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70年交通变迁:从"双脚丈量"到"抬脚上车"

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交通一直是制约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快速发展的"卡喉"之殇。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公路网络不断完善,交通出行完成了从"双脚丈量"到"抬脚上车"的华丽转变。

镇巴县70年交通变迁:从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仅有水路2条,人行小径6条通往外地。文中图片均由镇巴县交通局整理提供

新中国成立初期,镇巴境内交通闭塞,民用物资以肩挑背扛为主,间以畜驮、水运,全县仅有水路2条,人行小径6条通往外地。

历史,总是会将发展进程中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铭记。

镇巴县70年交通变迁:从

正在建设中的西镇高速。

1957年,西乡至镇巴简易公路建成,镇巴县城结束不通车的历史,同年,汉中运输公司开往镇巴的第一辆客运班车驶进县城。

1959年,镇巴至万源公路建成通车,成为当时镇巴唯一连通外省的公路。

1985年,县城第一座公路桥,4孔长85延米的城北东岳桥竣工通车。

2016年11月,总投资72.03亿元、全长49.553公里的西乡至镇巴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结束镇巴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开辟一条由陕入川、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发展大通道。

2019年2月,320省道镇巴星子山隧道正式开工,东区五镇九万群众"跨越星子山"的梦想终于即将实现。

镇巴县70年交通变迁:从

每到冬季,星子山段的公路路面就会结冰,车辆基本无法行驶。

"打破交通制约瓶颈,迈入'发展快车道'!"是镇巴几代人的夙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巴交通快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全县建成各类公路1805公里,初步形成了以西万公路为主轴,镇简、镇碾公路为骨干的"十字"型交通网络。

镇巴县70年交通变迁:从

县乡公路上的标志牌。

新世纪以来,镇巴借助国家通达工程和通村公路建设大机遇,发起了"交通建设年""交通提升年""交通会战年"等一系列活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投入皆力度空前。西镇高速、210国道西乡至镇巴主线二级公路改造、国道县城过境路、省道渔紫路、星子山隧道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建设,交通"瓶颈"制约得到了有效缓解。

镇巴县70年交通变迁:从

正在建设中的通组公路。

要致富,先修路,脱贫攻坚,瓶颈在交通,关键也在交通。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镇巴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和保障,对最后不通畅的32条、151公里建制村公路发起了总攻,实现了建制村100%通畅。2018年,启动实施了对4个镇10个深度贫困村,共计31条200.8公里通村通组公路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镇巴县70年交通变迁:从

210国道镇巴至西乡段宽敞通行。

截至2018年底,全县公路里程达2499.9公里,公路通畅能力大大提升,以县城为中心,以210国道、西镇高速公路为主轴的8条公路纵贯南北,功能齐全、四通八达的"813"公路主骨架运输网络基本形成,现有班线营运客车91辆2569座,出租车、通村客车161辆2204座,已开通客运线路42条,总班次36720班,年均完成客运量46.22万人次,为县域经济腾飞和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镇巴县70年交通变迁:从

包茂高速镇巴巴山段已建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