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宇航大会,因中国缺席,意外的是,重磅大奖仍颁给中国科学家

国际宇航大会,因中国缺席,意外的是,重磅大奖仍颁给中国科学家

近年以来,中国的宇航科学技术进步神速,美国人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时刻担心被中国超越。于是,明面上阻挡不了,但暗地里却想尽一切办法使出茅招,妄图阻止中国航天技术继续前进的步伐,但是这一切都被证明是徒劳无功痴心妄想的举动。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导致中方代表团集体缺席了10月21日开幕的本年度国际宇航联大会。对此,1000多名与会代表都感到无法理解,纷纷提出“在如此重要的会议上,全球航天科技大国三强之一的中国代表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在会场大屏幕上被反复置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国际宇航大会,因中国缺席,意外的是,重磅大奖仍颁给中国科学家

戚发轫院士

即便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缺席本次重要大会,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86岁的戚发轫院士仍然众望所归,代表中国获得了2018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这项重磅大奖。该奖项旨在表彰对推动空间科学技术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戚发轫院士是我国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东方红一号”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

2018年底,“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月背软着陆,而在中国创造了这项历史记录之后,美国人曾提出请求,想让我们延长中继星的使用寿命、在“嫦娥四号”上给美方提供方便安放信标机。美方想借助中国的航天技术力量,帮助美国登陆月背观测到它们从未实现过的撞击月球、扬起月尘千载难逢的大场面。

中国方面此前虽然经历了美国的多次为难,还是非常大度地答应了美方请求,一是由于“嫦娥四号”毕竟是开了人类历史的先河,通过“嫦娥四号”开展国际合作,能充分体现我们国家在航天事业上秉持开放相容的国际合作态度。二是也想借此实现中美航天领域的破冰之旅,所以中方愿意满足美方的相关要求。为了实现中美航天正常化,中方可以说是摒弃前嫌仁至义尽了。

国际宇航大会,因中国缺席,意外的是,重磅大奖仍颁给中国科学家

“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CG图

近20年以来,中国已先后实现了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次太空行走,并发射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号”,中国的航天发展科技成就举世瞩目。而到了2022年前后,中国将建成自己的第一个空间站,而以前那个一再拒绝我们加入的国际空间站,将在2024年不得不退役彻底坠入太平洋中。彼时,全世界只有中国一家独自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空间站。

而今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好事接连不断,玉兔二号月球车被成功唤醒、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刚刚完成史诗级护送,于10月27日顺利运抵海南文昌,标志着长征五号火箭复飞任务,已经进入倒计时实质性发射阶段。此外,嫦娥四号着陆器顺利通过第十个月夜极低温考验,于10月23日5时11分自主唤醒,进入第十一月昼工作期,远远超出设计寿命。

国际宇航大会,因中国缺席,意外的是,重磅大奖仍颁给中国科学家

​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着陆点

网友们纷纷评论:还好,我们国家上太空不用美国批准!正是有着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才使得我们国家航天航空事业,在逆境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际航天事业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浔阳江上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