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出臺支持政策:引導生豬養殖場戶調整產能,率先實現“運豬”向“運肉”轉變

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29日,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政府網站獲悉,全省將穩定生豬生產、優化產業佈局、嚴格疫病防控、規範市場流通。到2022年,養殖規模化率達到58%左右,規模養豬場戶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到2025年,養殖規模化率達到65%以上,規模養豬場戶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山東將引導養殖場戶及時調整產能,努力避免價格波動傷農傷民。將中小養豬場戶納入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立以大型規模場、種豬場為引領,適度規模場為主體,家庭牧場為補充的生豬標準化生產格局,切實增強綜合生產能力。

鼓勵引導屠宰加工企業就地就近發展養殖基地,支持規模養豬企業就地就近發展屠宰加工。提升臨沂、濰坊、煙臺等市生豬傳統主產區標準化養殖水平,儘快恢復產能;引導東營、聊城、濱州、菏澤等發展潛力較大的市,加快推進產加銷融合發展。

加強生豬產銷銜接,主動對接生豬主銷省份,建立長期穩定的供銷關係。建設冷鮮肉流通和配送體系,鼓勵屠宰企業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冷鏈物流企業用水、用電、用氣價格與工業同價。

規範市場流通,率先實現由“運豬”向“運肉”轉變。落實仔豬及冷鮮豬肉運輸“綠色通道”政策,落實凍豬肉儲備,完善儲備調控機制,確保重要時間節點穩定供應。嚴厲打擊捏造散佈漲價信息、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等各種違法行為。

還將落實撲殺、保險、貼息、擔保、種豬場補貼等政策,加大生豬生產扶持力度。強化生豬產業信貸支持,探索將土地經營權、養殖圈舍、大型養殖機械等納入抵質押物範圍。推進保險與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聯動,擴大生豬價格保險試點。調整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範圍,對規模養殖設施設備應補盡補、敞開補貼。加快落實生豬養殖用地政策,取消附屬設施用地15畝的面積上限,養殖用地佔用耕地的不得收取土地復墾費用。加快畜禽養殖禁養區調整優化。鼓勵生豬調出大縣建設屠宰加工企業和洗消中心,在用地、資金、信貸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