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两地联手打造脱贫致富高地

(原标题)粤桂两地联手打造脱贫致富高地——大新县实施就业扶贫攻坚战纪实

□ 梁桂花

日前,58名大新县青年学员结束了在广东江门市举办的为期40天的‘粤菜师傅’培训,其中有33名学员与8家江门市餐饮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这是大新县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大新县以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为首要任务,努力扩大贫困人口就业规模,突出脱贫攻坚主旋律,瞄准就业脱贫总目标,担当作为,精准施策,定向发力,新增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150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9.2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76万人,注重长效机制和精准对接相结合,不断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水平。

注重载体建设,增强贫困劳动力幸福指数

今年初,大新县人民政府邀请广东省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15家知名企业,参加该县举办的2018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粤桂扶贫协作现场招聘会。江门企业发布招聘岗位83个,计划招聘人数2033人,招聘会上,63名当地劳动力达成了就业意向,部分企业现场确定录用11人。

该县努力搭建大新、江门市江海区两地劳务协作交流平台,签订《江海区—大新县粤桂扶贫劳务合作协议书》,成立“粤桂扶贫协作江海区驻大新县劳务输出服务站”,推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脱贫。2018年以来累计帮助134家江门企业通过平台发布用工信息,提供7400多个就业岗位,让2560名贫困劳动力到广东省实现就业。两地联手举办“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粤桂扶贫专场招聘会、粤桂扶贫劳务协作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就业扶贫行动日”专场招聘会,统一输送37名残疾人到广东江门市福利企业就业,通过转移就业助力贫困残疾人稳定就业,脱贫奔小康。加强完善湛江港劳务输入基地,有组织输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湛江港作为大新县劳务输入基地,自1994年2月以来,先后吸纳5000多名大新县农村青年就业,工种也由单一的人力装卸作业,发展到现在的人力装卸、机械操作、环保等工种,目前有装卸中队、环保中队、机械中队等三支队伍,现有大新籍务工人员41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人。

注重定向培训,提升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

该县开展调查,摸清搬迁贫困劳动力数量、就业创业状况、就业创业意愿及培训需求等信息,建立搬迁户劳动力数据库。目前大新县共有易地扶贫搬迁户969户4793人,其中有2652名劳动力。该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地组织搬迁户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确保有培训意愿的搬迁户贫困劳动力在落户1年内至少接受1次职业培训,2018年以来共培训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256人。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预留的场地、附近村屯闲置的厂房和集体土地,以及呗侬创业园的厂房,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吸纳搬迁户就业。目前,星光和乐城小区附近已开设就业扶贫车间10个,已吸纳小区11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该县还举办专场招聘会,为企业和搬迁劳动力搭建对接平台,在安置点开展了以“就业扶贫,帮困脱贫”为主题的“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招聘会当天共有13家企业现场招聘,71家企业委托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811个,参加企业招聘会的求职者达400多人,帮助34名易地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充分利用就业专项资金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搬迁户从事保洁、保安等工作,2019年共安置10名搬迁人员。

大新县用活创业担保贷款,先后落实1126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资金,使放贷规模累计可达5630万元。2018年以来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4笔,贷款金额3390万元,其中贫困户33人,贷款金额238万元,有效解决了创业或生产规模扩大资金不足的难题。如大新县恩城乡新圩村赵金华,获得贷款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从单一的鱼类养殖,扩大为养鱼、养羊、养鸭等多类型的养殖。发挥农民工奖补带动作用,积极落实农民工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主动作为,获取1607家新办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信息,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宣传农民工创业奖补政策,共有168名创业农民工申请奖补,发放奖补资金12万元。

该县积极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积极谋划解决农民工创业场地问题,加快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目前农民工创业园一区已建成厂房面积1.3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8家,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有16家,占总入园企业数的89%。入驻企业主要从事TIL电子玻璃漆布、不锈钢门窗、防盗铁门、多用途钢管、装饰门花、一次性餐具等产品的生产加工,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吸纳就业总人数249人,其中农民工人数为192人,占园区内就业总人数的77%。各企业生产设备固定资产投资2375万元,年产值可达4820万元。二区呗侬创业园为新建园区,于2015年开始建设,总投资约2.7亿元,占地面积169亩,总建筑面积12.25万平方米,现已建成4.1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有18家企业入驻投产,提供就业岗位1400多个。

注重创新引领,激发劳动者的内生动力

该县结合农村贫困劳动力特点,创新夜校培训形式,深入村屯,利用晚上或周末农民闲暇时间,开展短期技能提升培训。今年以来,共开展育婴员、中式面点师、混凝土工等工种培训班25期,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9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45人。为深入推进电商扶贫工作,该县人社局积极对接相关业务部门,整合各部门培训资源和资金,将SYB创业培训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模拟解决学员在电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学员电商创业综合能力,通过电商带动农产品上行,助力精准扶贫工作。2019年共组织47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创业培训,其中有36人实现自主创业。为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发挥电子商务在残疾人就业创业中的作用,县充分利用江门市江海区的优秀师资,积极开展残疾人网络创业培训,2018年以来,共举办网络创业培训3期,共计培训残疾人108人,其中有6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了创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