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女俠”黃蓉,她是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

她叫黃蓉,是從宜昌市夷陵區下堡坪鄉大山深處走出的山妹子,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自主創業。目前,她創辦的十八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經是全市700個村鎮、十多萬農民的農產品銷售平臺,個人也因此榮膺“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

“扶貧女俠”黃蓉,她是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

10月29日,記者前往小溪塔,採訪了這名和金庸筆下“蓉兒”同名、被很多人點讚的“電商扶貧女俠”。圖為黃蓉與姜家灣村橘農在果園交流網上銷售時應注意的問題。

脫貧攻堅戰中,電商已成為一支生力軍,為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大動力。

在宜昌市夷陵區,有個和金庸筆下的“蓉兒”同名的返鄉創業大學生黃蓉,被很多人稱讚為“電商扶貧女俠”。

為您講述這個山妹子的電商扶貧故事。

10月29日,秋日陽光灑滿小溪塔城區,“供銷e家”夷陵區電子商務運營服務中心裡,一派火熱的打包裝貨場景。

“扶貧女俠”黃蓉,她是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

邯鄲、洛陽、長春、武漢;柑橘、土豆、紅薯、木耳……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份快遞訂單“默默催促”,打包發貨的工人們忙的不可開交。“每天都是幾千單,打包發貨人手完全不夠!”紙箱包圍中,33歲的黃蓉一邊埋頭裝貨,一邊笑著應答。

黃蓉身為宜昌供銷十八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在銷售旺季客串“打包發貨員”,已成為她的生活常態。

這個從宜昌市夷陵區下堡坪大山深處走出的山妹子,大學畢業後沒有選擇留在城市,回到家鄉自主創業。目前,她創辦的十八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經是全市700個村鎮,10多萬農民的農產品銷售平臺,個人也因此榮膺“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

剛回鄉就打了一場漂亮仗

展銷三天 賣出10萬元的天麻

1986年,黃蓉出生在宜昌市夷陵區下堡坪鄉馬鬃嶺村。曾經的這裡山大人稀,貧窮落後。“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是黃蓉兒時最大的心願。

“扶貧女俠”黃蓉,她是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

在這份願望的驅動下,2004年,身體素質和文化成績都不錯的黃蓉考上了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

大學期間,開朗外向的黃蓉樂於參與各種社會實踐、勤工儉學。幫鄉親賣土豆、擺地攤,在健身房當教練,學校當實習老師……大學4年下來,黃蓉基本實現了學費生活費自理,也觸摸到了商業社會的基本規則。

2008年,大學畢業的黃蓉到福建一家武校當起了老師。“可能因為從小在山裡長大,我還是覺得農村更適合我。”沒過多久,黃蓉辭職回到下堡坪,開啟了她的三農創業生涯。

恰好,這年家鄉的天麻豐收,但因為交通不便難覓銷路。“我來試試看。”在大學就有經商經驗的黃蓉大膽攬下重任。

當年,武漢有一場農產品展銷會,黃蓉租下個9平方米的攤位,帶著宣傳冊和天麻出發了。

讓黃蓉沒有想到的是,來自山區、原生態的天麻大受歡迎,展銷會的第一天,她帶的天麻就被搶購一空。銷路打開了,黃蓉並沒有就此滿足,靈光一閃又想了一招,“武漢人都愛煲湯,我就拿出5斤天麻,找到江西瓦罐湯的師傅幫我用天麻煲雞湯,顧客買一斤天麻,我就送一罐雞湯。”靠著這一招,天麻再次售罄,3天下來,銷售額達到了10萬元。

武漢之行,讓鄉親們對黃蓉刮目相看。

帶動十萬人實現網上營銷

觸電經營 從“供銷e家”到供銷一家

手機上,打開“供銷e家”APP,進入宜昌館“十八灣土特產旗艦店”,琳琅滿目的農產品信息撲面而來:土蜂蜜、黑木耳、土雞蛋、獼猴桃、棠埡香米……可謂應有盡有。

這個平臺上的宜昌館,正是黃蓉與她的工友們目前的發展主業。

黃蓉的十八灣電商公司和供銷社合作,在全市700個村、鎮的“供銷e家”綜合服務網點開展送農資下鄉和收購農產品服務,通過該網點,實現了農產品上行和農資產品下行的閉環服務,將農村電商物流配送“最後一公里”的“天塹”變“通途”,成為聯結政府與農民、城市與鄉村的橋樑與紐帶。“無論是農戶還是消費者,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現農產品的銷售和購買。我們在宜昌全市700個鄉鎮、村均設有供銷e家網點,隨時可以為農戶提供農產品收購服務。”黃蓉說。

“扶貧女俠”黃蓉,她是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

是什麼促使黃蓉走上電商扶貧之路?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大勢所趨”,“農產品銷售,坐等販子上門不行,僅僅靠我們到處跑業務也不行,必須拓寬營銷渠道。電商,就是最好的平臺。”

2015年,黃蓉牽頭成立十八灣電子商務公司,“我們公司的定位就是電商扶貧,堅持走‘企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基地+貧困村’的發展之路。”“貧困戶家裡有大量拐棗,你們能幫忙找銷路嗎?”2015年12月,夷陵區霧渡河、黃花、樟村坪等西北山區鄉鎮的網格員,通過十八灣電商公司的“小農人”微商平臺發來求助消息,稱山裡貧困戶家中的拐棗滯銷,期待電商公司施援手。

黃蓉得知這個信息後,立即組織團隊將拐棗上架到公司平臺,很快便有了訂單,短短5天時間,就銷出4噸多拐棗,為山區貧困農戶增收5萬多元。同樣,“鄧村豆腐乳”也是藉助“小農人”農村電商平臺打開了市場。

目前,依託“供銷e家”的平臺,十八灣電子商務公司的供銷e家網點輻射超過10萬農民。在每一個網點,農民不用出村,便可出售各種農產品。同時,也能買到所需的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

現在,黃蓉已經把家鄉的土特產賣到了全國2800多家大型賣場,先後在“供銷e家”等10多家第三方大型電商平臺上開設了店鋪,銷售由專業合作社生產的茶葉、天麻、柑橘、臍橙、香菇、木耳、蜂蜜、禽蛋等本地特色農產品及全國特色的有優勢的生鮮水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創辦學校 培訓五千電商人才

“今年豪豬價格特別好,銷路也好,我又要進種豬了。”在夷陵區東城試驗區姜家灣村二組,養殖戶駱光華除了在網上回復客戶信息,其他的時間基本都待在豬圈裡“伺候”他的“寶貝”。

這幾年豪豬銷量大增,駱光華坦言,“多虧了電商銷售。”而他的電商知識,來源於黃蓉創辦的夷飛職業技能培訓學校。

2012年,駱光華拿出全部積蓄,並向親友借債蓋了200平米的豬圈,幹起豪豬養殖業,雖然起早貪黑,但由於缺技術、缺信息,缺渠道,銷量怎麼也上不去。

2017年和2018年,在村裡推薦下,他連續兩次參加了夷飛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舉辦的電子商務培訓。微店運營,營銷推廣、電商平臺優化等課程,給他打開了全新的一扇窗。“過去從來沒有想過,網上的銷路能這麼好。”培訓結束後,駱光華開設了自己的網店。有了新的銷售方式,他如魚得水,不僅產品不愁銷路,而且價格也比過去販子的收購價高出了20%以上。僅今年六七八三個月,豪豬就遠銷到恩施、重慶等地。

在夷飛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與駱光華有相似經歷的人還有很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大家都能掌握電商知識,自己開網店,是最好不過了。”2015年,宜昌供銷十八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夷飛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該校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免費為貧困村村民、返鄉農民工、三峽後扶移民、新型職業農民等培訓電子商務技能。

培訓內容以電子商務為主,具體包括微小店營運、管理、推廣,縣域農特產品電商平臺運用、營銷、診斷、策劃、案例講評,網站美工、店鋪裝修、優化等。

培訓結束後,學校還會對學員回訪指導,提供平臺、分析行情、介紹團隊等跟蹤服務。4年來,該校已培訓學員近5000人次,其中不少走上了電商致富路。“我們做過初步統計,通過電商培訓,年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的,有500人。達到10萬元以上,有200人。還有個別優秀的,年收入達到了100萬元以上。”黃蓉自豪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