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的丧葬习俗考究

在农村,最重要的莫过于办白事了,比之结婚寿庆更叫人重视,因为这件事拖不得等不得更瞒不得。在小塆如果老了人,几乎是全村所有人的大事,即便在外的人也必须赶回,毕竟家家都有老人,个个都有这么一遭,于是全塆男女老少齐上阵,踏踏实实把事办完。而像我们这样的大塆场,老了人便没有这般大动静,在外的人也自然不用赶回来。老的人如果年纪不到六十岁,当然是悲痛的,更多的是惋惜,在人心中多少有点不很尊重,言语中多将死言之为“jiao了(读二声)”,办起事来也少了些张扬,而七八十岁的老人死了,便称为“过世”,白事成为“白喜事”,后人少些悲痛多了欢愉,再热闹风光也没人说什么,所谓花红孝子是也。对于久病在床的,后人简直是解脱了。自己也四十多了,这些年也没外出,总在塆里生活,也见了百多人死亡,对其中的习俗多少有些了解,有必要写出来,让大家分享另一种家乡风情。

家里老了人,要放鞭炮,也算个信号,让塆里人晓得。接下来就是请水,塆里都是从塆前的老水井请水,因为死者是呷塆里井水长大并变老的,井水是圣洁干净的,用熟悉的井水擦试身体,灵魂易得到安息,有些塆是从塘里或溪里请水。请水一般有几个人,都是自家屋里和塆里帮忙的去办,亲人们不参加。请一位老者持面铜锣带路,提醒旁人让路,妖邪站边,有人拿把水壶跟着。到水井了,主持的念念有词,点香鸣炮之后,用水壶灌满装起再返回,又是铜锣开道,一行人不得回头。把洁净的井水请回后,有专人给死者擦拭身子,有时是儿女亲自做,我祖母过世时是母亲与姑姑做的,如果请别人干,事后是要包礼感谢的,一般是个工钱。擦拭后,就给死者穿寿衣,这个是有讲究的。寿衣太多是死者先前准备好的,有好几种颜色,一般穿七件,年岁高的有穿十一件的,都是单数,而且上衣比裤子总多两件,如上七下五,上九下七。最后是青色寿鞋,全部穿好后,就抬起放在门板上,用麻绳系住双手与腰,盖有一张毯子或布,上摆有一张桌子,以防诈尸,如果是女人,桌子上便放有倒扣的米塞,上面再放坡块镜子和剪刀。门板脚头点有桐油灯芯,现在都是风吹不灭的长命蜡烛,一直亮着,有后人时不时添香不熄,一切都是给死者照亮去地府的路的。此时起,后人得轮流守灵,总之不能没人陪着,要招呼前来看灵的亲友们。否则是极不孝顺的,即使吃饭也得轮着。

这时亲人与组长们聚在一起,商量一些事情,最紧要的是请个地师,也就是风水先生,择穴查日子都要赶紧进行,这是确定后事安排的前提,一切都由地师决定。不管平时信不信这个,这个时候都要信了,谁也不敢马虎。地师是要花钱请的,从第一次来到上山,有几天就几天工资。许多人请父亲看地,也有许多人不请,这个无所谓,相信你的自然请,不相信你的不要钱也不会请!

接下来就是“听孝”了,由死者的儿子与孙子去满湾听孝,腰间系条草绳,别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这个时候,不管孝子年多大官多大都得挨家挨户去听孝,这是给死者赔罪,祈求别人谅解,一切恩怨到此结束。听孝即是见到塆里的人就得下跪,不管对方年纪与辈分,而且态度虔诚。一见孝子们挨个跪下,对方都会赶紧扶起,并询问后事怎么安排,哪天出殡什么的,孝子都一一作答。在湾里听完孝后,就给亲友听孝了,现在一般都是打电话通知了,省了奔走的劳累,但如是母亲去世,娘家必须登门去告之,这叫奔丧。

农村大多建有公用大厅屋,死者都会被抬到大厅屋里,这叫“进火”,也叫收殓,在大厅屋里办事场所大人多热闹。早有人将棺材抬到大厅屋里了,开始上漆,即使早漆好的,也要上层新漆。这次有皇伯母过世我正从哲桥来,被“大走动”细屋里组长有武满安排,抬尸体进火。抬尸体进火是四个人,各端门板一角,有后人打伞抱着逝者相片走在前面,这个多是孙子,尸体头脚也有人打着黑伞遮住日光,因为阳气太盛。走到大厅屋有固定路线,总之不能从大门进,都是从大厅屋侧门进,再从大门抬出去,这叫“死人抬出”。后边有人打鞭炮跟着,不能够熄火。也有例外,象这次进火,不但不准鸣炮连哭都不行,这与逝者过世的时辰有关联,不能惊动天地。抬尸体进火,要平稳不能左颠右摆,更不能让尸体从门板上滚下来,所以要慢。抬尸体进火的四个人都有主家包的礼,不多是个意思,这次我收到了三十块钱。

到大厅屋后就是入棺了,将门板放在棺材边上,有人稳住门板,又有几个人用手将尸体抬进棺里,这时棺材里已装了房石灰并用烧纸隔开。抬进棺材的时候,我看到了有皇伯母那比雪还白的满头白发,有点耀眼,眼晴紧闭,嘴巴微张,可能是没牙齿的缘故无法闭合,尸体很凉,犹如摸到冰块。尸体放进了棺里要注意两点,一个死者的头朝里,双脚抵住棺椁板,这叫“顶天立地”,头部必须居中,不能左不能右,一公分都不行,有专人用稻草丈量,对这个后人很看重,认为左了或右了对后人不利,得用烧纸垫好。接着将逝者早些时捆住手的绳子、腰带鞋带解掉,之后放入逝者生前所用的物品,女人的镜子梳子是少不了的,还有字牌收音机什么的,还有用布包的米团,最重要的是要放入毫子(硬币),将纸币塞进逝者双手,预带带钱投胎,来世不愁吃穿,然后用两张白纸盖住身子。再就是往里面倒石灰了,这些石灰都是上等灰,雪白的,都是多年前就准备好的。石灰只能倒在头部以下部分,头部用烧纸摆满,以使凭吊的亲人看最后一眼。石灰一直倒满至棺沿,上面再分三行盖以烧纸,象盖瓦一样叠着放。这一切弄好后,就抬起棺盖放在上面,但不能盖紧,那要等另个吉时叫和尚们封棺。后来查了下书,进火不能哭是有说法的,怕眼泪滴到尸体上,对哭者不利,只是没人解释得通。《杂病广要》_骨蒸篇里有一句话:骨蒸病者……其源皆由……或临尸哭泣,尸气所感,邪气一生,流传五脏,蠹食伤心,虽有诸候,其实不离乎心阳肾阴也。就是说 , 容易导致疾病生成 ,看来古人还是讲科学的。

耒阳的丧葬习俗考究

耒阳的丧葬习俗考究

耒阳的丧葬习俗考究

同时主家请来的扎孝堂的师傅开始布置灵堂了。之前塆里都是请别塆的人来干,这十来年塆里都是大叔有恒先生干这行,也叫跑堂,包括吃饭打菜(上菜)在内。原来的灵堂布置很费时费力,一切都要亲自动手裁纸劈蔑糊祷,还不好看,现在都是现成的不锈钢架子,拼上就成了,省时省力又美观大方。这一行也辛苦,但收入还是可观的,一场白事下来少则一两千,多则两三千块,就那么三四天。

还有厨师也开始工作了,开菜单什么的。一切都为后两天的热闹准备着。

耒阳的丧葬习俗考究


追悼会的第二天就是出殡的时间,至于具体什么时间,那得听地师的安排,一般地师会把写有开金殿、封棺、出殡及下葬具体时辰的课单贴在大厅屋里,一切遵照就行了。这次有皇伯母的下葬时辰为午时,即今天的十一点至一点之间。我看了一下,开金殿时辰为十八日已时,而这次挖机是十九日,这种不重视的态度是不对的。要不就不动地师,要动就应重视。当然不是说地师查的日子就是金科玉律,百分百应验,毕竟信之则有不信则无。地师查日子也是费番心血的,看似简单,其实之间的推演是伤脑的,必须照顾方方面面,要不买本历书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任意更改时辰,是对地师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也浪费了那几百块钱师傅钱。略懂风水的人都知道,时辰的重要性超过日子的重要性,无好日但有好时是不怕的,如果能幸运地碰上“贵登天门时”,致使日子再差,也百无禁忌。有些出殡时间查在凌晨三四点,我也碰过,如是雨雪天气,那真叫苦,个个骂娘,包括金杠,礼生一干人等,孰不知地师的苦心,谁愿意大半夜受罪呢?


耒阳的丧葬习俗考究


金杠一般会在出殡时间的前个把小时聚到大厅屋里,从厅屋阁楼及梁上放下抬棺的龙杠、大小柩及篙子,撤去灵堂,用大绳绑好棺。绑棺是个技术活,既要紧固又要灵活,千万不能拗着,否则下葬要抽不出绳就麻烦了。今天的棺就没绑好,太松了,摇晃不定压向一边。我抬了二十几年棺,还没学会绑棺,因为从没亲手绑过,都是老手们绑的。家乡把出殡抬棺出大厅屋这一刻叫“发引”,吉时一到,鞭炮一响,金杠们喊一声“起”,随着孝子孝女们的哭丧声,伴着乐队礼生的锣鼓声,就出了大厅屋。本来抬棺是十六个金杠,但“打出丧”只能八个人,前后各四人,不过另八个金杠也得到场,帮忙起棺,抽凳,扛凳扛小柩。八个人出柩很辛苦,因为高矮不同,上下阶子等原因,如果压着了,真的很重,压得脸青流汗,甚至挪不动步,这就是传说中的“当煞”,说阴气重。

八个金杠抬出后要放在路上等候,到吃完饭或吉时再抬,这个就叫“打出丧”。打出丧停棺的地点是固定的,几十年如此,如果埋葬地点在村南或村西,出丧就打在塆中间路上坡老坛山外的一宽阔处,原来正对十组公厅屋,现在是雪峰先生的老家。如果埋葬在村东,出丧就打在鲫鱼塘马路的宽阔处。今天葬在村东的蚌丝坳,本来出丧应打在鲫鱼塘,可十年前,塆里的一些自认为有头脸的人家居然绕道抬棺,从永济街上经过,目的是显摆下,有什么显摆的?显摆一下就长脸了在人心中地位提高了?做人还是低调点好,否则从半空跌下摔得更重!我祖母过世就没绕道永济街。当然绕道街上也可以,毕竟历史上永济街是泮塘边的范围,不算“侵权”。不过这一绕道起码多了四五里路!金杠自然更辛苦了,主家的铳也得多打许多。绕道永济街,出丧就打在萝坳上,现在秋元先生家旁边。

在打出丧这两个小时间内,先用早餐,就是吃大锅粥。吃完粥后,礼生要举行“点主”等仪式,金杠则要准备抬棺的东西搓草绳,两个一组,一个搓一个递,搓草绳也有讲究,分“男左女右”方向搓。但现在不搓草绳了,改用麻袋,割开套上去就能用了,既简单又方便还牢固。


耒阳的丧葬习俗考究


根据下葬时间的不同,有吃完午饭送上山的,也有送上山后再吃饭的,今天是送上山再吃饭。打出丧到二次抬棺,和尚要身披袈裟围棺念经点煞水,还要杀公鸡飞丧。由于路程的远近,抬棺过程中,礼生会想出个“上路祭”的办法,就是在路上停歇,用抬花上的三牲上祭,这样金杠们可以歇会喘口气。这个习俗与别的地方尤其北方地区不同,那些地方在抬棺的过程中不能让棺落地,否则会认为是老人要葬在这儿。但抬棺过程中一直不歇抬到墓地也是常有,十年前我曾抬过最远的一次棺,住在城里的有梅过世了,从武装部一直抬到烈士陵园上车,七八里远,再从水管站抬到对门坳,又是四五里远,中间没换人没停歇,那次是最辛苦的。路祭分为三五七祭,这个视路程而定,在那停由棺前面的抬花决定,多选择平坦宽阔之处。上祭过程中,有人敬烟表示感谢。


耒阳的丧葬习俗考究


抬棺过程中,孝子们及代告(多由逝者大侄儿担任)要跪接,长孙或长曾孙执系有长白纸条的皤子走在前面,另外的逝者头像及点主盒位也由其它孙子捧着,并打黑伞遮住。前面的走得快慢,直接影响金杠们的辛苦程度。现在抬棺都很文明,一切由平稳慢为原则,贴棺抬的四个人要有经验,会“别牛”,是抬棺质量的保证。听说过去就不一样了,有些人自恃有把子蛮力,乱撬乱别,有好路偏别着你走坏路,上坡故意拖,下坡故意冲,总之常出事端风波。

好不容易抬到坟地,早有挖金殿的在地师的指挥下用麻杆烧暖为了坑,地师也把阴地契一并烧好在坑内,当然也要杀鸡滚坑。

吉时一到便下葬,地师先定好向分好金,一声令下四角下土,地师边念安葬口诀,其实也是保佑逝者与生者的好词好句。边填土边放鞭炮,路上剩下的所有鞭炮此时都得一块放了,不能带回。所有送葬的人都要下白,不可回头离开。捧相片与盒子的两个孙子将相片与盒子贴身反转,并沿原路返回,不可抄近路,否则逝者回家看看时找不到来路。


耒阳的丧葬习俗考究


到这时候,白事算完成了,辛苦的孝子们可以轻松歇口气了。可请来做事的人任务还很重,要收拾碗筷桌凳。现在好多了,都是湾里办的桌凳,原先要满塆去借,打上字号在白事完成后又去送,场面大的百几十户人家的桌凳要借遍,辛苦可想而知。当然,在晚上主家仍会用剩菜剩饭感谢一下帮忙的人。

到这会,白事才算结束了。至于接连三天去坟上生火陪逝者则是孝子们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