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投資人開始往產業城市聚集?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風向?

為什麼投資人開始往產業城市聚集?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風向?

10月28日GAIS2019全球天使投資峰會在武漢舉行,此次峰會匯聚了國內外100多位頂級投資人以及專家學者,共同聚焦創新科技與產業升級,探討5G應用、社交電商、人工智能等話題。

中國當前的產業面臨著創新能力不夠強、傳統制造業轉型難等諸多問題,如何發展先進製造業、高端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5G、人工智能和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峰會上智見創始人兼CEO郭煒也作了 “科技賦能產業,鎖定下一個黃金十年”的主題分享,以下是全文整理:

今天是天使投資人的全球峰會。那2019年,天使投資人們都在哪裡忙呢?

01

產業城市正在成為天使投資人的新目的地

為什麼投資人開始往產業城市聚集?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風向?

據統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這五座城市仍然是第一梯隊,天使投資人70%到80%的飛行目的地就是這五座城市。但是,很多天使投資人也來到蘇州、南京、成都、武漢等強二線城市。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現在天使投資人在下沉。這些強二線城市、產業城市,在過去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確實不是天使投資人的主要目的地,但2019年,大家紛紛往這邊走了。

就說我個人的飛行記錄,除了一線城市以外,我今年去的最多的就是寧波、佛山、順德、鄭州、瀋陽這些產業集中的地方。

我們再看看互聯網巨頭2019年都在談論什麼:

騰訊說要連接人和數字,阿里巴巴提出產業互聯網,其實阿里巴巴、騰訊甚至美團都在說產業互聯網。美團不是2C的公司嗎,為什麼也要談2B呢?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在談產業互聯網?為什麼投資人開始往產業城市聚集?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風向?

02

產業城市的三個值錢之處

為什麼投資人開始往產業城市聚集?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風向?

我認為,肯定和錢有關。因為這些人要麼有錢,要麼帶著流量找錢。而產業城市有三個值錢的地方:

一是大量的工業應用場景。人工智能的場景,不能只是給酒店送餐、給孩子講故事,人工智能的主要場景可能是在未來的工廠當中。

二是在產業端才有生態的支持。我過去一年跑寧波很多次,去了寧波以後我才知道,光寧波一個地方就有28個垂直領域的隱形冠軍,比如寧波一個做螺絲的傳統企業,最大的客戶竟然是特斯拉。傳統制造業在寧波就有非常強的生態鏈支撐。

三是傳統產業有產業集群的共振。比如,不出深圳華強北,幾乎就可以製造出全世界任何C端的電子類產品,不出寧波,就可以製造出工業製造領域的各種模具。

這三個因素,正是投資人們往這些地方聚集的核心原因。

而且,二三四線城市居民相比一線城市,還有很強的消費動力。最近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都在做“夜經濟”特輯,就是希望中國的老百姓可以把錢消費出去,而且二三線城市的消費也確實在高速增長。美團、餓了麼都在下沉。二三線城市人們休閒娛樂的時間比一線城市更加充足,房貸負擔也更低,新型消費不斷湧現。

03

在新舊動能切換中找到賺錢機會

為什麼投資人開始往產業城市聚集?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風向?

“雙創”提出到現在五年來,單純的量已經不夠了,要從量走向質,走向更強大的智。傳統產業也要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機遇,通過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探尋新的增長動能、新的發展路徑。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走向了一個交匯點,就是大家都要在產業端找到應用場景。

我們到底怎麼賺到錢呢?我們有這麼多新的技術,又有一波創業的紅利,包括區塊鏈所帶動的紅利,我們到底怎麼真正賺到錢呢?

新舊動能的切換是未來五年的重點。改革開放40年來,做製造業、房地產、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的富了一批人,但現在大家的目標都能是新動能。在新舊動能的切換中,賺錢的機會很多。

新動能是什麼?人工智能、生命科學、大數據、高端製造,低端製造要走向高端製造、品牌消費要走向柔性定製化,比如傳統的工業要走向智能製造、降本增效,要打破材料的對外依賴,都是新動能的範疇。

進口替代也給中國帶來了大量的紅利。政府開始下決心從“貿工技”轉為“技工貿”,要紮紮實實地搞硬科技,讓美國人卡不住我們的脖子。

為什麼現在中美貿易摩擦,全球各地產生這麼多的爭鬥?就是因為全球經濟總量幾乎沒有增長,大家進入到存量競爭當中。這時高科技加持下的新動能就會成為全球競爭的高地。

為什麼中國和美國必然一戰?因為中國要從低端製造走向高端製造,向品牌或者技術端拓展,把知識產權、技術作為作為重要資產。我們要從下往上切,而上面就是美國,所以中美之間必有一戰,但是中國向上的趨勢也是必然的。

04

大量技術創業者找不到產業端去落地

各位專家講到的雲計算、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等,都是為產業轉型賦能的。在未來的新舊動能轉化中,科技型企業會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特別是掌握關鍵技術的企業。

但是就我去寧波的觀察而言,大量掌握關鍵技術的創業者還是在北京、深圳或者上海,他們很難走向產業端、走向產業城市,很多科技創業者本身沒有產業背景,他們的技術怎麼帶到產業端去,怎麼讓產業端能夠接受,還是個難題。對傳統企業家來講,使用新技術如果一年半載收不回成本,或者技術太複雜,產業端應用不了,就會覺得這些新技術華而不實,不願嘗試。

所以光有關鍵技術不行,要能夠處在產業鏈的關鍵節點上,有創新的能力,要通過技術真正幫助企業降本增效。這一輪產業升級目前最重要的還是降本增效。

我們發現現在兩端都有痛點。一端是傳統的產業在收縮、在下滑,成本在增高,內需的市場面臨品牌化的競爭,對外的市場面臨美國的圍堵,所以傳統產業都在尋求轉型。另外一端,科技創新的成果需要應用化的場景落地,現在很多技術創業者的技術成果很難商業化落地,比如AI四小龍的客戶大都是各級地方政府,但是各位創業者能拿到政府的訂單嗎?很難。

那麼科技創新類的創業者,客戶到底是誰呢?我想不一定是政府,還可以去產業端找客戶。這一類創業者的項目大都集中在北上廣深,他們接觸傳統產業城市企業家的機會還不夠多,找傳統企業家聊天、拿單的機會也不多。雙方還存在很大的障礙。

為什麼投資人開始往產業城市聚集?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風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