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深圳大手笔高薪招聘教师和医生?

周湘杰888


前不久,深圳市龙华区年薪30万引进中小学教师,400个岗位共吸引了海内外超3.5万名应届毕业生报考,最终共有491人入围体检环节,其中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423人,占比86.2%。录取者多数来自海内外名校,仅北大和清华的毕业生就有76人。

我们见过30万年薪引进高校教师,但却很少见到用这么高的年薪引进中小学教师,而且,除了高薪,还有人才公寓等福利待遇。深圳市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手笔来引进中小学教师?仅仅是缺少中小学师资吗?这么大的投入效益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起了前几年我买房的经历。当时我们看好了两个小区的两套房子,两套房子户型差不多,楼层也差不多,距离单位的距离也差不多,学区也差不多。但其中一个小区周围比较荒凉,而另一个小区门外就有大商场,百米外有菜市场,小区里面还配套了幼儿园。因此,尽管前一个小区均价比后一个便宜了2000左右,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我们看中的,正是小区的配套。

事实证明,我们在这个小区里生活很方便,平时购物、娱乐,在家门口就解决了,不用开车。平时下班回家,顺路就去市场买点菜,连冰箱都省了。小区的这个配套(不一定是开发商建的),正好契合了业主的需求,所以,我们小区的房价,也持续走高。

现在各大城市的人才争夺战表面上是买人才,但本质上就是在贩卖城市(也有人戏称是卖户口)。因为选择权都在人才手中,吸引的人才越多、层次越高,城市的收益就越大。

其实,中国的很多城市都不差,就像很多小区的房子,建得都很漂亮,户型也很好,但就是卖不出价格,为什么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位置不好。买房首先买位置,太偏远的不行,地势太低洼的不行,背阴的不行,太潮湿的不行,太吵闹的不行……城市也一样,地理位置很重要。

第二是物业不好。物业是小区的内涵,是业主们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品质。很多物业管理混乱,收费贼高,还经常和业主互撕,逼得业主成立业主委员会。这样的小区,房价往往也上不去……城市也一样,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弱,思想保守,与民夺利,形式主义严重,这样的城市很不受人才欢迎。

第三就是配套不好。小区的配套往往是不能买卖的,也就是不能直接盈利的,但正是这个不能盈利的东西,才体现出了开发商的诚意。如果小区里买东西不方便,吃饭不方便,孩子上学不方便,看病不方便,小区内没有健身器材,没有儿童娱乐区,甚至连长椅,公共小广场都没有,那这样的小区,品质太低,也卖不出价格……城市也一样,没有高质量的中小学,没有高水平的医院,没有飞机场,没有高铁站,没有博物馆,没有宜家,没有星巴克,这样的城市同样不受欢迎。

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位置有了,物业有了,但还缺少一点底蕴,要想再提高城市的品质,就必须提高配套质量,而教育和医疗,正是人才们最关心的两个配套。大手笔高薪引进教师和医生,说明深圳市长远的眼光,也足以证明这个城市对人才的诚意。这样的城市,才真正配得上超一线城市的名头。

高校人才真经


原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个国家有两支队伍最重要,一是教师,这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医生,他们保护国民的平安健康。

在面向这两个重要群体大手笔招聘的背后,是深圳市心头的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

事实上,深圳教育发展并不缺乏亮点。作为一座移民之城,2018年全市72%的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了非深户籍学生,比例在全国大城市中最高。但随着人口的持续快速流入,近两年深圳多个区都曾在年初发布义务教育学位预警。

公立高中学位短缺的矛盾尤为明显,今年深圳市参与中考的学生78300人,公办高中招生计划35531人,录取率仅45%,远低于同期北上广的水平。

医疗方面,一位深圳金融业白领向记者表示,有一次在微信群里咨询关于胆结石手术的事情,结果群友一致建议,最好去广州,有人直接发了一份广州顶级医院排行的资料。“大家对深圳的医疗体系还不够信任。”

今年3月,由独立第三方研究机构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显示,仅有一家来自深圳的医院进入了百强,这一成绩不仅大幅落后于北上广,更落后于诸多二线城市。

从总体医疗资源来看,根据深圳卫生健康委披露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市每千人口床位数3.65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生2.7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09人。同期,全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03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94人。

对比不难发现,在每千人口床位数这个指标中,深圳甚至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述《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年-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间,深圳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达到4.3张,但这仍低于全国水平。

今年的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计划安排九大类民生支出2709亿元,其中教育、医疗支出分别增长11%和13%。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深圳教育局披露的数据,2017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为739.92亿元,比上一年大幅增长40.2%。深圳卫生健康委的数据则显示,2018年全市医疗卫生事业费投入190.90亿元,比上年增长22.4%。

深圳市人大代表熊建明曾在市两会的一场发言中表示,深圳不能按照通常的比例投资教育和医疗,而是要增加比例。如果少办医院和学校,将来会制约深圳的发展。

深商研究会副秘书长章星球告诉记者,深圳高薪招聘教师、医生,这是值得高度肯定的方向,但要补齐教育、医疗短板,除了增加投入之外,在制度、利用科学技术等方面还有更大的探索空间。

而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配套,教育和医疗水平也将影响到深圳对各个领域人才的吸引力。


以上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帆

※ 以上回答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与本报立场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