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想要零花錢”,看三位爸爸不同答覆,不約而同毀孩子

孩童時期,很多小朋友都有共同的苦惱:為什麼自己的零花錢永遠不夠用?為什麼班上最有錢的小孩永遠不是自己?很多時候,家長總是十分重視對孩子智商以及情商的培養,但卻常常忽略

“錢商”對孩子的重要影響

在孩子管父母要零花錢時,家長如何答覆可能影響孩子一生,每個家庭的當務之急就是幫孩子樹立正確“金錢觀”。

“爸,我想要零花錢”,看三位爸爸不同答覆,不約而同毀孩子

“爸,我想要零花錢”,三位爸爸不同答覆,對孩子都是一輩子傷害

鵬鵬的爸爸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總經理,平時花錢也不計數,大手大腳慣了,用爸爸的話講:有那時間留心花了多少,我早就賺回來更多了。

和鵬鵬一向要好的兩個朋友左左和浩浩是普通家庭長大的孩子,左左的爸爸是銀行的普通職員,而浩浩的爸爸則是初中老師。三個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對“金錢”的認識更是有異,這樣的差異起初都是受爸爸的影響。

在三個孩子都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開始流行集卡活動,孩子們自然也想有屬於自己的卡組。鵬鵬、左左和浩浩商量著都回家向爸爸要十塊錢,之後在一起去買卡牌。可三個孩子同樣的請求,三位爸爸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覆。

鵬鵬的爸爸聽到孩子想要零花錢,從包裡取出兩張一百塊交給孩子,就出門去公司了。

左左的爸爸擔心孩子在外面亂花錢,不容分說當場拒絕了左左的請求。

而浩浩的爸爸則想著可以藉此機會給孩子上上一課,讓浩浩幫家裡做家務,然後按照勞動量付給浩浩“工錢”。當然,浩浩爸也擔心孩子還小,可能出去亂花,就要求孩子每次花錢都要記賬,之後拿給爸爸媽媽看。

三位爸爸在面對孩子想要十塊零花錢的請求時,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卻不約而同毀掉了孩子一生的“金錢觀”。

“爸,我想要零花錢”,看三位爸爸不同答覆,不約而同毀孩子

三種答覆究竟對孩子有什麼不同影響

◆第一種:要多少給多少——豪氣型

孩子還小,正是探索世界、樹立三觀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一味縱容孩子,給他過多的零花錢,孩子很可能會產生錯誤的“金錢觀”。

比如,他會錯誤地認為金錢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錢就是萬能的存在。在以後的生活中,孩子甚至會養成“是錢如命”的性格,或是毫無節制,大手大腳的習慣,總有一天,當家裡發現無力在支持他的時候,卻為時已晚。

◆第二種:態度堅決無餘地——無情拒絕型

家長從不給孩子零花錢,孩子在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也就無法得到滿足,在感受到別的小朋友都有支付能力的時候,他的內心就會

感到無限自卑。時間長了,還會影響孩子一生格局對今後的社交、成長都沒有好處。

更可怕的是,孩子還很有可能因為此事,對家庭產生不滿,從而影響到親子之間的和諧相處。

“爸,我想要零花錢”,看三位爸爸不同答覆,不約而同毀孩子

◆第三種:勞動獲取加記賬——監管型

不知其然當然也就不知其所以然,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孩子的“金錢觀”很可能就此偏離正確軌道,變得越來越功利,越來越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

教孩子記賬可以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可如果記下的花銷情況還需要父母過目,可就真的不合適了。這樣的要求,也是一種侵犯孩子隱私的行為,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無形的傷害,甚至影響他的一生。

培養孩子正確“金錢觀”,父母可以這樣做

1)問清緣由,視情況給予

孩子要錢一定有他的理由,爸爸媽媽應該先問清楚錢的去向,如果理由合理就可以給孩子了,但如果要求並不合理,家長也要直接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瞭不合理的地方,而不是以家庭狀況不好為由繞著彎拒絕。

如果總是跟孩子“哭窮”,不僅會導致自卑心理,還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讓他覺得有愧於家庭和父母

“爸,我想要零花錢”,看三位爸爸不同答覆,不約而同毀孩子

2)定期給予固定零花錢,允許孩子自由支配

爸爸媽媽可以定期給予孩子固定的零花錢,並允許孩子自己支配。孩子還小時,可以以一個星期為時間段,給孩子十塊、二十塊(僅供參考),隨著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可以適當增加孩子零花錢的數量。

“定期給予”有一定的好處,孩子知道一個時間段只有這些錢,所以,怎麼花自己心裡也會盤算。其實,這就是“理財觀念”的初步形成,也就對孩子的“錢商”培養起到了促進作用

3)不斷學習,幫助孩子學好“理財”

作為大人的爸爸媽媽也要持續學習,不斷獲取理財知識,只有自己先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掌握正確的“理財技巧”,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幫助孩子。

“爸,我想要零花錢”,看三位爸爸不同答覆,不約而同毀孩子

在對待孩子零花錢的問題上,你平時又是怎麼做的呢?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討論。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