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關於肝炎的深度科普——慢性肝炎的預防和康復

一篇關於肝炎的深度科普——慢性肝炎的預防和康復

慢性肝炎的危害及保健要點:肝炎患者每次運動時間不要過長,不要強調運動量,應該在疲勞出現之前結束運動,因為肝炎患者的耐力較差,而且易發生低血糖、疲勞。每天體育運動的時間(散步時間不包括在內)不要超過半小時,可在上午、下午各進行1次。同時要注意從少量運動開始,循序漸進,在逐漸適應的基礎上逐步增加活動量。不要在飯後或飢餓時進行運動。

一篇關於肝炎的深度科普——慢性肝炎的預防和康復

慢性肝炎患者不宜做雙槓、單槓、舉重等運動,因為做這些運動需要屏氣用力,會使腹肌過分緊張。至於普通放鬆性的腰腹運動,如站立位做轉體運動、側體運動等是可以的,但要做得輕鬆,呼吸自然,幅度不要太大。如做廣播操、打羽毛球、打太極拳等,同時密切觀察健康情況和運動後的反應。經過一個月的觀察並經複查,如果一切良好,其肝指標恢復到正常範圍,運動量可稍增加。

急性期或病情活動期肝炎病人,大多主張臥床休息。臥床的目的是儘量減輕肝臟的負擔。據試驗,正常人在臥床休息時,肝臟的血流量比站時增加40%。臥床休息使更多的血液回到肝臟,有利於被破壞的肝細胞的修復。

一篇關於肝炎的深度科普——慢性肝炎的預防和康復

恢復期的病人應適當的臥床,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一般急性肝炎病人入院經10-15天的治療,進食量增加,精神好轉,黃疽逐日消退,周身不適明顯好轉,若不是化驗肝功不正常,許多人錯誤的認為病已近好,盲目的起床過多的活動。這是要不得的。這一時期肝細胞破壞逐漸停止,一些被破壞的細胞尚未完全修復。此時仍應繼續臥床休息,但不象急性期那樣嚴格。可適當增加一些活動,散散步,下下棋等。但時間不宜過長,活動後以不感疲勞為度。這樣有利於增加食慾,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代謝廢物的排洩。

一篇關於肝炎的深度科普——慢性肝炎的預防和康復

臨床治癒病人,可逐漸增加輕體力活動,為日後的上班做準備。肝炎病人住院後,一般經過30一40天的治療後,自覺不適消失,肝功能化驗正常,大多數病人己出院回家休息。此時千萬不要誤認為治癒,更不可不注意休息和飲食,否則會舊病復發。因為肝功能化驗是多方面的,女口糖代謝、蛋白質代謝、脂肪代謝、維生素和膽色素代謝、膽汁排瀉、凝血因子等;另外肝細胞的代償功能很強,目前尚無一項檢查可反映肝功能的全貌。儘管肝功能化驗正常,但是肝臟的病理改變尚未完全恢復正常,仍需3一6個月的時間,為時長達一年,才能達到治癒。 故出院不意味著治癒,仍需服藥和休息。不過此時的休息不是臥床,可做一些輕微體力活動,如打太極拳、散散步、澆澆花,適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一篇關於肝炎的深度科普——慢性肝炎的預防和康復

凡是有各類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人,應選擇較為柔和的鍛鍊方式。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套簡單的運動操,對健康有益,不妨一試。

第一節,叩頭:患者直立,兩手握空拳,腕關節施力,兩手指端輕叩頭頂部。先從前額向中、向後輕叩,再由後枕部向左右頂邊緣部及前額輕叩, 通常50次為宜。

第二節,梳頭:用水流梳頭,第一步直向梳刷,每天1次,每次3-5分鐘,每分鐘20-30次,以後逐漸加快。第二步手握梳倆,手腕迴轉,使梳子頂端碰到頭皮,斜向梳刷。先順著頭形梳,將頭髮梳順,接著逆向梳,再順著頭形梳。用力要均勻、適當,以防劃破頭皮。

第三節,彎腰與擴胸:兩腳自然分開,兩手叉腰,先左右側彎30次,再前俯後仰30次,最後兩臂左右擴胸數次。

第四節,擊掌:兩手側平舉,手指伸直分開,然後用力擊掌20次,自覺疼痛為度。此舉類似手針療法,有利於調節全身狀況。

第五節,浴手:取習慣體位,排除雜念,心靜神凝,意守丹田,兩手合掌由慢到快搓熱。第六節,錯面:雙手搓熱平放於面部,兩中指分別由前額沿鼻兩側,向下至鼻兩旁,反覆揉搓,至畫部發熱為止。一般20次左右。然後閉目,用根手指尖揉按眼部周圍。

第六節,搓耳:用雙手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前後搓擦耳廓,可刺激分佈在耳廓上的各個穴位。一般20次為宜。

第七節,搓頸:兩手食指、中指與無名指伸直併攏,用力搓擦風池穴和風府穴,力量由輕到重,直到發熱。

第八節,縮唇呼吸:直立,兩手叉腰,腹式呼吸,先吸氣,停頓片刻,然後縮唇,慢慢呼氣,直到吐完為止,再深深吸一口氣,反覆十餘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