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麼畫秋天?

古人怎麼畫秋天?

梁楷《秋蘆飛鶩圖》(傳),絹本設色,23×22.9cm,南宋

“霜葉紅於二月花”、“滿地翻黃銀杏葉”,四季循環往復,深秋又悄然而至。一場秋雨過後,你是否發現身邊的景物都有了濃郁且有層次的顏色?

在古代,秋天賜予人們食物,秋花可用於寄託祥瑞或是表現人格,廣闊渺遠的秋日風景可以抒發胸臆,還有應季的各種活動......傷秋?愛秋?古人對於秋天的情感實在豐富,他們如何將秋天繪於畫中?今天,時尚芭莎藝術帶你領略古人筆下的秋日美景。

=========

<strong>「 秋天的恩賜

古人怎么画秋天?

佚名《荷蟹圖》,絹本設色,28.4×28cm,宋代,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怎么画秋天?

佚名 《秋塘雙雁》,絹本設色,170×167cm,宋代,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人們常常將秋季與收穫聯繫起來,但肥美的河蟹、成雙成對的雙鵝等具有祥瑞寓意的事物,畫家為何會使用寒塘枯荷作為陪襯?其實在北宋後半期,畫家們為了避免以牡丹、芙蓉之類的花卉陪襯會過於華麗和甜俗,所以用枯荷與寒林替代,但並無不祥之意。同時,夏季景物的逝去也意味著秋天的到來。

古人怎么画秋天?

馬麟《橘綠圖》,絹本設色,23×23.5cm,宋代,故宮博物院藏

秋風一吹,河岸邊的橘子都熟了。橘子在古人眼中也是具有團圓之意的果實,所以《橘綠圖》中雖只有兩個褪去綠色的橘子和寥寥葉片,卻難掩生機與活力。

古人怎么画秋天?

佚名《秋蘭綻蕊圖》頁,絹本設色,25.3×25.8cm,宋代,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怎么画秋天?

文俶《秋花蛺蝶圖》,絹本設色,67×105cm,明代,天津博物館藏

食物與秋花都是秋天的恩賜。畫中蘭花雖寥寥幾筆卻不失清麗;秋海棠、桂花、秋菊有富貴長壽等祥瑞之意,一塊湖石往往傍花而立。在宮廷繪畫中,秋花敷色絢麗、刻畫精緻,飛禽與蟲蝶也都富貴華麗,這些花兒就如同秋天一般清朗且色彩斑斕。

古人怎么画秋天?

呂紀《桂菊山禽圖》,絹本設色,192×107cm,明代,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怎么画秋天?

藍瑛《秋色梧桐圖》,紙本設色,65×32cm,明代,故宮博物院藏

梧桐也是屬於秋天的樹種,落葉兩三片,即是“報秋”。“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在古人眼中,梧桐具有吉祥寓意,但文人卻常將“雨打梧桐”視作傷秋的象徵。

藍瑛的《秋色梧桐圖》即是源於傷秋的詩句,與挺拔參天的梧桐樹相比,其畫中所繪的被秋雨擊打過的梧桐枝葉已經下垂,變成紅褐色,但秋日氣息更加濃厚。

關注“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

<strong>秋景有多美?

古人怎么画秋天?

劉松年《秋窗讀易圖》,絹本設色,25.7×26cm,南宋,遼寧省博物館藏

秋光秋色,引人感嘆甚至忘我。劉松年作品《秋窗讀易圖》中的主人公正在屋內讀書,但眼睛卻被秋景吸引,他眺望遠方,陶醉在風景中。

古人怎么画秋天?

范寬《煙嵐秋曉圖》(局部),絹本設色,25×446cm,北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天氣漸涼,你身邊的秋景有多美?北宋畫家范寬常年置身自然,他生活在陝西山林裡,畫作也常取材於此。深山中岩石的形貌和質感以及荒寒的老樹密林,都被他生動地刻畫出來。畫家筆下的秋日雲霧繚繞、樹木蒼勁、山石連綿,也是雄厚壯觀。

古人怎么画秋天?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紙本設色,28.4×90.2cm,元代,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但你是否認真關注這些美景?在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中,村人忙於生計,對這些景色並未太過在意。

趙孟頫為不能回家的友人繪製其祖籍地貌,畫中描繪濟南的山間秋景:山峰及樹木以深淺不一的青色繪製;樹葉赤黃相間,楊樹、羊群、輕舟相映成趣......雖然畫家憑記憶繪製的畫面能給人以無限“秋意”的聯想,但這樣的景色就正在你我身邊,不如抽出時間去認真感受一下。

古人怎么画秋天?

吳歷《夕陽秋影圖》,紙本水墨,75.2×35.3cm,清代,遼寧省博物館藏

古人怎么画秋天?

倪瓚《秋亭嘉樹圖》(局部),紙本水墨,134×34.3cm,元代,故宮博物院藏

秋日的晴空和雨霧亦別有一番意境。吳歷的《夕陽秋影圖》是仿倪瓚《秋亭嘉樹圖》繪製而成的,兩幅畫面皆給人以蕭瑟之感。例如在《秋亭嘉樹圖》中,空曠江面上僅有汀渚一角,景物不多反而更顯秋高氣爽。

古人怎么画秋天?

鄒喆《鄉郊秋霧圖卷》(局部),紙本水墨,29.5×280cm,清代

古人怎么画秋天?

蕭雲從《秋嶺山泉圖》(局部),紙本設色,165.3×45.6cm,清代,上海博物館藏

秋天往往是文人抒發情感的時節,很多平淡、簡散的秋景就被畫家加入人生感悟。例如畫家蕭雲從的秋景就是如此:瀑布配以紅葉,山泉頓時冷冽,不同於人們印象中的客觀自然,蕭雲從筆下的山林與筆墨之美都體現了他對於人生和歷史的感悟。

畫家髡殘為人嚴謹而自律,他將自己的精神融入畫中,尋找“畫人合一”的境界。所以即便其畫作《溪山秋雨圖》中繪製的是普通風景,但也透露著強大的氣韻。

古人怎么画秋天?

髡殘《溪山秋雨圖》,紙本設色,113×50cm,清代

=========

<strong>「 秋日相聚 」

古人在秋天的活動也不少,月當中秋圓,中秋賞月就是重要的活動之一。馬遠作品《月下把杯圖》繪製了中秋佳節時一輪圓月下的團聚場景,即便四周山林空曠也難掩良辰美酒間的歡愉。面對畫中的中秋之月,觀者會想念家人還是思考人生?

古人怎么画秋天?

馬遠《月下把杯圖》,絹本設色,25.7×28cm,南宋,天津博物館藏

古人怎么画秋天?

沈周《盆菊幽賞圖》(局部),紙本設色,23.4×86cm,明代,遼寧省博物館藏

秋花盛放時節,賞花活動怎麼能少。在沈周的《盆菊幽賞圖》中,三位文人飲酒賞菊、意態悠閒。與精心描摹的草亭、樹木、盆菊相比,人物雖沒有那麼精緻,但並不影響觀者感受友人秋日相聚一同賞花的樂趣。

古人怎么画秋天?

陳居中《胡騎秋獵圖》(傳),絹本設色,24.4×27.3cm,南宋

古人怎么画秋天?

盛懋《秋溪釣艇圖》,絹本設色,40×40cm,元代

秋天,古人可以去打獵釣魚,在其中獲得一份收穫的喜悅,但孩童遊戲的單純和快樂卻不分時節。在蘇漢臣的《秋庭戲嬰圖》中,雖然畫中暗示秋季的雛菊與芙蓉開放得美麗,但孩童的遊戲彷彿更吸引人。

古人怎么画秋天?

蘇漢臣《秋庭戲嬰圖》,絹本設色,197.5×108.7cm,北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時,觀者是否只想穿越到畫中的秋日庭院,陪姐弟倆玩玩“推棗磨”?古人筆下的秋景各有各的美麗之處,而你我眼前的景色也十分珍貴。

古人怎么画秋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