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PPP模式画好“一带一路”工笔画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10月29日,第五届中国PPP发展(融资)论坛之“一带一路”圆桌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论坛围绕多边开发银行参与、企业风险防控、建筑企业转型、多元融资渠道等展开讨论,集政府主管部门、商业银行、多边机构、专业咨询公司等多方智慧,为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献计献策。

应用 PPP模式画好“一带一路”工笔画

10月29日,第五届中国PPP发展(融资)论坛之“一带一路”圆桌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聂冬晗摄

与会嘉宾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PPP作为国际通用做法,正逐渐成为弥补资金缺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为企业转型为“投建营一体化”综合服务商提供了难得机遇。要画好“一带一路”工笔画,需要处理好“一带一路”倡议统一性与沿线各国差异性的关系,处理好投资建设与风险防范的关系,推广应用PPP模式是画好这个“工笔画”的主要方法之一。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注意遵守市场规则,创新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防范政治、社会、技术标准等风险。

“中国企业以PPP模式参与市场竞争已迎来发展机遇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辛修明认为,当前各国均在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互联互通,但发展中国家普遍财政资金短缺,集投资、规划、建设、运维于一体的“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已成为工程建设企业重要的转型方向,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积极完善投资环境、建立PPP法案,鼓励推行PPP模式,这为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国内企业参与PPP项目带来了机遇。

“中国倡建亚投行是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办公室主任陈欢表示,亚投行的工作重点包括可持续基础设施和跨境互联互通,同时动员私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这与PPP的理念一致,在项目层面有广泛的合作空间。亚投行可在金融产品、政策规则、行业标准、市场参与等方面为PPP项目提供支持。

南南合作促进会副会长须同凯认为,“一带一路”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风险管控。基于过去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经验,应重点关注十大风险,即政治政策风险、国别市场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法律风险、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环境保护风险、内部经营风险、合同风险和公司治理风险。

“PPP强调的合作共赢和‘一带一路’倡议秉承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脉相承。”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和项目融资合伙人刘苗提出,当前,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许多良好实践正体现出合作共赢的理念。中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共同投资、与第三国企业和国际资本合作、积极对接国内与国外宏观规划,这些实践正为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借鉴。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环球银行中国联席主管张文杰认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是外资“一带一路”海外项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国际和本国商业银行、国际和区域多边机构、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出口信贷机构均可作为项目的融资来源,应结合不同融资模式的特点,满足项目不同时期的融资需求。此外,还应考虑当地和国际标准的环境影响评估,实现可持续融资,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

在中国国债协会会长、对外经贸大学“一带一路”PPP发展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孙晓霞看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画好“工笔画”,一是要完善PPP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统一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用体系;二是强调责任,要联合沿线各国的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多边机构等,共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PPP助力民企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樊霞

10月29日,在由全国工商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承办的第五届中国PPP发展(融资)论坛“助力民企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企业的嘉宾就民企如何参与PPP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应用 PPP模式画好“一带一路”工笔画

企业展台吸引了众多与会者。 聂冬晗摄

全国工商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是全国工商联直属的重点商会之一,过去几年一直致力于推动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商会副会长李寿双表示,财政部今年发布的《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大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支持力度,“这无疑是民企积极参与PPP项目的利好消息。”

浙江民营企业参与的PPP项目总投资额占全省PPP项目投资额的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此,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邢自霞认为,这源于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一是在推进PPP项目的过程当中,政府把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推进。二是政府的职能部门跟民营企业积极协同,合力推进项目。三是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四是政府部门做好各项基础性的工作,降低民营企业实施的成本。

中南建投董事长朱挺峰谈起在PPP项目中的收获时说:在参与PPP项目的过程中,企业迅速发展壮大,2016年中南集团营收500多亿元,2018年营收约2523亿元。“企业壮大了,视野开阔了,培养的队伍和人才更多了。”

河北建设集团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岳建明认为,民营企业做好一个PPP项目应把握好四点:项目必须合法合规;作为施工企业参与PPP,一定要具备相应的投建能力和运营能力;要抢抓政策的东风乘势而上,也要量力而行,积极审慎;民企和政府必须要精诚合作,才能保证PPP项目健康运营。

高端访谈

强化监管举措 防范财政风险

应用 PPP模式画好“一带一路”工笔画

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邹加怡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樊霞

“中国PPP改革实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10月29日,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邹加怡在第五届中国PPP发展(融资)论坛上说。

邹加怡表示,五年多来,财政部会同各相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学习借鉴国际经验,通过系统制度设计、全面能力建设、示范项目推广和务实国际合作等,实现了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初步建立了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PPP市场。同时,PPP也发挥了促改革的作用,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针对PPP改革过程当中出现的变相增加地方政府债务、把不具备条件的项目包装成PPP等值得注意的倾向,邹加怡认为,为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促进PPP事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做到坚守改革初心,增强底线思维;强化监管举措,防范财政风险;保障项目质量,提高发展效率;压实各方责任,合作共赢发展。

邹加怡表示,在PPP发展新阶段,要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和绩效财政导向,加大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一是以制度、标准和政策体系建设,引领PPP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PPP风险防控能力;三是优化营商环境,为PPP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四是创新融资模式,用好政府市场两个资源;五是深化务实国际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让民企“看得见、进得去、摸得着”

应用 PPP模式画好“一带一路”工笔画

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 樊友山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静

10月29日,在第五届中国PPP发展(融资)论坛上,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樊友山表示,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是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变革。2014年以来,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各级地方政府对PPP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一大批PPP项目落地实施,一些开始运营的PPP项目显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PPP改革已呈现出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樊友山认为,PPP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拓展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提升了民营企业投融资、资本运作、全周期项目管控等综合业务能力,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了民间资本的活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优势,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带动公共服务领域的全方位改革。

如何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实施?樊友山建议,要进一步推动各地的PPP项目做到“敢公开”,让民营企业“看得见”;PPP也要降门槛,让民营企业“进得去”,更要能盈利,让民营企业“摸得着”。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应用 PPP模式画好“一带一路”工笔画

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司长 张文才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当前,加快发展PPP融资模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适逢其时。”10月29日,在第五届中国PPP发展(融资)论坛之“一带一路”圆桌论坛上,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司长张文才如是说。

“‘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张文才表示,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设施融资缺口大,单靠政府无法满足巨额资金需求。”张文才说,通过PPP可以促进规则衔接、标准统一、基础设施市场互相开放,企业可获得更多商机,政府可以减轻资金与债务压力,百姓也可享受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在PPP模式运用方面有许多收获和体会,实施了一批卓有成效的项目,得到国内外认可。”张文才说,我们愿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经验交流,支持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展制度建设、市场建设和能力建设,实施高质量PPP项目。

实际操作要根据项目“量体裁衣”

应用 PPP模式画好“一带一路”工笔画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首席运营官 祝宪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静

10月29日,在2019第五届中国PPP发展(融资)论坛上,新开发银行副行长、首席运营官祝宪说,不少国家和地区因公共部门资金投入能力有限,很多关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社会资本参与才能实现,而PPP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分类实施,建立不同的PPP操作细则。

“对经市场验证商业充分可行的项目,如收费公路、机场、港口等,有的甚至不需要投入公共资金,只需要政府改善项目所在国或所在地经营环境,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和相应的回报结构,就能够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进入。”祝宪说。

但对于一些具有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有限的项目,如供水、污水处理等,祝宪建议政府在引入PPP机制时,应设计高效合理的公共资金投入保障和必要的兜底机制,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既能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竣工后良好运营,也能使社会资本获得与市场定价相符的收益。

对于需要由政府完全负担的公共社会服务产品基础设施,政府应量力而行,妥善管控此类项目所易形成的债务风险,“这样的项目,政府应谨慎研判其是否适用PPP模式。”祝宪建议。

应用 PPP模式画好“一带一路”工笔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