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做錯了什麼,為何前途被毀,還背上背叛師門的罵名

明代才子高棅的大作《唐詩品彙》,把唐詩的歷程分為初、盛、中、晚四個時期,很有見地。

不同的時代,詩詞文章的氣質也有所不同。從唐敬宗登基到朱溫滅唐的八十餘年間,是文學史的晚唐。唐王朝在遍地狼煙裡走向末日。

李商隱做錯了什麼,為何前途被毀,還背上背叛師門的罵名

晚唐的詩歌伴隨著國家的衰亡,留下一段絕唱。如果只選兩大代言人的話,無疑就是李商隱和杜牧。他們用迥異的風格為唐詩抹上了一層燦爛的餘暉。

一、

無論是《新唐書》還是《舊唐書》,都沒有記載李商隱出生的年月。後人只能按照他的生平軌跡估算一個大致的時間,在公元813年前後。也就是中興之主唐憲宗年間。

按照這個時間點,帝都的翰林院學士令狐楚已經四十多歲了,他是李商隱日後的老師;而李商隱未來的老婆濮陽王氏還有七年才會出生。

這兩個人對李商隱的一生影響最深。

李商隱五歲時開始誦讀經書,很早就會寫文章。可是他還沒長大成人,父親就去世了。

公元829年,他隨著母親搬到洛陽。在此期間,李商隱拿著自己寫的文章求見時任東都留守的令狐楚。

李商隱做錯了什麼,為何前途被毀,還背上背叛師門的罵名

令狐楚的才名很大,擅長駢文、詩歌,被稱為一代文宗。眼前這個少年的文才讓令狐楚感到驚異,他對兒子令狐綯說:“你們交個朋友吧”。

李商隱不僅認識了官二代,還結識了那位對他推崇備至的大詩人白居易。

令狐楚覺得李商隱是個可造之材,乾脆把他收入門下,將自己平生所學傾囊相授。

李商隱原本喜好不拘格式的散文體,對駢文和作詩沒什麼興趣,經恩師的點撥,他走上了詩歌、駢文創作之路,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令狐楚最大的貢獻之一,是他親手塑造了一位晚唐時代驚才絕豔的大詩人。

二、

其後的幾年裡,李商隱隨著令狐楚的工作調動,遊歷了不少地方。令狐楚的官位越來越高了,做了幾年節度使,又被調到長安出任吏部尚書。

此時李商隱辭別恩師,返回家鄉懷州(今河南沁陽),曾到王屋山度過了兩三年隱居修道的生活。此後李商隱的詩作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清新優美中多了一份縹緲和朦朧。

公元835年,令狐楚又升了職,還獲封郡公,眼看就要拜相。可就在這一年,發生了舉世震驚的“甘露之變”,悲催的唐文宗李昂淪為宦官集團控制的玩偶。朝堂上腥風血雨,宰相李訓、王涯等一批高官遇害。

兩年後,李商隱風塵僕僕趕往長安考公務員。他學道只是業餘愛好,又埋頭溫習了功課,這才重出江湖。

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幫了李商隱。他和禮部的主考官交情不錯,私下沒少誇讚李商隱,因而李商隱順利考取了進士出身。隨後他又通過了吏部組織的考試,只等安排職務了。

令狐楚已經是七十來歲的老人,在同年年底去世。此前他還幫李商隱謀取了一個職務,在國家藏書閣擔任校理。

838年,李商隱接到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來信,請他去幕府擔任秘書班長。這工作顯然有趣得多,李商隱也沒多想就高高興興地去了。

這一年對李商隱來說可謂雙喜臨門,事業人生雙豐收。因為王茂元相中了他的人品才能,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了他。

李商隱做錯了什麼,為何前途被毀,還背上背叛師門的罵名

洞悉世事的老子說過,福兮禍所伏。李商隱雙喜臨門的這一年,卻成了他走黴運的開端。因為他不小心踏進了政治漩渦。

十幾年前,因一場進士考試作弊案引發的“牛李黨爭”仍在持續發酵,朝堂上的群臣只好選邊站,兩個陣營勢如水火。王茂元是李黨李德裕一派,而令狐楚父子站在“牛黨”那邊。

由此,李商隱背上了背叛師門、薄情無義的罵名。令狐楚已經不在人世,很顯然,令狐綯把李商隱恨上了。

李商隱百口莫辯。他到底是不是有意背叛師門呢?

三、

從李商隱經歷來看,他應該是被冤枉的。他有著善良、正直的一面,至少不會存心背叛師門。

李商隱做縣尉的時候,曾竭力給一個死刑犯減刑,惹惱了上級;《韓碑》一詩,李商隱對皇室親戚走門路、妨礙朝廷論功行賞的公正而憤憤不平。

此外,有些東西史書不會記載,只能從別處尋找細節。

李商隱有一首無題詩“八歲篇”,透露了自己的戀愛史: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李商隱的“無題”系列很不容易解讀真意,不過這首詩早有古代學者批註,認為他寫的是王茂元的女兒,當時還是他的未婚妻。

李商隱做錯了什麼,為何前途被毀,還背上背叛師門的罵名

這說明,李商隱在成婚前,早就見過王茂元的女兒,並對她心生愛慕。

王茂元在835年之前做過嶺南節度使,官聲不錯,當地人贈給他許多珍寶,所以他非常有錢。甘露之變後,王茂元把所有家產主動上交給當權宦官仇士良等人,以換取取家族平安。

李商隱和和王茂元的女兒相識,大約在王茂元擔任忠武軍節度使之時,837年以前。忠武軍的轄境大致是今天河南省中部,距李商隱老家很近。

王茂元交出家產之後,唯恐女兒遭到不幸,就把女兒送到了親戚家寄養,所以李商隱的那首詩裡有一句“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王氏為家中遭遇的變故憂傷不已,因此詩中最後一句寫道“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這首詩前幾句,李商隱用飽含柔情的筆觸寫了一個少女的成長,後兩句又滿是憐愛。

李商隱作詩的手法一向比較隱晦,而這首“無題”透露的情意已經夠直白。可以斷定,李商隱早就愛上了王家的女孩。所以王茂元一封書信相邀,李商隱立刻就去了涇原軍幕府,和心上人喜結良緣。

我們有理由相信,李商隱欠缺政治情商。他大概沒考慮那麼多細節,之所以投奔王茂元,不光為了事業,更是為了愛情。

李商隱做錯了什麼,為何前途被毀,還背上背叛師門的罵名

四、

李商隱為自己的人生抉擇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論李黨還是牛黨都不喜歡他,甚至不約而同打壓、排擠之。

朝中政局變幻莫測,王茂元也只能自保平安,李商隱久久不能升職。後來他被轉調到弘農做了小小縣尉。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年),李德裕又做了宰相。本來李商隱很有機會加官進爵,可是他母親突然病故,他得不回鄉守喪。

一守就是兩年多,等他回到長安,菜已經涼了。李德裕被貶職,牛黨得勢。李商隱被安排為秘書正字,比先前的圖書館校理職務還低。

後來王茂元也病死了,為了調動職務,李商隱被迫厚著臉皮去找令狐綯幫忙。令狐綯根本不願搭理他。

李商隱無奈,應邀投到桂管觀察使鄭亞門下,帶著妻兒前往遙遠的南方做幕僚。可是不到一年,鄭亞被貶官,李商隱又失業了。

轉眼間,李商隱已經結婚十年,除了在詩壇名氣不小,事業又回到起跑線。實在走投無路,他只好再次去找令狐綯。

彼時令狐綯在政壇炙手可熱,貴為宰相。但他仍然記恨著李商隱,對其窘境無動於衷。

《唐才子傳》記載,李商隱不甘心離去。某日,他在令狐綯的官署裡題了兩句詩,“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還有一句“郎君官重施行馬,東閣無因許再窺。”

這是李商隱追憶昔年的師門之恩以及他和令狐綯的交情。令狐綯看見後,動了一點惻然之心,把李商隱調到太學當老師。

而《舊唐書》記載,令狐綯並沒有憐憫李商隱。好在還有人賞識他,隨後幾年中他奔波千里,在徐州、西川等地幕府中工作過。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隱的愛妻去世。從李商隱的詩文中可以發現,他和妻子的感情很深。

那年秋冬之交,李商隱趕往西川節度使柳仲郢府中做參軍的時候,路上遇到一場雪,他寫了一首五言詩追憶亡妻:

“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散關三尺雪,迴夢舊鴛機。”

這就是李商隱的風格。不像蘇東坡寫的“唯有淚千行”,李商隱沒寫一個憂傷的字眼,卻有一種讓人不忍卒讀的悲傷和淒涼。他懷念亡妻的詩有好幾首,一樣的感人肺腑。

十幾年來,李商隱沒能給愛妻富足、安寧的生活,讓她跟著自己顛沛流離,肯定心有愧疚。愛妻離世之後,他更是心灰意冷,甚至萌生過出家的念頭。

858年,李商隱在落寞中病故,至多也不會超過五十歲。如果人死後真的有另一個世界,李商隱大概會得到恩師的諒解。他一直是當年那個天真、善良的少年。

參考文獻:《舊唐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