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贫困户获赞 扶贫女干部:嗓门大了点不算骂,扶贫不是给钱给物

“幸福不是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在家中翘着脚等来的。”近日,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视频,引发网友点赞。

怼贫困户获赞 扶贫女干部:嗓门大了点不算骂,扶贫不是给钱给物

视频中,这位扶贫工作者站在石头上,情绪激动地教育当地贫困户,讲话内容如下:

大家都是经过苦日子的人,以前吃不饱、穿不暖。是你们忘本了,好日子过起来忘本了,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国家退耕还林,还给补贴,老了有养老保险,病了有医疗保险,日子过不下去了还有低保,盖房子了给你们补助,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幸福不是靠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在家中翘着脚等来的你看看那些开车、住洋房的人家,哪个是靠低保富起来的,不都靠自己双手?

扶贫,就是贫困了帮一把,牵着你走一步。想想你们任何一家,享受的政策低于10万的,我一点都不信,除了补助给你们修房子的四五万,你们还享受着各种保险、耕地补贴、免税政策。如果不是国家政策,灯会不会亮、路会不会通、房子能不能盖起来?

有网友认为扶贫工作者说出心声,“脱贫靠双手打拼,不靠要、等、靠、拿”;也有人表示真正的扶贫工作“不是大米白面的帮扶,是从思想上让落后的人们行动起来”;还有人感慨基层扶贫工作不易,最怕群众不信任、不理解,那可真是“流汗又流泪”;也有人认为这名女干部直击当下扶贫工作痛点:部分贫困户“不自强、不感恩”,抱着“我是穷人我怕谁”的心态,被好政策惯坏了。

在云南日报《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视频曝光,却意外获赞无数》一文的置顶评论中,当事人回复此事称,嗓门儿大了点,不算骂,是教育、帮助与引导。

怼贫困户获赞 扶贫女干部:嗓门大了点不算骂,扶贫不是给钱给物

具体内容如下:

多谢大家给予本人的支持与鼓励。这是很平常的一次政策宣讲、感恩教育的群众会,在室外人多怕听不见,所以嗓门儿大了一点,也不算骂吧,是教育、帮助与引导

虽然参与扶贫时间不长,但我能切身感受到扶贫工作一线同志的不易,多少人抛下老小,不分白天昼夜奋斗在一线,几个月不着家,还有不少人带病坚持上岗,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

然而,所有的付出却换不来真心、换不来一句暖心的话,入户没个好脸色,没一杯热茶没一碗热饭,多少扶贫干部把贫困户当作自己的亲戚,而又有多少人把扶贫工作者当自家人呢

扶贫并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现在有的老百姓集体观念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严重,最缺的是志和智,扶贫一定要在扶志和扶智上下功夫

,要彻底改变老百姓“等、靠、要”的思想、改变“福利依赖、政策依赖”思想和激发老百姓的内生动力,才能彻底拔掉“穷根”,这才是我们扶贫的根本所在。

扶贫的重点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群众整体素质,要变“输血”为“造血”,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提高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最终教育老百姓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让广大老百姓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少数贫困户“张嘴谈条件,伸手要好处”

据云南日报,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身,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人穷不能志短,扶贫先要扶志,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重要基础。前些年,少数地方的农民为“评上”贫困户争得不可开交,一旦当上就不愿摘帽。

怼贫困户获赞 扶贫女干部:嗓门大了点不算骂,扶贫不是给钱给物

给贫困户做一下简单分类不难发现,除了老弱病残等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不具备脱贫条件的人,剩下的主要就是脱贫能力匮乏、脱贫志气不坚的人。其中却也有少数“张嘴谈条件,伸手要好处”的“懒汉”,有的汲汲于眼前的蝇头小利,有的甘于长期贫困。

2018年8月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开展扶贫扶志行动,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无脱贫志气的贫困户,做好思想引导、克服思想惰性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前提。

只有当贫困人口意识到通过劳动摆脱贫困的可能、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调动扶贫意愿、靠自身努力摆脱长期贫困才会成为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