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土地入股?

什麼是土地入股?

在以往的土地流轉過程中,政府及其相關機關機構大多以招標、拍賣的手段“買斷”了土地使用權人手裡的土地權利,這樣不僅不利於政府和人民的關係,還極大影響了農民的農業生產積極性。那麼,什麼是土地入股呢?它和土地流轉有什麼區別?找法網小編接下來為您分析。

  一、什麼是土地入股

  土地入股是指實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間為發展農業經濟,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股權,自願聯合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量化股權,入股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從事農業生產經營。除以上幾種形式以外,還可以採取其他的流轉方式進行流轉,但不論採取任何流轉方式,都要在流轉雙方自願的基礎上,依法依規的進入流轉程序。

  入股,亦稱“股田制”或股份合作經營,是指在堅持承包戶自願的基礎上,將承包土地經營權作價入股,建立股份公司。在土地入股過程中,實行農村土地經營的雙向選擇(農民將土地入股給公司後,既可繼續參與土地經營,也可不參與土地經營),農民憑藉土地承包權可擁有公司股份,並可按股分紅。

  該形式的最大優點在於產權清晰、利益直接,以價值形態形式把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長期確定下來,農民既是公司經營的參與者,也是利益的所有者,是當前農村土地流轉機制的新突破。

  二、土地入股和土地流轉有哪些區別

  土地流轉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土地流轉的方式,看似不錯,但實際上農民沒有享受到產業增值後的收益。比如不少合作社還從事有糧食倉儲、烘乾、加工等,所得收入遠高於基本地租,但這和農民沒關係。

  土地入股是指將農民的土地折算成股份入股合作社。比如你家有10畝土地,你以這10畝土地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種植、經營、管理、核算,最後扣除生產成本、公積金、風險金等提取費用,剩餘部分按10畝地摺合後的相應股份,給予分紅。

  綜上所述,土地入股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最大的發揮土地的作用,讓土地為大家創造出價值,增加收入,也能夠提高農民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