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華盛頓宣佈可能退出《開放天空條約》?

孤獨的虎王


在美國白宮有那位不太靠譜的商界大佬掌控,以後美國人就開始了自己的退群之路,各個重要的國際性條約都被美國單方面退出,就連冷戰時期最大的和平成果中導條約也不例外。從最新的消息一看,下一個美國人可能要退出了條約,是大名鼎鼎的開放天空條約。

開放天空條約其實是世界大國建立的一種增強軍事透明度,提高各國互信的機制,簽署於1992年,在10年之後正式生效,一共有34個締約國。按照這個條約的規定,締約國之間可以互相使用飛行裝備,對對方國土進行觀察飛行,此舉是為了監督對方有沒有遵守國際條約,以此來降低互相之間的不信任。

而美國方面已經放出了準備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消息,從10月初開始,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就宣佈正考慮退出開放天空條約。而據美國媒體報道,特朗普之前已經簽署了計劃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文件,因此這個條約被廢除存在事實上的可能性。這不禁讓人懷疑,在中導條約被廢除的情況下,這個冷戰時期簽訂條約又被廢除,這是否會導致世界安全局勢大幅惡化?

其實開放天空條約並不像人們想的那樣,有那麼強大的約束性,按照條約規定,雖然觀察國可以對對方的全部領土進行觀察飛行,譬如俄羅斯甚至曾經用偵察機飛越美國白宮和五角大樓上空的絕密空域。但是條約有許多的細則,在進行觀察飛行的時候,各方都不準使用直升機,更不能攜帶武器,使用的傳感器也不能是最先進的技術,此外就連飛行高度都不能過低。更重要的是在進行觀察之前,必須提前至少三天通報,過程中也不能對對方的敏感電磁波電子信號進行蒐集,同時被觀察過,可以派出一定的人員搭乘飛機進行監督,防止對方搞一些計劃之外的事。

上述規定其實就形成了一個特殊局面,那就是觀察國對被觀察國的探測象徵意義實質上大於實際意義。雖然可以拍出偵察機對對方進行偵查,但是被觀察的一方早已經做好了準備,對各種各樣的設施進行偽裝不說,對方飛機飛機路線的重要基地和設備早都已經保持無線電通信靜默了。一大堆的約束實質上使得偵查行動雖然能看,但是看得非常模糊,對蒐集對方軍事情報並沒有太大的好處。而且隨著衛星技術的發展,偵查衛星的地面分辨率已經達到了0.1米的級別,衛星圖像進行偵查比開放天空條約中的偵察機更加有效。所以總的來說就算開放天空條約真的被廢除了,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不過要說一點影響都沒有,也是不現實的,因為開放天空條約畢竟帶有一定的象徵意義,這代表著各大國之間的互相信任和理解,如果將這個條約廢除,代表著各國之間的不信任和猜忌進一步上升。換句話說,開放天空條約被廢除,直接的影響並非軍事方面,而是政治方面。這實際上意味著各國之間的敵意和衝突在提升,對於國際關係的緩和沒有任何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