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蘇聯挖到地球9500米,周邊全是鑽石黃金,為何不挖了?

戴上面具談人生


上世紀70年代,前蘇聯在科拉半島進行了一項絕密實驗,代號為“地球望遠鏡計劃”,它廣為流傳的另一個名字叫“科拉超深鑽井”,鑽探深度達到史無前例的12262米。

這項實驗的背景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暗中較量,受冷戰思維影響,美蘇兩國在各個領域爭相比拼,不但在航空航天和武器裝備上一爭高下,就連在挖地球上都爭得你死我活,這不,為了趕超在美國之前達到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地殼和地幔之間),1970年5月24日,蘇聯召集全國最優秀的專家,啟動了這項絕密計劃。

參加該計劃的科研人員待遇非常優厚,除了每人分得莫斯科一套公寓房外,每月薪水都遠超大學教授一年的工資!鑽探深度達到7000米前,一切都還正常,7000米後開始出現鑽頭莫名其妙卡住現象,有時拉上來發現鑽頭不見了,地球內部的高溫和高壓給鑽探項目帶來極大的挑戰。直到科研人員改進了鑽頭冷卻技術,才得以繼續開展下去。

當鑽探深度達到9500米時,意外發現了一個富含黃金和鑽石的地層,金礦的發現讓人驚喜不已,奇怪的是這個項目卻在1983年突然停止,此時已經挖到12000米了,後來的262米是在1983至1993年之間進行的,官方宣佈停止鑽探的理由是經費不足,但這並不足以令人信服。

於是眾多陰謀論說法誕生了,有人說科拉鑽井挖到了傳說中的地獄,不得不停止,有的說挖到了黃金和鑽石地層但開採技術難度太大就放棄了。目前比較靠譜的說法是,停止鑽探最大的原因實際上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地球內部的高溫高壓使鑽頭接二連三出現故障,越往下難度就越大,這也是最後的262米為什麼會花上10年的時間。果真發現了黃金嗎?這個同樣不靠譜,說發現黃金和鑽石不過是嚇唬美國的,要知道冷戰時期蘇聯就愛搞這一套,經常在武器裝備和各種項目上造假混淆視聽來嚇唬美國,每次都搞得美國疲於應對,蘇聯解體後各種檔案公佈美國才知道當年被蘇聯忽悠了。

雖然鑽探計劃叫停了,但後續研究工作直到2006年才完全停止。科拉鑽井獲取了寶貴的地底岩石樣本,為人類探索地球內部奧秘邁進了一大步!


徒步全球


當時這個鑽井的計劃時在科拉半島,靠近挪威的國界的地方。當時其實蘇聯並不只是挖到了9500米,而是挖到9500米的時候發現了這座礦山的地下的黃金的含量時相當的高的。達到了每噸8克的樣子,我們要知道一座礦山他如果是黃金的含量是達到每噸有4克的話,就是值得開發的,如果當時蘇聯開發出這些黃金可以說他們的資金就不是問腿了。

可是事與願違這場挖掘活動還是終止,至於什麼原因,當時並沒有透露。

當這挖到9500米的時候,蘇聯可以說是非常的有勁了,當他們繼續的向下挖的時候,到達12226米的時候就停止了挖掘。至於不挖的原因當時流傳的是這樣的,因為挖的太低,所以就像是挖到了十八層地獄一樣,發出了很多鬼哭狼嚎的聲音,所以蘇聯人都感到害怕便停止了挖掘,這顯然是當時為了哄騙世人的迷信說法。

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個圓的,所以挖到了地底下深處的時候溫度越來越高了,工程的施展也就是更加的為難了,當時地下的溫度太高,阻止了蘇聯的挖掘。再加上蘇聯當時的經費的問題也是一個相當著手的問題,所以當時蘇聯挖到了地下12000米的時候,那226米蘇聯挖掘竟然用了10年的時間。

其實當時蘇聯沒有繼續挖掘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蘇聯的經濟已經到達了崩潰的邊緣了,除此之外,當時蘇聯與美國處於冷戰,美國對蘇聯的的各項的資源都是嚴格的限制的,這些黃金和鑽石是沒有辦法解決蘇聯目前所面臨的困境的,就只有停止了。


司徒歷史


關於前蘇聯的“地球望遠鏡”計劃,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1970年,前蘇聯在科拉半島進行了一項科學鑽探,項目結束的時候,鑽井的深度已經達到了12262米,最終項目在1994年被叫停。

實際上,早在1983年,鑽井的深度就已經達到了12000米,最後的十年之間,僅僅只挖了262米,可以說最後的十年,這個項目是差不多一直在待停狀態,直到前蘇聯解體之後,科研經費再也支撐不了幾年,於是最終被叫停,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沒錢了。前蘇聯當年為了和美國進行軍備競賽,太空領域輸給了美國,於是就想在地球上挖一個洞直接洞穿到大洋彼岸的美國,想要搞個突然襲擊,當然了,這是玩笑話。

前蘇聯的真正目的,是想要先於美國一步探索到地殼和地幔之間的分界面,也就是莫霍洛維奇界面,然而,地殼的平均厚度足足有33千米,前蘇聯最終也是沒有打穿地殼。實際上,早在1957年,美國的一位地質學家就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那就是打一口井,直接將地殼鑽透,這口井要一直打到莫霍洛維奇界面上,因此這個計劃也被稱為“莫霍計劃”。

1970年,項目正式啟動,不過是前蘇聯人在做這個嘗試,最初的時候人們倒是很有信心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打穿地球了,但是直到正式開始了,他們才知道這個難度到底有多麼大。要知道最後的十年鑽井的深度僅僅推進了262米,這應該不僅僅是因為經費不足的原因,如果經費不夠的話,早就應該停止了,所以很大可能是因為技術的原因。要知道在地底下12000米的地方,溫度已經達到了400℃,這個溫度下鑽頭很容易損壞,想要繼續推進難度非常大。



另外,有人說當初在鑽到9500米的時候,科研人員就發現了一個富含黃金和鑽石的地層,是的,這沒有錯,據說這個地層的黃金含量達到了80克/噸,相比於地表上很難找到黃金含量達到10克/噸的礦層,這裡簡直就是金子的天堂,但是,地底下黃金富足,卻沒有辦法拿起來,因為鑽孔直徑僅僅只有幾十釐米,連一個成年人都無法鑽下去。所以最終由於資金不足以及受限於科技的原因,項目被叫停了,在國家解體經濟衰退之後,國家再也沒有辦法支撐這種耗資巨大的純科研非盈利性鑽探任務了。


鏡像宇宙


地下12000米以下是什麼世界?遍地黃金、鑽石?洗洗睡吧!


這位小同學,如果蘇聯當初在挖井的時候挖出來三個雞蛋大小的寶石級天然金剛石,哪怕下面是撒旦的別墅,他們也會瘋狂挖下去。事實就是,他們什麼值錢的東西也沒挖出來,倒是前期浪費了大量資金。

(天然黃金,俗稱狗頭金)

”挖穿地球“這樣的瘋狂想法,在那個年代,不足為奇,美國人也搞過類似的行動,只是沒蘇聯搞得那麼出名和持之以恆。


地球是一個直徑12756公里的大球,表面一層不足30公里的薄薄”蛋殼“,內部是灼熱粘稠的地幔物質,也就是岩漿,在非洲有個著名的尼拉貢戈熔岩湖,可以去看看,那裡天然就通到地幔,根本用不著費力去挖。

要知道用鑽桿、鑽頭去磨削地層,長度超過10公里是什麼概念?長度的增加,使得鑽桿抗扭曲能力降低,晃起來像麵條,端面極小的力,就可以將鑽桿扭斷。不是他們不想挖,是實在挖不動了。平時是有鑽探工人鑽井,也就鑽個數千米,已經是極限了。


在地下,垂直深度增加100米,溫度會上升2.8~3.5度,可想而知,挖到1萬米以上,溫度就達到了數百度,鑽桿材料在這樣的溫度下,強度不再,直接就是麵條。

就算真的挖到了”莫霍界面“,接觸到了岩漿,巨大的壓力會將中空的鑽桿直接推出地表,大量岩漿溢出,只不過人為造成一次火山爆發罷了。


很多傳聞用腳趾頭想一下就會理順。



諸葛小村姑


科拉超深鑽孔是1970年前蘇聯在科拉半島臨近挪威國界的地區所進行的一項科學鑽探工作。其中,最深的一個鑽孔達到了12226米,並且當鑽探達到9500米時,鑽頭鑽進了一個含有黃金和鑽石的地層,取出的巖芯分析表明,金的含量高達80克/噸。

這個數據是比較驚人的。

要知道,當金含量達到4克/噸,就已經具有商業開採價值了。而地球表層很少能找到含金量超過10克/噸的礦層,相比之下,這裡幾乎是金子的寶藏。

那為什麼後來不繼續挖了呢?

官方的說法是經費不足!

勘探工作從1970年5月24日開始,參與此次“科研”的研究人員成千上萬,而所有參與的科研人員都能得到一套莫斯科公寓房,工作期間的月工資相當於大學教授一年的薪水。鑽井現場有16個實驗室,主要負責對岩心進行研究,鑽探工作止於1994年。

事實上,到1983年,鑽探的深度已經達到12000米。

最後262米是在1983年至1993年進行的,整整花了10年時間,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所謂的經費不足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繼續往下挖,有著諸多的技術原因。

深部鑽探有些類似於用頭髮絲穿蛋糕,如果頭髮絲能直起來,或許可能實現。

而到了1萬2千米,鑽桿不會再筆直前進,更有可能折斷;再者,以地溫梯度3℃/100米計算,12226米的溫度接近400℃,如此高溫下,對鑽頭的損耗比較大的。

而且,科拉超深鑽孔還有一個重大發現——發現了大量的氫沉澱物,如果從該鑽洞挖出的泥漿和這些氫沉澱物一起“沸騰”起來,後果是比較嚇人的。

另一種偏向魔幻的說法是,鑽井內有諸多的超自然現象,比如人們會聽到從鑽孔中傳來的嚎叫聲以及尖叫聲,甚至是說有妖魔從井底跑出來。總之就是有許許多多奇怪的、無法用科學來解釋的現象。

為此勘探工作不得不停止。

實際上,前蘇聯不繼續往下挖,最大的可能就是因為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蘇聯為科拉超深鑽孔的投入是比較大的,然而卻沒有多少收穫,鑽探過程中,蘇聯所發現的東西少之又少。

那蘇聯發現了什麼呢?

第一,發現了地震波在地底7000米位置速度突然有了變化,認為此處存在花崗岩和玄武岩的過渡層,後來發現並不存在。

第二,鑽孔的泥漿中冒出大量氫氣。

第三,9500米處發現了黃金、鑽石,雖然含量驚人,但在9000多米的位置,壓根無法正常開採;即便能開採,成本也高得驚人。

第四,在6000米處,發現了微生物的化石樣本。

總的來說,蘇聯之所以沒有繼續挖掘,主要是因為成本問題。至於什麼哀嚎聲、怪物從洞裡爬出來,類似的說法可信度較低。但蘇聯應該是發現了某些“奇奇怪怪的”東西,至於是什麼,除了當事人,其他都只是一種猜測,畢竟都已經封孔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thumb_url": "2d51800047b815629cd91\

小逯生活


在靠近挪威的科拉半島,那裡有一個塵封已久、鏽跡斑斑的金屬帽蓋,這就是曾經引起轟動的蘇聯鑽井活動,據稱已經鑽到地下9500米,樣品顯示全是鑽石黃金,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反而戛然而止,不挖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眾所周知,30年前蘇美兩國皆為世界超級大國,為了征服對方, 兩國大搞軍備競賽,蘇聯忽發奇想,認為地球是圓的,通過鑽探挖洞,可以鑽到對面美國,這樣就可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導彈打到美國去,讓美國一夜之間成為廢墟。

帶著這樣的設想,蘇聯很快付諸實施,“科拉超深鑽井”工程就這樣悄然展開。工程人員帶著滿腔熱情鑽呀鑽,一直鑽到9500米,這時他們對鑽出來的岩石樣本進行分析比較,發現含金量很高,達到了80克/噸,這就非常具有開採意義了。

蘇聯的確需要大量黃金來支撐國家經濟運作,這一發現無疑讓蘇聯人歡欣鼓舞,對戰勝對手更有信心。但是畢竟處於地底深層,要將其開挖出來談何容易?

於是繼續鑽挖,又一口氣鑽到12000米,等到挖到12226米的時候,蘇聯已是力不從心,如何還能進行下去?只好前功盡棄。

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就捏造事實,大肆鼓吹地底下傳來了鬼哭狼嚎聲,以致於鑽井工人膽戰心驚不敢再操作了,其實哪有什麼鬼怪,地心是實的,也就水、熔漿、岩石而已。

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沒錢了,事實上,從12000米鑽到12226米足足花了10年時間,這說明後期的鑽挖工作難度大,資金和技術嚴重受限,再說這項工作又有什麼意義呢?

如今早已廢棄的科拉超深鑽井已然成了歷史,但金屬帽蓋上的鐵鏽證明著軍備競賽帶來的苦果,那就是強大的蘇聯消失了,由當初的美蘇爭霸變成美國一家獨霸。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這麼大的工程突然停止要不是沒錢,那就是遇到了什麼不詳的事。根據工人流傳下來的說辭是,有一天晚上挖到12260米時,天上突然颳起了紅毛旋風,一個渾身都是紅色毛髮的神魔從洞口爬了出來,手上持著一杆血色戰矛刺向在場的每一個人,一時間鬼哭神嚎,殘肢亂飛,方圓五百米沒一個活口,不知為何那個恐怖的生物只能在方圓五百米活動。外圍的人只聽見呼嘯的風聲中,夾雜著魔鬼的哭嚎和人類的慘叫聲。


當 凌晨到來時,風聲也逐漸停息,一切都風平浪靜,軍隊開著坦克和裝甲車靠近時,看到的只是殘肢斷臂,可謂是慘目忍睹,殘肢間偶而還夾雜著紅色的毛髮。而挖出的洞不知為何被堵住,只有百米深。出了這樣的事肯定不能繼續下去了,工程師都死了一大堆,只能把洞口封住。


小蓼葉


問題中的這口深井應該是前蘇聯在1970年開掘的“科拉超深鑽孔”,但是其深度遠超過9500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2263米!科拉超深井SG-3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參數井,它並沒有勘探目的,是單純用於在莫霍面接近地標處的科研。該井在掘進中屢次遭遇事故,最終深度定格在12263米。最終在21世界初因財政困難而徹底關閉了該項目。

人類不但對航空航天探索充滿激情,對地下也是充滿好奇。我國在1835年便在自貢以“衝擊式頓鑽鑿井發”挖了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這一記錄保持了近100年,在1930年才被歐洲的一口3千米深井打破。1957年美國也開始向地球深處發起挑戰,根據他們的“莫霍計劃”從相對薄的太平洋地殼向下鑽4.5公里,達到莫氏不連續面以研究地殼和地幔結構。但是整個項目並不順利,1966年美國停掉了該項目。

蘇聯也不甘示弱,1970年——列寧誕辰100週年之際正式開鑽科拉超深井。工程師發現鑽到7千米的時候都相對平穩,都是些堅硬的花崗岩。此後深井鑽頭便進入了稍微軟一些的層狀岩石。其中鑽過的井身還因空洞而掉落,鑽柱還曾被石頭卡住,鑽頭也在提升時掉落。此類型的事故還發生過多次,整個鑽井過程斷斷續續持續好幾年。

1983年科拉超深井在鑽到12066米時暫停了,等到重啟時轉柱發生意外脫落。鑽井從7千米處重新開始,鑽至12263米處鑽柱又發生脫落。整個項目被迫停止。2010年時,俄羅斯科學院科拉科學中心地質學院院長曾評估如果重啟該項目,預計耗費1億盧布。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航空之家


我們要正確認識“黃金”與“鑽石”。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如果放棄開採這些珍貴的礦,這將會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因為黃金和鑽石,實在是太值錢了!

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忘記,比價值更重要的,是它的淨利潤。除非開採成本夠低廉,這些貴重的礦物才更有價值。如果我們在開採它的時候,利潤已經所剩無幾,甚至還變成了虧本的買賣,那可就沒必要開採下去了。

黃金除了通過金礦開採、冶煉之外,還可以通過聚變合成的方式來製造。但是很可惜,想要靠這種方式來獲得黃金,批量生產基本不可能,穩定生產更是不可能。因為它的成本極高,甚至比成品黃金還要貴一些。這種天然的成本缺陷,決定了它無法被推廣開來。

至於在高溫高壓環境下,用石墨來做出人造鑽石,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只不過這樣的鑽石,成本曾經一度居高不下,所以人們無法將其產業化。直到最近這些年,人造鑽石的成本漸漸低廉了下來,我們從商店中所看到的鑽石戒指,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人造的。它之所以能夠被我們看到,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它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如果想要開採地球深處的黃金、鑽石富礦,就一定要先考慮它的成本問題。

想要從地下接近萬米的位置,開採這裡的礦產,就需要將這個坑洞,擴大到極寬的水準。如果派人下去採,下面的水,食物,氧氣,都是很大的問題,所以必須要放機器下去。洞口也要擴張到能夠容納機器的水平。

但是,打這麼一個洞,就已經花了很多錢了。如果再把它進一步擴大,就以蘇聯政府的財力,那是萬萬做不到的。而且,更多的問題還在眼前呢。

開採完畢之後,需要如何運輸上來?這要花費多少動力成本?又把冶煉廠建造在哪裡合適?每一個問題,都要用很多錢來解決。

這些問題加到一起,決定了這種開採是高成本的行為。除此之外,很多人還忽視了另一個問題。我們對於地下世界的瞭解,其實還停留在一個初級的水準。根據前蘇聯的資料,他們已經在地下發現了一些詭異的現象,如果跳出封建迷信的範圍,站在科學的角度上來分析,我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我們對那個地底深處的世界知之甚少。如果貿然開拓不瞭解的地方,或許會招致不可名狀的災難。

如果惦記著地球深處的黃金和鑽石,不妨先等等人類的科技進步吧!等到科技充分進步之後,再探索那裡也不遲。


渭水徐公


蘇美進入冷戰時期後,雖然考慮到如核武等因素的影響,沒有展開第三次世界大戰,但是彼此都有稱霸的雄心,為此他們都有一個不便明說的共識:誰掌握了更厲害的武器,誰就是地球的霸主。

為了推動軍事裝備的進步,兩國進入了諸多領域的競賽之中,這其中,最重要的有兩個,一個是面向太空的競賽,由此美國推出了“阿波羅計劃”,另外的一個是朝著地心方向的競賽,蘇聯為此提出了“地球望遠鏡計劃”。而後面的這一項計劃,就是題目中所說之事的來由。


那麼,所謂的“地球望遠鏡計劃”到底是什麼呢?

蘇聯在核彈研發上慢了美國一步後,為了競爭霸主之位,拼命在航天上投入研發資源, 終於在1959年的時候,成功將兩架飛行器送入外太空,其中2號在進行月球著陸的時候,因為撞擊猛烈,導致著陸失去了行動能力。而3號吸取教訓後,沒有著陸,而是繞月飛行,拍攝了照片。

反觀美國,從1958年就開始試飛,結果多次因為火箭問題,在起飛過程中就發生爆炸,直到1964年好不容易到了月球著陸,卻再次因為發生故障,無法傳回照片。

於是蘇聯在這段期間極為自信,在航天技術上壓制了美國一頭之後,迅速把目光鎖定在腳下的地球上。軍事的競賽離不開科技,更離不開資源的支撐。既然不能通過戰爭獲取更多的資源,為何不發展這樣的技術,開採腳下的資源呢?

而俄羅斯幅員遼闊,在東北北部有廣袤的土地可供利用,一旦這方面的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壓制美國就更有底氣。

但是別看人類探索外太空相對順利,但是對於本身生存的地球的探測卻顯得困難重重,最大的問題之一就在於地球裡面的超高溫度。

不過,為了證明自己的強大,蘇聯還是迅速地提出了Russian Mohole,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地球望遠鏡計劃。

當然,這項計劃同登月一樣,同屬國家終極機密,保密措施非常到位,當時蘇聯有大批科學家,可是隻有少數人才有機會可以直接去鑽探地點,這些科學家由當時蘇聯地質部的部長直接統帥,進一步保證了項目的保密性。

也正因為蘇聯人做的保密措施太到位了,所以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沒有什麼關於該項目的資料。如題目中所說的鑽探到了黃金,或者說鑽探到了13000米的時候,聽到了“地獄的聲音”,都是網上流傳出來的資料,本身可信度極低。

因為資料幾乎為零,這裡只能說一下筆者的看法

這次鑽探的目標,其實不是地心,而是到達地殼和地幔之間的分界線。地殼就是我們踩著的地面,地幔是地殼下面的一個層面,充滿了岩漿,再往下才是地心。

為什麼目標定在這個地方,而不是更深處呢?最大的原因應該就是深度問題,單單是我們的地殼就有17公里;其次就是溫度的問題,地幔裡面是岩漿,接近地幔的地區溫度已經很高,繼續深鑽,可能技術上不夠成熟。


至於為何他們突然停止,有這麼一些說法:

1、有前面提到的遇見“鬼”的說法;2、有的說是經費的緣故;3、有的說是鑽頭承受不住更深處的高溫;4、也有人說,這原本就是美國的陰謀,想借此消耗蘇聯的經濟。

這其中,第一種說法看起來最不可信,最後一種說法也沒道理,因為這項計劃摺合下來,才相當於花掉了3個億的人民幣,根本不會傷筋動骨,由此判斷,第二種說法也不可能。


所以筆者傾向於第三點,因為就算是鑽頭可以支撐,但是架子未必就能支撐得住,現在掌握的資料是,當時鑽探的深度超過7英里,也就是11多公里,這麼深的地方,很可能確實是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所以前蘇聯人這才停止了這項鑽探。


參考文獻:《地球科學》、《連線》

【堅持原創,持續為大家呈現精彩文史話題,涵蓋上下五千年,讓您一飽眼福。歡迎評論互動,點贊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