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82歲老奶奶手工織粗布,一天織一米,不賣錢只為不讓自己閒著


金秋十月,在河南三門峽澠池縣與洛陽新安縣搭界的深山裡,今年82歲的宋法雙老人正坐在一臺老式織布機上,一絲不苟地彎腰低頭織布,直到看見有客人進來才停了下來。雖然織布的情景在網上多見有報道,但像宋奶奶這種極其淳樸不帶一點表演性質的織布場景,確實讓人覺得很震撼。

宋奶奶生活的村莊,有二十幾戶人家,很多民居還保留著上個世紀的特色,由於村莊比較偏僻,走到這裡有點世外桃源的感覺。村裡的路也修上了水泥路,可宋奶奶說他們很少出去,畢竟村裡留下的多是老年人,想出去也不太方便,大家平時的活動半徑不是村裡就是地裡,倒也過的平靜安穩。

這臺放在屋簷下的織布機,宋奶奶也說不清楚它有多少年曆史了,她記得她年輕時候看到這臺織布機的時候,它就已經很舊了,家裡人說是祖上傳下來的,然後她又用了六十多年,所以保守估計它的歷史至少在百年以上。


老式織布機的構件比較多,具體到織布這一部分,主要有擋板、踏板、綜、繩索、杼等構成。其中綜的作用是它能夠將“經線”交錯上下分開,方便梭子帶著緯線從中間穿過。綜的下方通過引線連接兩個踏板,織的時候輪流踏下踏板,綜便帶著經線分成兩層,這樣梭子帶著緯線從梭口穿過,再用機杼擠壓就織成了布匹。

宋奶奶織的這種老粗布,如今網上也有很多人在賣,另外很多也是用這種老式織布機織出來的。但是仔細觀察宋奶奶織布機上的布,你會發現它們似乎不太一樣,這裡面的差別是織布用的線,因為很多以售賣為目的的粗布都是批發的工業線,而宋奶奶的線是手工做出來的。

據宋奶奶回憶,她十幾歲就學會了織布,那時候織布、做針線活,是女孩兒們必備的是手藝,身上穿的衣服用的布都是家裡人織的。如今宋奶奶穿的衣服也是買的,這些布顯然是工業化生產的,她手裡織的布現在已經不再做衣服,而是用來做床單。


82歲高齡的宋奶奶,身體很健康,耳朵不聾,就是眼有點兒花,這隻老花鏡放在她手邊的筐裡,需要做“細活”的時候就拿出來戴上,做完就又放回筐裡去。

所謂的“細活”,就是有些經線容易斷,畢竟是手工生產的東西,粗細不均的地方,難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時候就要把它們接上。如果有同村年輕一點的人在場,宋奶奶會請她們幫忙,不過大多數都是她一個人戴上眼鏡,屏住呼吸慢慢操作。

在問宋奶奶名字的時候,她說的方言讓人聽不大懂,這時候老人家從筐子裡拿出一支粉筆,在地上寫下了“法雙”兩個字,並且寫的還比較工整。會織布能寫字的八十多歲農村老人,這時候再一次讓人敬佩不已。

這隻放在織布機旁的線筐,也是上個世紀的產物,是用高粱杆的梃子編出來的,裡面放的有棉線、蠟燭、老花鏡等,還有一串鑰匙,一看全是那種老式鎖的鑰匙。

織布的過程極其枯燥,如果讓年輕人站一旁看上一會兒估計就會覺得累,何況一個老年人手腳並用上下左右忙活。宋奶奶說她現在一天大約能織一米布,織的這些布也不賣,要麼自己用要麼送親戚朋友,另外平常也幫村裡的鄉親們織。

雖然和攝影師並不認識,但在一行人離開的時候,宋奶奶還是停下了手中的夥計,把大家送到了院門外,這種對陌生人充滿友善的淳樸民風,在豫西山區至今仍保留著。宋奶奶八十歲高齡仍在織布,不為錢不為利,只為不讓自己閒著,這種農村老人普遍具備的勤勞品格,讓人肅然起敬。攝影記錄|張春光(圖文鄉土河南原創,剽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