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讨厌保险,甚至“谈险色变”?

越女说险


中国人讨厌保险无非是两种情况:

一是讨厌保险销售人员:

一黏上你就如同狗皮膏药一样甩都甩不掉,中午陪你吃午饭,晚上在你家蹭晚饭,你要是没签合同,恨不得支张床在你家睡上一晚。除此之外,有些销售人员满嘴跑火车,为了销售业绩不择手段的欺骗消费者、诋毁同业、展开不正当竞争。

正是这些保险销售人员降低了整个保险行业的口碑,而究其原因,保险公司绝对脱不了干系。

很多保险销售人员在入司之初接受的培训就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我家公司有多好,其他公司有多烂,我家产品天下第一,其他产品全是垃圾”。产品培训时永远只讲产品的优点,也必须只能讲优点。条款不如其他公司产品好?不存在的,那些产品看着好,其实全是坑!健康告知?不用管,全填否,2年之后准赔!分红?当然是我们家最高,比我们高的都是骗人的小保险公司!——我相信这些误导在培训的时候就已经深深刻在了保险销售人员的脑海里!保险公司你好意思甩锅?

再说狗皮膏药一样的销售方式,保险公司将这作为典范、作为表率,在每次庆功会上都会分享一下“你今天又是如何黏在客户身上的”!为了业绩不要尊严,可以的,为你点赞!

二是讨厌买了保险不赔:

买了不赔的原因是很多的!既有消费者的原因,也有保险公司和业务人员的原因。
有些消费者买保险总惦记着返本,意外险不返本不买、医疗险不返本不买、重疾险不返本也不买,最后买了一堆理财险,结果发生意外或重疾自然无法赔付,我还见过悄悄把医疗险退了,最后住院无法理赔的。当然,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也越来越重视保障,因此现在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反而更多的是由于保险销售人员的销售误导最后无法理赔的。

最常见的误导之一就是:健康告知不用如实告知,两年之后都能赔。甚至是在投保人一再询问和告知的情况下,保险销售人员也拍着胸脯打包票!

其次是没有告知免责条款:比如大部分的意外险对于中暑、高原反应和猝死是不赔的,但是业务人员并没有告知,还有一些医疗险中也有一些免赔的病种,比如痔疮、腰间盘突出等!

还有就是夸大分红产品的收益,拿着年金险当银行存款卖,导致很多人买了之后发现短期内想取出来就要亏本,长时间投入又不是自己当初想要的产品,最终引来各种骂声!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保险业变得越来越规范,一是国家对保险销售乱象的重视,二是各行各业精英的加入提高了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各种专业保险第三方中介的加入,使得保险的销售趋于更加公平、公正,四是消费者自身保险知识的加强,也使得保险从业者不得不规范自己的销售行为。

总之,希望中国的保险行业越来越好,希望人们想到保险时的第一反应不是骗子而是保障!

我是保险解密局,欢迎大家关注我,用真实案例为大家解密保险迷局!


保险解密局


看了很多的回答,我感觉他们都说的好专业!我就用大白话说下吧,买保险之前,业务员恨不得天天围着你转,当你要理赔了,各种困难也就出现了!本人亲身经历的小插曲:之前买的一个医疗险,本来我是不想买的,因为我有社保,但是业务员跟我说,这个险就是为了补充社保的不足之处的,让我可以有全方位的保障,说了一大堆,我反正也半懂不懂的就买了,过了两年我开盲肠炎,一共花了一万七八的样子,因为我住的病房比较好,然后医生也让我足足住了一个月,让我养的棒棒的才出院,用了社保以后,自费部分只有两千多,然后想起来那个医疗险可以再报销一下,然后跟业务员联系,业务员不做了,我又跟保险公司联系,然后保险公司又让我准备一堆的材料交去保险公司,材料里面有两个发票的问题没办妥,因为那个发票是盖过社保报销,保险公司要求提供什么原始发票,住院通知书,出院小结跟每天用药发票一类的东西,我跑去医院让医院再开给我,医院方面说之前给我开过发票了,不能再开!在医院跟保险公司之间跑了两三次以后,我直接放弃了,虽然出院了,但是伤口还是会隐隐作痛,所以算了,不高兴去折腾了,后来等我恢复以后我就直接去保险公司退了那个保险,退险真的亏大了!所以买保险千万不要光听业务员的一张嘴!买保险之前一定要慎重!

最后,我跟广大的保险从业人员声明,我不是在抹黑保险,或许有不少人受益了,但是我相信生活中跟我有同样经历的人也不在少数,我身边还有其他朋友也有类似的事情的,为了理赔个几百块钱,整理一堆资料,麻烦的要死,最后都不了了之了!如果遇上要理赔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话,我不知道还会有多少的门槛在等着,所以我觉得还是社保比较简单方便!




宁是凉薄人


说实话,现在人们的保险意识其实很强。大家也都能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可是让人诟病的是保险业的销售方式。公司业务不说。我不是业内人士,我不懂,但是感觉个人业务第一部就是靠员工的亲戚朋友,各种拉人头,绑架友情、亲情。我有一个同学,做了保险以后就是这样,成天找你,打电话,催进度,不说人话。要业绩你就直说呗,非得让去他们公司给我好好讲讲,要让我体会到保险的好处,心甘情愿的买。我TM不知道保险好处啊?都告诉他我都买完了。可是我还是去了,煎熬着听了一个多小时。后期就各种让我媳妇买,让我员工买。这种消费友情,亲情的方式才是诟病所在。渠道太单一,从业门槛低。招个新人,头两个月把亲戚朋友整的差不多了,之后就不行了,离职了,身边太多这样的人了。

所以不是保险不好,是渠道不好。有人会说你行你上啊,你给个解决办法啊。我给不了,我TM要有办法,我去干保险好不好。

但确实还有不少人不认可保险,认为保险是骗人的,这也是不对的。但是怎么让人们认识到,只能慢慢来。


Heboss


呵呵,我岳母和老婆给我女儿买了个保险,因为是熟人,也没有细问就买了,一年四千,需要买二十年,我觉得奇怪,要求妻子去问清楚,结果回答说要我和老婆死了之后女儿才能享受各种收益,问题是我和老婆才36岁,保险推销员坑人啊!


LiU2000


很多中国人讨厌保险,是因为没有人能和他说明白保险到底是什么。谈险色变,是因为保险业务员死缠乱打展业模式。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

我来简单梳理一下,面对客户,市场上两大类保险展业人员现状,

一类是保险代理人,代理也只能代理一家保险公司业务,只能说自家产品好,否则客户不会买单。当然不排除这家公司产品就是市场上的佼佼者,但谁也不能保证这款产品永远是领先的,即便就是领先的,也是单一的保障,不是全面的保障,只能满足客户某一个点的保障需求。

还有一类是保险经纪人,代表客户利益,为客户甄选符合客户诉求的保险产品组合方案,代理的是多家保险公司业务,可以优选性价比产品,可以优选溢价品牌类产品,总之可以满足客户全方位保障需求。

市场上95%以上都是保险代理人。绝大数签订的是保险代理合同,没有社保和医保。试想一下,一个没有五险一金保障的保险代理人,他会长期在这个行业干下去吗?由于没有念想,稍有风吹草动心灰意冷,便可能脱落,说离职就离职。保险公司为了冲业绩,又不得不再继续招聘业务员,因此招聘上就有可能把关不严,或者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来应聘的几乎都可以留下。这就很难保证招聘来的业务人员素质。

现在保险经纪人市场占比很低,但却蒸蒸日上,不管是发展速度,还是人员数量,保费规模,都在逐年稳步提升。因为保险经纪人展业模式代表了未来保险市场发展趋势。国外的保险中介市场非常发达,中介市场占有率平均大概在70%以上,也就是说国外大部分保费都是由保险经纪人来完成的。国内的保险经纪人也需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由认识到认知到步入,最后投入这样一个过程。

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只有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才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客户少吐槽或者不吐槽。而保险经纪人可以大有所为,大显身手,在未来的展业当中占据市场主导,就可以慢慢改变保险地位难堪现状。

保险经纪公司也有差异,比方有的保险经纪公司给经纪人上五险一金。有的却没有。因此选择一家适合自己的保险经纪公司也很重要。

随着国家对保险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百姓对保险认知度的提高,近几年的律师,会计师,硕士,博士,,海归,记者等等,都在纷纷加盟保险经纪行业。保险这只大军会越来越好。以上讨厌保险甚至谈险色变将会成为历史,未来的人们会越来越喜欢保险,越来越离不开保险。


高净值客户的财富规划


保险就是骗子!

好大一叠合同纸,正、反面写的都是避责条款,挑刺文,签字画押后,你就是挨宰的羔羊,死定了。

尽管这样,我相信你一定从没认认真真的看完你参保的保险合同条文;即使偶尔有个别人看完了,也是糊里糊涂的,记不住上下文的,更何况很多条款你根本不懂,看不明就理,对了————这就是坑,保险公司事先找不良律师拟定了这埋满了地雷的合同,就等你来踩,你根本赢不了。

坑死你的不仅有推销员虚情假意的热情和媚笑,还有这大大小小的条款,层次有限受过特别培训的推销员,避重就轻对你含含糊糊的甜言蜜语一通,根本就是为骗签而签,但你希望兑现保单时,要么公司告知原推销员已离职,要么他本人矢口否认,死无对证,只能以合同为准。原来你买的是叫噱头的保险单名,而不是你想象的内容。

换种说法,保险公司敢和你单独商议服务内容,并根据双方协商拟定的合同条文签约吗?如果敢,那好,可以参保!


窗口4085


原因个人认为有四点

1.业务员的误导甚至欺骗

2.媒体报道

3.老百姓不了解保险

4.赔付条件苛刻

业务员的误导甚至欺骗

很多人几年前或更早时期购买的保险,购买时业务员说每年交多少钱多少年后返多少钱,有的人购买时间已经到了或提早去打听,发现产品功能与当初业务员所说的不符,或者购买的保障产品变成了投资理财型的产品,怒而投诉和退保。

媒体报道

老百姓买了保险,出险了找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以达不到赔付条件为由拒绝赔付。为维护自身权益打官司求助媒体,新闻报道广泛传播老百姓同样的新闻看多了自然而然认为保险不靠谱。

老百姓不了解保险

保险是复杂的金融产品,涉及合同法、医学、婚姻法、投资等知识,保险从业者不一定明白的问题何况非从业的老百姓。很多已经买了保险的人不知道自己买的保险具体内容是什么。

赔付条件苛刻

买保险是为了转移风险,保险公司作为风险承担者肯定会有门槛。看一下重疾险赔付条件之一(如图所示)。

终末期肾病(尿毒症)赔付条件:确诊后已经进行了至少90日的规律性透析治疗。有些患者透析治疗不到90日已经去世,按照合同是不赔付的。从情理上来说,有点不近人情,患者确诊后花费高昂医疗费治疗,身体及心里经受折磨与摧残,买了重疾险最后却人财一场空。谁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追梦人保


相对的来说,我是说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但是大概的情况,也就是这么个意思,我是想说什么呢?一般的来说这个行业里头大家可能都发现了,男的很少,大多数都是女的,在干为什么呢?因为男的去玩不去忽悠去解释咱们的老百姓都以为你是骗子,反过来作为女性去做保险就比较好干,那小嘴一般啊一个痘痘痘痘什么的就能忽悠忽悠一个单子到手了,而且还有一个行业内的一个不可告人,这个秘密就是好多女的,其实并不太年轻三十多四十多五十多胜率六十多的。专门找一些个个体户啊,不是他有钱的,有一些小钱的,然后我一购物的呀,又上床啊,一个单子就到手了,所以说好多保险公司的老娘们呢,特别的能干每个月都有单子这个秘密被我揭穿了,时间就这么回事儿,你想想作为一个男人,你跟谁上床想说说你一个男人去跑很难很难的太难了。所以说一个女的长得再丑,只要肯和别人去上床每个月就可以有单子。这个不要脸的行业就这么回事儿,只不过就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谁也不去捅破罢了。


阿信美食园


在我们国家,整个保险行业之所以总让人感觉他们是骗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保险公司在销售环节与之后的理赔、售后环节严重脱节,最后的结果总让人感觉不可信,以至于很多人对于保险有了抵触心理。车险还好点,买完之后就可以放心的开车,不用担心交通事故中的小刮小蹭,只要事故责任分明,没有争议,基本不用担心事后赔付问题。中国人都很讨厌保险,却还相继买车险?甚至“谈险色变”?

保险公司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逐渐壮大。最关键就是依赖着销售部门不断的创收业绩,只有销售部门能够卖出更多的保险,保险公司才能够安安稳稳的生存下去。这个时候卖保险的销售人员就会竭尽所能的去宣传,去吹捧,将事故出现后保险公司赔付流程迅速、赔付金额高昂等等当作吹嘘的资本,以至于很多消费者信以为真,稀里糊涂就把保险买到手。为啥保险公司“这也不赔,那也不赔”,大家还相继购买?

理赔的时候才知道有“免责条款”?

现如今很多保险公司在培训销售人员的时候,其课程内容也会比较夸张,主张从亲朋好友入手,利用死缠烂打的方式,将每一丝的机会都利用起来;于是你就会发现,很久没有联系过的“亲戚朋友”,看到或是听到你买车的消息,突然间联系你,有时候甚至亲自登门拜访,主动提出让你购买保险,当你不耐烦告诉他们在别处买过保险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死缠烂打,让你下一年保险考虑他们公司。

最后当消费者买完保险出现事故之后,需要到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的时候,如果事故没有丝毫争议,他们地确赔付的相当利索;如果保险事故有丝毫争议,负责理赔的工作人员将会搬出他们公司的免责条约,让消费者手里的救命稻草变成一盆冷水。最关键的问题就出在这里,销售人员在售卖保险的时候,对于保险条款中的免责条款只字不提,等到理赔的时候才会告知有哪些情况保险公司免责。

结语

有时候真的是,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让人感觉保险就像是一场骗局。这种矛盾的行为,让很多人病垢“这个不赔,那个不赔”,从而对保险失去信任。保险公司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如果想扭转他们的公众形象,除了加强对保险销售人员的培训之外,还要在消费者购买保险的时候,将免责条款讲清楚,大家对保险公司还有什么不同看法?欢迎大家留言吐槽!


董师爷说


基于我之前的在保险的从业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 关于保险的留言太多

在中国有很多关于保险的流言,比如保险都是骗人的最流行。很多人只知道保险是骗人的,但根本不清楚是谁被骗了?被骗了什么?一棍子打死一片。我们现在来分析这句话,说这话的人可能他买了保险,但不清楚他买的保险的保障内容具体是什么,只知道我买了,出了问题保险公司就应该赔。到出了事情,去找保险公司,想去报销药费,但自己买的是理财型的保险,报不了。于是就大骂保险公司骗人。还有一种就是保险业务员追着去让他买,他不买,等到生病了,或有过病历了,才想起来,火急火燎地去找业务员,业务员告诉他不能买了,这时候他一听就说,你们保险是骗人的。实际上,在大家听到一个案例的时候,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什么都清楚了。不要信谣传谣。

2. 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很多保险业务员,本着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味地强推强卖,导致很大一部分人一接到保险的电话立马挂掉。还有一部分保险业务员在发展业务的时候,笑脸相迎,你的事就是他的事,让你感觉好像捡了个大便宜,而一旦你交钱了,态度立马从80度降到20度,甚至在你买入以后,对你不闻不问,这样也导致很多人的不满。要成为一个专业的保险业务员,过硬的保险知识,良好的从业态度都是不可缺的。

3. 保险知识普及还不够

这部分是我们每一个自然人要去学习和加强的。

理性的去看待保险,结合自身的健康及经济状况去选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才是正道,保险没有那么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