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縣推動工業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綜述

建裝配式產業基地、推進磷石膏“以渣定產”、打造新百億產業園區……近年來,息烽堅持“大黨建促進大發展”,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千企引進”“千企改造”,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實體經濟實現從“一磷獨大”到“多業並舉”的華麗轉身。

今年1至9月,息烽縣地方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完成103億元、107.08億元、28139元和11113元,分別增長5.8%、12%、9.2%和10.2%,經濟持續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貴遵高速、江都高速、川黔公路交匯於息烽縣小寨壩鎮,與磷煤化工組團相鄰,交通區位優勢凸顯。(顏陽航拍)

息烽县推动工业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告別“一磷獨大”

上世紀80年代末,息烽工業實體經濟蹣跚起步,直到新世紀前10年,磷煤化工在全縣工業經濟中唱“獨角戲”,形成“一磷獨大”的產業發展佈局。如今,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獲取經濟增長的方式不再“吃香”,息烽人民幡然醒悟,勢必擺脫“一磷獨大”現狀。

轉方向、調結構、去產能,改變長期處於產業鏈前端和價值鏈低端的不利局面。連續幾年來,息烽縣深入謀劃了升級版磷煤化工、綠色建築、食品藥品等“多業並舉”的產業版圖。作為息烽磷煤化工產業的“老大哥”,黃磷項目再次揚帆起航,在新時代背景下繼續大展拳腳,成為息烽縣不斷探索工業產業跨越轉型路上的一個有力註腳。

開磷集團生態工業園區磷煤化工生產基地航拍大景

息烽县推动工业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走高端化路子,大力發展精細磷化工。”息烽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才忠說,要清醒認識磷煤化工產業是息烽支柱產業這一既定事實,提高產品競爭力是當前息烽工作努力的方向。息烽依託原產業平臺,著力延伸磷煤化工產業鏈,引導企業發展飼料級、食品級、醫藥級、磷系阻燃劑等精細磷化工產品,年產工業級磷酸二氫銨配套15萬噸每年含中(微)量元素氮磷鉀肥全水溶高效複合肥、30萬噸每年功能性肥料生產線2個項目,通過升級改造後,產品價格平均每噸提高2000元。

息烽縣還充分利用磷礦石伴生的氟、氯、碘資源,大力發展無機鹽、製冷劑、聚合物為主體的氟化工、氯化工、碘化工產業,形成“磷煤氟氯碘”的產業體系,促進傳統磷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目前,重點打造的開磷磷石膏、鴻海建材、西洋宏達公司等10多家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已陸續建成投產,一批實現綠色、低碳、環保發展的基礎配套項目或實體項目陸續建成。

多產業齊頭並進

在息烽,“跳出能礦抓產業、打造新百億園區”的浩然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2014年8月,息烽縣啟動承載工業產業轉型升級突圍戰新使命的永靖工業園區建設。永靖工業園區規劃用地面積為12.85平方公里,可利用面積6.8平方公里,以食品、裝配製造及現代服務業為主要產業。經過五年多的攻堅,息烽永靖工業園的“龍頭”坪上地塊涉及的道路、電力、天然氣等“九通一平”基礎配套設施全部竣工,吸引多家企業入駐。貴州味美公司異地技改項目、縣電商運營中心、開磷宏勝搬遷技改等項目已竣工投產。

永靖高新技術產業組團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環境愈來愈好

息烽县推动工业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更是吸引了中國建築、中國食品兩個帶動力極強的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息烽。目前,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主導建設的裝配式建築項目一期廠房已基本完工,預計在今年11月份進入調試、12月份試生產,異形構件、預製牆板、預製樓板等產品即將面市,預計產值可達10億元,可解決2000至3000人的就業,未來將形成百億元產業集群。中國食品集團把“西南總部”設立在息烽,將全力研發打造“中食黔門九味”項目平臺,吸納更多的中小企業到息烽建廠生產。此外,息烽縣還通過“借力、借情、借勢”狠抓招商引資,去年底至今,從北京、雲南、成都、廣州等地前來息烽考察的客商絡繹不絕。

“2019年,全縣工業經濟一定將觸底反彈。”陳才忠滿懷信心地說,息烽明確了以“磷精細化工、新型建材、特色食品、新醫藥、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日用消費品”七大產業為主導產業。通過近五年的埋頭打基礎,息烽工業園區形成了息烽產業園、小寨壩磷煤化工組團和永靖高新技術產業組團的“一園兩組團”產業格局,“多業並舉”已成為息烽發展的新趨勢。

息烽县推动工业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息烽味美公司,工人對盒裝牛肉粉進行封膜處理

掀起環境治理風暴

2018年7月23日,貴州開磷控股集團提前關停息烽小寨壩基地最後一條黃磷生產線。至此,在息烽小寨壩運行了31年的年產2萬噸黃磷項目走向終結。

“預計每年工業產值損失4億元、稅收減少1500萬元。”陳才忠心生感慨,黃磷項目的轟然倒下,讓處於轉型陣痛期的息烽工業經濟更是雪上加霜。不過,此舉對全縣生態環境質量帶來的價值無法估量。

PM10從今年一季度的96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現在的61微克每立方米,PM2.5從51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31微克每立方米。今年1月至9月,息烽空氣質量考核綜合指數走在全市前列,優良率達98.9%、綜合指數達2.92%,均創列年新高,而去年同期卻掛末。全縣空氣質量如此“搶眼”,是息烽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最具說服力的證據。

川黔鎖鑰、黔中咽喉,息烽縣位於貴陽市北大門,地處烏江南岸。在陳才忠看來,息烽是長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也是貴陽市的重要生態支撐,淘汰落後產能,加強汙染治理,有利於擴充環境容量,增強區域長久持續發展能力。

圍繞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兩年來,開磷息烽基地掀起一輪環境治理風暴。預計投入資金20餘億元,突出汙水、廢氣、廢渣“三廢”綜合治理,淘汰落後產能、拆除煙囪、開發利用磷石膏……堅決治理絕不手軟,一系列治理措施得到有效推進,完成優化排氣筒23個、整治17個、關停8個,改變磷石膏排渣方式和渣場的防滲處置,有效改善烏江34號泉眼排水點水質,天藍水清的生態格局越加突顯。

隨著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很多以前不想進、不敢進的生態環保型企業陸續入駐息烽,全縣招商引資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經濟高質量發展呈持續向好態勢。年初至今,息烽縣累計開展招商活動278次,新增到位資金57.63億元,新簽約產業項目100個,涉及投資總額46.31億元。

下一步,息烽縣將圍繞“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發展願景和“成為開放發展‘新亮點’,打造中高端製造業核心配套區”的發展定位,集中精力、凝聚合力狠抓實體經濟,持續在拓寬產業鏈上做文章。“爭取到2035年,實現全縣製造業產值達千億級。”陳才忠說。

融媒記者:何勝華

編 輯:楊 爽

編 審:王忠平

籤 發:文 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