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的喪葬習俗考究

在農村,最重要的莫過於辦白事了,比之結婚壽慶更叫人重視,因為這件事拖不得等不得更瞞不得。在小壪如果老了人,幾乎是全村所有人的大事,即便在外的人也必須趕回,畢竟家家都有老人,個個都有這麼一遭,於是全壪男女老少齊上陣,踏踏實實把事辦完。而像我們這樣的大壪場,老了人便沒有這般大動靜,在外的人也自然不用趕回來。老的人如果年紀不到六十歲,當然是悲痛的,更多的是惋惜,在人心中多少有點不很尊重,言語中多將死言之為“jiao了(讀二聲)”,辦起事來也少了些張揚,而七八十歲的老人死了,便稱為“過世”,白事成為“白喜事”,後人少些悲痛多了歡愉,再熱鬧風光也沒人說什麼,所謂花紅孝子是也。對於久病在床的,後人簡直是解脫了。自己也四十多了,這些年也沒外出,總在壪裡生活,也見了百多人死亡,對其中的習俗多少有些瞭解,有必要寫出來,讓大家分享另一種家鄉風情。

家裡老了人,要放鞭炮,也算個信號,讓壪里人曉得。接下來就是請水,壪裡都是從壪前的老水井請水,因為死者是呷壪裡井水長大並變老的,井水是聖潔乾淨的,用熟悉的井水擦試身體,靈魂易得到安息,有些壪是從塘裡或溪裡請水。請水一般有幾個人,都是自家屋裡和壪裡幫忙的去辦,親人們不參加。請一位老者持面銅鑼帶路,提醒旁人讓路,妖邪站邊,有人拿把水壺跟著。到水井了,主持的唸唸有詞,點香鳴炮之後,用水壺灌滿裝起再返回,又是銅鑼開道,一行人不得回頭。把潔淨的井水請回後,有專人給死者擦拭身子,有時是兒女親自做,我祖母過世時是母親與姑姑做的,如果請別人幹,事後是要包禮感謝的,一般是個工錢。擦拭後,就給死者穿壽衣,這個是有講究的。壽衣太多是死者先前準備好的,有好幾種顏色,一般穿七件,年歲高的有穿十一件的,都是單數,而且上衣比褲子總多兩件,如上七下五,上九下七。最後是青色壽鞋,全部穿好後,就抬起放在門板上,用麻繩繫住雙手與腰,蓋有一張毯子或布,上擺有一張桌子,以防詐屍,如果是女人,桌子上便放有倒扣的米塞,上面再放坡塊鏡子和剪刀。門板腳頭點有桐油燈芯,現在都是風吹不滅的長命蠟燭,一直亮著,有後人時不時添香不熄,一切都是給死者照亮去地府的路的。此時起,後人得輪流守靈,總之不能沒人陪著,要招呼前來看靈的親友們。否則是極不孝順的,即使吃飯也得輪著。

這時親人與組長們聚在一起,商量一些事情,最緊要的是請個地師,也就是風水先生,擇穴查日子都要趕緊進行,這是確定後事安排的前提,一切都由地師決定。不管平時信不信這個,這個時候都要信了,誰也不敢馬虎。地師是要花錢請的,從第一次來到上山,有幾天就幾天工資。許多人請父親看地,也有許多人不請,這個無所謂,相信你的自然請,不相信你的不要錢也不會請!

接下來就是“聽孝”了,由死者的兒子與孫子去滿灣聽孝,腰間繫條草繩,別人一看就知道怎麼回事。這個時候,不管孝子年多大官多大都得挨家挨戶去聽孝,這是給死者賠罪,祈求別人諒解,一切恩怨到此結束。聽孝即是見到壪裡的人就得下跪,不管對方年紀與輩分,而且態度虔誠。一見孝子們挨個跪下,對方都會趕緊扶起,並詢問後事怎麼安排,哪天出殯什麼的,孝子都一一作答。在灣裡聽完孝後,就給親友聽孝了,現在一般都是打電話通知了,省了奔走的勞累,但如是母親去世,孃家必須登門去告之,這叫奔喪。

農村大多建有公用大廳屋,死者都會被抬到大廳屋裡,這叫“進火”,也叫收殮,在大廳屋裡辦事場所大人多熱鬧。早有人將棺材抬到大廳屋裡了,開始上漆,即使早漆好的,也要上層新漆。這次有皇伯母過世我正從哲橋來,被“大走動”細屋裡組長有武滿安排,抬屍體進火。抬屍體進火是四個人,各端門板一角,有後人打傘抱著逝者相片走在前面,這個多是孫子,屍體頭腳也有人打著黑傘遮住日光,因為陽氣太盛。走到大廳屋有固定路線,總之不能從大門進,都是從大廳屋側門進,再從大門抬出去,這叫“死人抬出”。後邊有人打鞭炮跟著,不能夠熄火。也有例外,象這次進火,不但不準鳴炮連哭都不行,這與逝者過世的時辰有關聯,不能驚動天地。抬屍體進火,要平穩不能左顛右擺,更不能讓屍體從門板上滾下來,所以要慢。抬屍體進火的四個人都有主家包的禮,不多是個意思,這次我收到了三十塊錢。

到大廳屋後就是入棺了,將門板放在棺材邊上,有人穩住門板,又有幾個人用手將屍體抬進棺裡,這時棺材裡已裝了房石灰並用燒紙隔開。抬進棺材的時候,我看到了有皇伯母那比雪還白的滿頭白髮,有點耀眼,眼晴緊閉,嘴巴微張,可能是沒牙齒的緣故無法閉合,屍體很涼,猶如摸到冰塊。屍體放進了棺裡要注意兩點,一個死者的頭朝裡,雙腳抵住棺槨板,這叫“頂天立地”,頭部必須居中,不能左不能右,一公分都不行,有專人用稻草丈量,對這個後人很看重,認為左了或右了對後人不利,得用燒紙墊好。接著將逝者早些時捆住手的繩子、腰帶鞋帶解掉,之後放入逝者生前所用的物品,女人的鏡子梳子是少不了的,還有字牌收音機什麼的,還有用布包的米團,最重要的是要放入毫子(硬幣),將紙幣塞進逝者雙手,預帶帶錢投胎,來世不愁吃穿,然後用兩張白紙蓋住身子。再就是往裡面倒石灰了,這些石灰都是上等灰,雪白的,都是多年前就準備好的。石灰只能倒在頭部以下部分,頭部用燒紙擺滿,以使憑弔的親人看最後一眼。石灰一直倒滿至棺沿,上面再分三行蓋以燒紙,象蓋瓦一樣疊著放。這一切弄好後,就抬起棺蓋放在上面,但不能蓋緊,那要等另個吉時叫和尚們封棺。後來查了下書,進火不能哭是有說法的,怕眼淚滴到屍體上,對哭者不利,只是沒人解釋得通。《雜病廣要》_骨蒸篇裡有一句話:骨蒸病者……其源皆由……或臨屍哭泣,屍氣所感,邪氣一生,流傳五臟,蠹食傷心,雖有諸候,其實不離乎心陽腎陰也。就是說 , 容易導致疾病生成 ,看來古人還是講科學的。

耒陽的喪葬習俗考究

耒陽的喪葬習俗考究

耒陽的喪葬習俗考究

同時主家請來的扎孝堂的師傅開始佈置靈堂了。之前壪裡都是請別壪的人來幹,這十來年壪裡都是大叔有恆先生幹這行,也叫跑堂,包括吃飯打菜(上菜)在內。原來的靈堂布置很費時費力,一切都要親自動手裁紙劈蔑糊禱,還不好看,現在都是現成的不鏽鋼架子,拼上就成了,省時省力又美觀大方。這一行也辛苦,但收入還是可觀的,一場白事下來少則一兩千,多則兩三千塊,就那麼三四天。

還有廚師也開始工作了,開菜單什麼的。一切都為後兩天的熱鬧準備著。

耒陽的喪葬習俗考究


追悼會的第二天就是出殯的時間,至於具體什麼時間,那得聽地師的安排,一般地師會把寫有開金殿、封棺、出殯及下葬具體時辰的課單貼在大廳屋裡,一切遵照就行了。這次有皇伯母的下葬時辰為午時,即今天的十一點至一點之間。我看了一下,開金殿時辰為十八日已時,而這次挖機是十九日,這種不重視的態度是不對的。要不就不動地師,要動就應重視。當然不是說地師查的日子就是金科玉律,百分百應驗,畢竟信之則有不信則無。地師查日子也是費番心血的,看似簡單,其實之間的推演是傷腦的,必須照顧方方面面,要不買本曆書就萬事大吉了!所以任意更改時辰,是對地師勞動成果的不尊重,也浪費了那幾百塊錢師傅錢。略懂風水的人都知道,時辰的重要性超過日子的重要性,無好日但有好時是不怕的,如果能幸運地碰上“貴登天門時”,致使日子再差,也百無禁忌。有些出殯時間查在凌晨三四點,我也碰過,如是雨雪天氣,那真叫苦,個個罵娘,包括金槓,禮生一干人等,孰不知地師的苦心,誰願意大半夜受罪呢?


耒陽的喪葬習俗考究


金槓一般會在出殯時間的前個把小時聚到大廳屋裡,從廳屋閣樓及樑上放下抬棺的龍槓、大小柩及篙子,撤去靈堂,用大繩綁好棺。綁棺是個技術活,既要緊固又要靈活,千萬不能拗著,否則下葬要抽不出繩就麻煩了。今天的棺就沒綁好,太鬆了,搖晃不定壓向一邊。我抬了二十幾年棺,還沒學會綁棺,因為從沒親手綁過,都是老手們綁的。家鄉把出殯抬棺出大廳屋這一刻叫“發引”,吉時一到,鞭炮一響,金槓們喊一聲“起”,隨著孝子孝女們的哭喪聲,伴著樂隊禮生的鑼鼓聲,就出了大廳屋。本來抬棺是十六個金槓,但“打出喪”只能八個人,前後各四人,不過另八個金槓也得到場,幫忙起棺,抽凳,扛凳扛小柩。八個人出柩很辛苦,因為高矮不同,上下階子等原因,如果壓著了,真的很重,壓得臉青流汗,甚至挪不動步,這就是傳說中的“當煞”,說陰氣重。

八個金槓抬出後要放在路上等候,到吃完飯或吉時再抬,這個就叫“打出喪”。打出喪停棺的地點是固定的,幾十年如此,如果埋葬地點在村南或村西,出喪就打在壪中間路上坡老壇山外的一寬闊處,原來正對十組公廳屋,現在是雪峰先生的老家。如果埋葬在村東,出喪就打在鯽魚塘馬路的寬闊處。今天葬在村東的蚌絲坳,本來出喪應打在鯽魚塘,可十年前,壪裡的一些自認為有頭臉的人家居然繞道抬棺,從永濟街上經過,目的是顯擺下,有什麼顯擺的?顯擺一下就長臉了在人心中地位提高了?做人還是低調點好,否則從半空跌下摔得更重!我祖母過世就沒繞道永濟街。當然繞道街上也可以,畢竟歷史上永濟街是泮塘邊的範圍,不算“侵權”。不過這一繞道起碼多了四五里路!金槓自然更辛苦了,主家的銃也得多打許多。繞道永濟街,出喪就打在蘿坳上,現在秋元先生家旁邊。

在打出喪這兩個小時間內,先用早餐,就是吃大鍋粥。吃完粥後,禮生要舉行“點主”等儀式,金槓則要準備抬棺的東西搓草繩,兩個一組,一個搓一個遞,搓草繩也有講究,分“男左女右”方向搓。但現在不搓草繩了,改用麻袋,割開套上去就能用了,既簡單又方便還牢固。


耒陽的喪葬習俗考究


根據下葬時間的不同,有吃完午飯送上山的,也有送上山後再吃飯的,今天是送上山再吃飯。打出喪到二次抬棺,和尚要身披袈裟圍棺唸經點煞水,還要殺公雞飛喪。由於路程的遠近,抬棺過程中,禮生會想出個“上路祭”的辦法,就是在路上停歇,用抬花上的三牲上祭,這樣金槓們可以歇會喘口氣。這個習俗與別的地方尤其北方地區不同,那些地方在抬棺的過程中不能讓棺落地,否則會認為是老人要葬在這兒。但抬棺過程中一直不歇抬到墓地也是常有,十年前我曾抬過最遠的一次棺,住在城裡的有梅過世了,從武裝部一直抬到烈士陵園上車,七八里遠,再從水管站抬到對門坳,又是四五里遠,中間沒換人沒停歇,那次是最辛苦的。路祭分為三五七祭,這個視路程而定,在那停由棺前面的抬花決定,多選擇平坦寬闊之處。上祭過程中,有人敬菸表示感謝。


耒陽的喪葬習俗考究


抬棺過程中,孝子們及代告(多由逝者大侄兒擔任)要跪接,長孫或長曾孫執繫有長白紙條的皤子走在前面,另外的逝者頭像及點主盒位也由其它孫子捧著,並打黑傘遮住。前面的走得快慢,直接影響金槓們的辛苦程度。現在抬棺都很文明,一切由平穩慢為原則,貼棺抬的四個人要有經驗,會“別牛”,是抬棺質量的保證。聽說過去就不一樣了,有些人自恃有把子蠻力,亂撬亂別,有好路偏彆著你走壞路,上坡故意拖,下坡故意衝,總之常出事端風波。

好不容易抬到墳地,早有挖金殿的在地師的指揮下用麻桿燒暖為了坑,地師也把陰地契一併燒好在坑內,當然也要殺雞滾坑。

吉時一到便下葬,地師先定好向分好金,一聲令下四角下土,地師邊念安葬口訣,其實也是保佑逝者與生者的好詞好句。邊填土邊放鞭炮,路上剩下的所有鞭炮此時都得一塊放了,不能帶回。所有送葬的人都要下白,不可回頭離開。捧相片與盒子的兩個孫子將相片與盒子貼身反轉,並沿原路返回,不可抄近路,否則逝者回家看看時找不到來路。


耒陽的喪葬習俗考究


到這時候,白事算完成了,辛苦的孝子們可以輕鬆歇口氣了。可請來做事的人任務還很重,要收拾碗筷桌凳。現在好多了,都是灣裡辦的桌凳,原先要滿壪去借,打上字號在白事完成後又去送,場面大的百幾十戶人家的桌凳要借遍,辛苦可想而知。當然,在晚上主家仍會用剩菜剩飯感謝一下幫忙的人。

到這會,白事才算結束了。至於接連三天去墳上生火陪逝者則是孝子們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