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強!謀變!製造業大區的“金名片”,必須擦亮!

圖強!謀變!製造業大區的“金名片”,必須擦亮!

圖強!謀變!製造業大區的“金名片”,必須擦亮!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這裡的變革全面鋪開。今天,浙江日報頭版頭條報道《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蕭山傳統制造業智能化改造紀事》。

作為製造業大區,蕭山面臨怎樣的挑戰,又進行著怎樣的變革?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入瞭解...

图强!谋变!制造业大区的“金名片”,必须擦亮!

製造業,是蕭山的一張“金名片”。新時代下,如何將這張“金名片”越擦越亮,是擺在蕭山發展面前的一道“考題”。

答好這道時代“考題”,蕭山有底氣有實力,有信心也有能力。

蕭山因製造業而興,更將因製造業走向未來。面對機遇與挑戰,蕭山堅決扛起製造業大區的責任擔當,實現新時代製造業的趕超跨越,繼續當好全省全市的排頭兵!

產業變革的黎明,已經來臨

蕭山,依然是那個蕭山。

亞洲製造業示範基地、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中國化纖名鎮……在中國經濟發展版圖中,蕭山仍然是觀察民營經濟的窗口之一。

图强!谋变!制造业大区的“金名片”,必须擦亮!

蕭山,已然不是那個蕭山。

經歷G20杭州峰會的洗禮,蕭山逐漸成長為一個國際化新城區,而正在緊鑼密鼓籌備的2022年杭州亞運會,將為她帶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图强!谋变!制造业大区的“金名片”,必须擦亮!

今天,新一代信息技術帶來的產業變革,正在顛覆現有產業的形態、分工和組織方式。順應這一發展趨勢,處在“量轉質”關鍵躍升期的蕭山,一場深刻的轉型蛻變,正在悄悄而堅定地進行。

靜水流深。

沒有轟轟烈烈、翻天覆地的場景,而在探索中前行,在堅守中漸變。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產業轉型的帶動作用,蕭山製造業轉型呈現出虛實融合、上下融合、軟硬融合的可喜變化。

截至目前,蕭山全區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覆蓋率達65%,7家企業成為省第一批上雲標杆企業。

虛實融合——破解低端鎖定

當大家焦慮製造業時,到底在焦慮什麼?產能供給過剩、價值鏈低端鎖定、市場需求多變、生產成本上升……多重壓力之下,製造業的日子不輕鬆。

蕭山是浙江製造業重鎮,它所感受到的“痛感”,要來得更早、更猛烈一些。但重壓之下的蕭山製造業,正在展露新氣象。一些傳統制造業,已經變得讓人有些“不認識”了。

紙箱包裝,再傳統不過的製造業。然而走進浙江大勝達包裝股份有限公司,卻讓人大吃一驚。在大勝達的數字工廠智能控制中心,一塊10平方米大小的屏幕上,人均產出、物料供應進度等數據實時跳躍。“這些數據可不是拿來看看那麼簡單。”大勝達首席質量官孫俊軍介紹,人員從400人減少到80人,紙箱生產週期卻從原來的2天縮短到2小時。

图强!谋变!制造业大区的“金名片”,必须擦亮!

大勝達數字車間

“這是蕭山製造業的新常態。”在區發改局局長郭榮看來,一塊數字大屏,閃耀的是蕭山製造業虛實融合的迷人光彩,這也是製造業避無可避的發展趨勢。

“實”的升級並非今天才出現。自我省推進“機器換人”以來,蕭山每年實施“機器換人”項目都在100個以上;全區工業技改投資佔工業投資的比率,長期保持在75%以上。

“難點在於‘虛’的融合,只有虛與實互融共生,才能完成改造提升的關鍵一躍。”區經信局局長王建湧說,原來流水線上的工人,要向工程師轉型;原來堅硬冰冷的設備,要變得“聰明”起來,自主完成數據的發掘、運算和分析,從而為生產提供決策依據。

图强!谋变!制造业大区的“金名片”,必须擦亮!

今年以來,蕭山組織安排實施市級數字化改造項目107個。從大勝達到傳化智聯,從恆逸集團到聖奧傢俱……基於數字化改造,蕭山湧現出一批“工業大腦”,在物流、化纖和傳統電器等行業,虛實融合開始產生無窮無盡的能量。

變化還在繼續。針對部分企業家群體中依然存在的“等、靠、熬”思想,蕭山從轉變企業思想觀念入手,如政府給企業辦數字化改造專題培訓班;撥款千萬元分行業輪流“會診”找癥結;在龍頭企業召開數字化改造現場交流會……

根據規劃,到2021年,蕭山將實現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建成100個以上智能製造示範項目,實施1000個以上數字化改造試點項目,新增10000家以上上雲企業。

上下融合——強鏈補鏈延鏈

產業數字化浪潮中,大型企業和龍頭企業扮演著“弄潮兒”的角色。蕭山工業企業有上萬家,規上企業1335家,餘下

八九成均為中小企業。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改造,會不會出現“大型企業唱戲,中小型企業圍觀”的局面?

“中小企業在資金、技術上缺乏優勢。”區科技局局長邵生華憂心中亦有信心,“蕭山很多龍頭企業對整個產業鏈擁有強大的掌控力,完全有能力帶動中小企業,探索產業鏈上下游融合的模式,做強產業鏈。”

走進萬向精工的智能製造車間,看到的是全封閉生產線,15臺機器人運行快速有序。“人有疲勞的時候,而機器沒有,這能夠大大提升效率和質量。”萬向研究院院長陳軍說。

图强!谋变!制造业大区的“金名片”,必须擦亮!

萬向精工車間

依託萬向研究院,蕭山搭建起一個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該綜合體誕生至今,已有335家企業利用這個平臺展開產學研活動,解決了700多個技術難題。

企業在價值鏈上攀登並沒有“自動扶梯”,在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這種進步的動力會更澎湃。對中小企業而言,尤為如此。

今年以來,著眼破解中小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蕭山強化向中小企業的定向專訪,推動逸暻化纖、德意電器等智能製造項目開發的關鍵共性技術向中小企業下沉,構建起技術共享的平臺體系。

图强!谋变!制造业大区的“金名片”,必须擦亮!

自動打磨機

強鏈之餘還要補鏈、延鏈。一家一家企業走過去,都是一個一個關於“鏈”的故事。“無人之境”有時會用來形容創新的超前,但蕭山一些企業,卻體會到了上下游“斷鏈”的苦楚。

沿著蕭山鴻達路行駛,車窗外服裝企業林立。說起數字化改造的效果,迪安派登洋服(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樂春回憶起一樁往事。

早在2007年,派登嗅到產能過剩的危機,義無反顧投入互聯網電商平臺建設,成為國內最大的涵蓋國內外服裝版型數據庫和用戶數據庫之一。“派登完成了數字化升級,可如果沒有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我們花費大價錢的數據庫建設就像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數字化走到深處,陳樂春也常常犯愁。

图强!谋变!制造业大区的“金名片”,必须擦亮!

登派洋服的智能訂製技術

“斷鏈”凸顯出產業鏈條存在的短板。為破解制造業面臨的“斷鏈”煩惱,蕭山圍繞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企業,大刀闊斧推動製造業全鏈同步改造提升,鼓勵企業主動構建技術、產業、應用互動融合的生態系統。

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派登已經琢磨出一條新路——搭建C2M服裝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消費者提出需求,派登提供服裝版型數據,工廠持續穩定獲得訂單,上下游實現融合對接。未來3年,派登將完成1000家工廠入駐。

眼下,蕭山正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希望激活製造業改造提升的“雁陣效應”。只要企業投身互聯網平臺,就可獲得實際投資額30%的資助。

軟硬融合——服務定義製造

以鄉鎮企業和代工工業起家的蕭山經濟,幾乎是和製造業劃等號的。而在今天的蕭山,則是一種“新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全面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並帶動製造業產業鏈重構。在企業之間、企業與用戶之間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進而出現一系列融合創新的新領域、新業態和新趨勢。

傳化集團,一個深耕製造業30多年的民企,正在全力打造“中國物流大腦”,圍繞供應鏈全過程,鏈接工廠的貨、路上跑的卡車、物流企業、物流中心;宏勝飲料集團,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工廠連著消費者”,消費者下單的數據實時傳輸到生產現場,車間按單生產、發貨……

图强!谋变!制造业大区的“金名片”,必须擦亮!

軟件定義製造業是全球大勢。如果沒有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的大發展,工業製造就很難邁向產業鏈中高端。如今,蕭山越來越多的製造業企業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不斷實現傳統制造業向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轉型。

在許多人眼裡,兆豐機電是一家轉型頗為成功的傳統制造業企業:在“工廠大腦”的助力下,企業生產節拍已經進入全球第一方陣。企業掌門人孔愛祥津津樂道的卻是自家的研究院,以及一個獲得全球同行認可的檢測機構。

图强!谋变!制造业大区的“金名片”,必须擦亮!

一手打造兆豐“工廠大腦”的孔愛祥,深知生產性服務業之於製造業升級的意義。“以智能工廠為發展方向推進製造工程智能化,關鍵環節是工控系統、操作系統和工業大數據利用。”孔愛祥總結道。

區有關負責人也坦言,與製造業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地位相比,蕭山創新體系仍不足以支撐技術創新在全國達到“領跑”水平,現代服務業尤其是高端生產服務業發展不足,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技術創新、製造業提升、勞動生產率提高。

“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必須在信息經濟主導下,依靠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撐來實現。”區委主要領導反覆向企業表達的這一觀點,已漸成共識。

图强!谋变!制造业大区的“金名片”,必须擦亮!

同樣看中這一市場的巨大機遇,一批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陸續搶灘蕭山。今年以來,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學計算機創新技術研究院、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院士島等創新平臺相繼落地。

图强!谋变!制造业大区的“金名片”,必须擦亮!

直面挑戰

把握機遇

蕭山製造業

迎來新發展!

图强!谋变!制造业大区的“金名片”,必须擦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