹操有七十二疑冢,可劉備不用,他有諸葛亮就夠了,因為諸葛亮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大神,設計個把機關消息不在話下。

但盜墓賊對此一無所知,到了唐朝時有一群大膽的盜墓賊決定盜掘劉備墓,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這群無知無畏的盜墓賊進入了劉備的墓葬。

當打開墓室門的一瞬間,眼前的景象讓我們瞬間目瞪口呆!

只見墓室內燈火輝煌,如同白晝,劉備和關羽正坐在石凳上,聚精會神地下棋對弈,張飛則怒目圓睜,站在一旁觀戰,還有數十名手持兵器的武士侍立一旁,旁邊一群樂工在演奏著動人的音樂,一切都是這麼真實和生動……

這群盜墓賊頓時被嚇的魂不附體,紛紛跪地磕頭求饒,連頭都不敢抬。

劉備只顧下棋,也不抬頭,揮手示意,一旁的武士端著盤子,走到盜墓賊跟前,賜給他們瓊漿玉液和玉帶。盜墓賊戰戰兢兢地喝下御酒,繫上玉帶,便倉皇逃出墓室。

盜賊們剛剛離開墓室,赫然發現玉帶突然變成毒蛇,纏住了他們的腰,喝到嘴裡的瓊漿突然變成黏膠,粘住了他們的嘴,再回頭看時,墓室大門已經關閉,恢復如初。

這群盜墓賊僥倖撿回性命,他們把自己的經歷逢人便講,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所有盜墓賊都知道劉備墓的神奇可怕,從此就再沒人敢打劉備墓的主意。

很明顯,這個故事是人們為了彰顯諸葛亮的無所不能編出來的,不足為信。不過以諸葛亮設計木牛流馬的水平,在墓內設計一些機關消息還是有可能的。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盜墓是個古老職業,盜墓者都是為了錢財不顧一切的人。

越是帝王的陵墓越是得到他們的青睞,因為王陵就代表著無數的金銀財寶,值得他們去冒險。

可是,並不是每一個帝王的陵墓都遭到盜挖,比如大家熟知的劉備,他的墓,千年以來從沒有被成功盜挖過。

各個帝王為了防止自己身後不安,都會想盡方法來預防盜墓賊,有的大打迷蹤拳,比如曹操就有七十二個疑塚;有的乾脆不告訴你在哪裡,讓你找不到,比如成吉思汗陵,到現在都不知道在哪裡;有的裡面遍設機關,讓你不敢進來,據說秦始皇陵就有大量水銀防護。。。。


據說劉備的陵墓是諸葛亮設計的,作為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是肯定會做足預防措施的。

劉備墓又稱惠陵,在成都城南。但很多人說那只是劉備的弓劍冢,真正的墓在在奉節的永安宮底下。而且有人光顧過。

唐朝時,三國的永安宮變成了縣衙大堂。當時的縣令是叫許由,此人喜歡看一些雜談野史,有一次偶爾在一本書上看到自己衙門大堂之下就是劉備的墓,貪財的他便生出了歪點子,想進去弄點寶貝花花。



他無事時便東翻西尋,到處尋找入口,最後在大堂後室地下發現好像有個空洞。 到了晚上,許由悄悄地將地上石板撬開,發現了一條通往地下的石梯。

許由舉燈,順梯而下,摸進了劉備墓內。許由樂壞了,心想這下發大財了,正打算撬開棺材蓋取寶,在棺材前看到了一張紙條,上面有十六個字:

“許由許由,無冤無仇。私開吾墓,罰汝上油”。紙條背面還有四個字:“速回不死”。

許由的心撲通一下沉了下去,劉皇叔都死了多少年了,怎麼墓裡有自己的名字?還知道自己會進來?原來這一切都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許由:

諸葛亮算定,五百年後會有位叫許由的人會來盜寶,於是留下了這張紙條。

許由看到紙條,嚇得面無人色,趕緊給長明燈添滿油,掩好盜洞,退了出來。自此再也不敢想歪點子了。後來他為官清正,不收昧心錢,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清官。

調任時,親書“奉公守節”四字,懸於縣衙大堂,以贈新來的縣令。“奉節”由此得名。 許由不盜,還有人會來。

天寶年間,安祿山造反,奉節縣令逃之夭夭,有一個盜賊乘機把劉備墓挖開了。

進入墓室後,發現墓室面有兩個人,正圍坐在燈下下棋,旁邊還站了十餘個侍衛。盜墓賊一見這陣勢也害怕了,以為遇到神了,連忙跪下來叩頭。

下棋的其中一人問道,你喝酒嗎?來喝一杯。盜墓賊迷迷糊糊的喝了那人遞上的酒。

酒壯慫人膽啊,喝過後,盜墓賊膽大了,開口便向那人討寶,那人給了條玉腰帶,叫盜墓賊趕緊出去。

盜墓賊剛到墓外,盜洞口就合上了。再一看手上的玉帶,竟然是一條大蛇。

嚇得他撒腿就跑,從那以後再也沒人敢打劉備墓的主意了。

(見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屍穸》卷十三)。 “近有盜,發蜀先主墓。墓穴,盜數人齊見兩人張燈對棋,侍衛十餘。盜驚懼拜謝,一人顧曰:“爾飲乎?”乃各飲以一杯,兼乞與玉腰帶數條,命速出。盜至外,口已漆矣。帶乃巨蛇也。視其穴,已如舊矣。”

當然,認為惠陵才是劉備真正的陵墓的人還是佔多數。可這麼多年來為什麼一直沒人敢動惠陵呢?


主要還是因為諸葛亮名聲太大了。諸葛亮最善用計,機關消息樣樣精通。他憑著幾塊石頭就能弄個‘八陣圖“出來,困住陸遜十萬大軍,還有什麼他做不到的?

據成都當地人說,1964年曾有人有幸進入劉備之墓,出來說墓中長明燈始終都是亮著的。

按理說,歷經千年,長明燈早該熄滅,為何千年不滅?還是墓中另有機關?這就要等有朝一日開發惠陵才能得到答案了。


剛日讀史


劉備之墓被諸葛亮安排了迷霧陣,使後人不知道究竟在哪裡。有人說在成都城南,其實那裡是劉備的弓劍冢。而真正的劉備墓在奉節的永安宮下面,雖然沒有被打開過,但是有人進去過,被諸葛亮算計,嚇得死去活來,從此改邪歸正,換了個人樣。

諸葛亮神機妙算,能算計後人誰會進入劉備墓?

唐朝時期,永安的一個縣令叫許由。他喜歡看各種史書。有一次他從一本書裡得知自己的縣衙大堂下面就是劉備的陵墓。為了發一筆橫財,許由於是打起了盜墓鬼主意。



(許由)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搜尋,許由終於在大堂後室地下發現有空洞。

於是在一個夜晚,許由將地上石板撬開,果然發現有一石階地道。他壯著膽子,拿著油燈摸了進去。正當他鑑賞寶物時,忽見牆壁上寫有16個大的字:“許由許由,無冤無仇。私開吾墓,罰汝上油。”下面還有4個小字:“速回不死”。許由嚇得頭髮直立。

原來諸葛亮神機妙算,他算定500年後,會有個叫許由的人進來偷寶,才在壁上寫了這一行字。許由趕緊在長明燈上加滿了油,然後絲毫不動地照原路退了出來。



從此以後,許由再也不敢有盜墓這念頭了,並且不收受賄賂,奉公守法,成了一個聞名遐邇的清官。離任時他還親筆寫了“奉公守節”,懸掛縣衙大堂上,以訓後來人。“奉節”縣名由此而來。

天寶年間,由於安史之亂,奉節縣令逃往他鄉。有一個盜賊趁機撬開幕門摸了進去,到了幕室突然看見有兩個人正在燈下下棋。旁邊還有10餘個侍衛。


盜墓賊一見,嚇得連忙跪下磕頭。那下棋的其中一個對盜墓賊說:“爾飲乎?”那盜墓賊恍恍惚惚走過去接過酒杯喝了下去。酒一下肚,那賊膽大了許多,於是向他們要寶貝,其中一人給了盜墓賊一條玉腰帶,並說趕緊出去。

盜墓賊剛走出墓外洞口就合上了,咋一看那玉腰帶時,竟是一條大蛇,嚇得他趕忙一扔,撒腿就跑。這些都是摘自唐朝《酉陽雜俎·屍穸》的故事。

閒話少說,劉備之墓確實是被諸葛亮安置了一些機關暗器,因此千多年來,沒被打開過,直到1964年,經考古學家開啟後發現,墓裡有一種叫銅弩機的兵器,據說三國時魏將張郃就是就死於這種兵器。


歡迎評論。


史裡淘聲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墓穴也是如此,“要想不被挖,除非人不知”,經過諸葛亮之手的墓穴都具有很大的保障,原因就在於諸葛亮有一手隱藏蹤跡的手段,令所有人都不知道墓主的墓穴在哪裡,這樣一來墓穴自然就不會被打開。

劉備身死被安葬在了哪裡呢?

公元223年,劉備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命喪於重慶奉節,而劉備被安葬在了哪裡,到了至今也沒有人知道,在正史中記載:

公元223年6月10日,劉備病喪重慶奉節,五月梓宮還成都,八月葬惠陵。

所以,經過一些人推測,劉備就如正史記載中一樣葬在了惠陵,而這個惠陵則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正殿西側,但是問題來了,惠陵從來沒有被挖掘過,所以也就沒有人知道劉備的墓是否真的葬在了惠陵,因此還衍生了其他的兩種說法。


一、四川彭山的蓮花壩

劉備死在了白帝城(今奉節),而劉備的老巢則在成都,在古時從奉節到成都路途遙遠,道路崎嶇,僅僅從奉節趕到成都就要三個月的時間,而劉備死時又正值夏日,烈日炎炎,三個月屍體肯定會腐爛的不能再腐爛了,所以有些人就認為,劉備被運送到四川時,屍體開始腐爛,不宜繼續運送,就在四川找了一個風水寶地直接安葬了,這個地方就是四川彭山的蓮花壩。

二、奉節

也有一些人認為劉備直接安葬在了劉備身死之處,由於劉備死時烈日炎炎,回到老家又路途遙遠,劉備的親信們考慮到了這些問題,便決定直接將劉備就近安葬了,為劉備在奉節選了一個風水寶地,但是卻不知道在哪裡。

劉備的墓穴具體在哪裡,至今也是個謎,這也是劉備墓穴千年不毀的根本原因。

劉備的墓穴中安有那些機關?

到至今也沒有人知道劉備的墓地具體在哪裡,自然也就沒人進去過,也就不知道墓穴裡面具體有什麼,但是根據當時的科技水平,以及諸葛亮所擅長的奇門遁甲推斷,劉備的墓穴之中必然會有的一種保護手段就是“暗箭齊發”和“頭懸利劍”,具記載秦始皇墓地中就這一些類似的這種手段,到了漢末,諸葛亮定能將其完善與發揚,一但有盜墓賊進來定會暗箭齊發,令所來之人變成一個大刺蝟。


其實墓穴之中是否有機關和機關厲不厲害都不是那麼的重要,重要的是墓穴隱匿的好不好,是否被他人知曉,如果墓穴被他人知道地點,即便是墓穴之中機關再厲害,也早晚會被他人攻破,不然的話歷史上就不會有那麼帝王的墓穴被盜了。而這一點諸葛亮就做的很好,無論是劉備的墓還是諸葛亮自己的墓,均是到了至今也沒人知道具體位置在哪裡,自然就談不上被盜。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