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雲霧——舌尖上的蹀躞之香

回溯千年歷史,最耀眼的莫過於帝王之家。有清一代,江南富庶,更造就盛世繁華。宮闈之事,歷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極盡奢華的宮廷筵宴“萬壽宴”,更是充分體現出華夏民族以食為天的特質。

所謂萬壽宴,乃是清朝帝王的壽誕宴,滿漢全席六種宴席之一。最為著名的便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壽宴,可謂是耗百萬之資財,窮中華之物力。席間,后妃親王,文武百官等皆進獻奇珍壽禮,祝壽納福。萬壽宴能夠如此吸睛,關鍵仍在其不可勝數的名食美饌。菜餚之首乃是麗人獻茗——廬山雲霧。

由此可見,茶文化在中華文化史上地位之舉足輕重。那麼,接下來筆者將介紹廬山雲霧這道傳統名茶,一探皇室究竟為何對其青睞有加。

廬山雲霧茶古稱“聞林茶”,屬綠茶的一種,產自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因廬山氣候溫和溼潤,雲騰雨蒸,霧氣繚繞,少有陽光直射,故品質獨特卓絕,素有“六絕”之美名: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亦因“味醇、色秀、香馨、湯清”八字而久負盛名,被譽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陳封懷《廬山雲霧茶》詩讚曰:“匡廬雲霧繞天空,名茶育出此山中。陸羽未嘗真風味,紅袍原在月輪風”。

聽聞此詩,筆者腦海中漸漸浮現出這樣一幅情景:明月疏影,暗香浮動,攜一二好友,聽古琴之聲,吟誦詩賦,對飲香茗,豈不快哉!

廬山雲霧——舌尖上的蹀躞之香

一、雲霧檟蔎,風華千載

廬山種茶始於漢朝,據明代《廬山志》記載,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梵宮佛寺多達三百餘座,僧侶們攀登巘崿,採集野茶,並在白雲深處開掘嵦峪,栽種茶樹,炮製茶葉,謂之“禪茶”。有人或許對此大為不解,這些僧人為何如此嗜茶並甘願為之冒險呢?從後世的陸羽所著《茶經》中所云“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我們可以知道,禪茶是“正、清、和、雅”之化身,且茶有提神、消食、修身養性、清心寡慾的功效,最宜修行之人,因此僧人自然對它愛不釋手,願冒著生命危險採茶。

自魏晉以降,廬山已成為佛教勝地之一,常有詩人名士到訪,或遊覽,或隱居,亦留下眾多涉茶詩文。中唐詩人白居易作《春遊西林寺》:“二月匡廬北,冰雪始消釋。陽叢抽茗芽,陰竇洩脈泉。熙熙風土暖,藹藹雲嵐積。散作萬壑春,凝為一氣碧”,描繪早春時節茶芽萌發之景。廬山雲霧茶最初為野生茶,東晉時東林寺名僧慧遠大師居於此地講授佛學,將其改造為家生茶。

相傳他以此茶款待好友陶潛、陸元德,“話茶吟詩,敘事談經,通宵達旦”。《廬山新志》載:“雲霧茶,山僧難於自給,取諸崖壁間,撮土種茶一二區,然山峻高極卑弱,歷冬四周茅苫之,屆端陽始採,培成呼雲霧茶”。於此鍾靈毓秀、負氣含靈之地培植,怎會不出好茶?而種茶之艱難,亦可見此茶之珍貴。

兩宋時期,廬山茶已遐邇聞名,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被列為“貢茶”。而“廬山雲霧”一名,最早見於明《廬山志》中,雲霧茶亦從此時起開始大量生產。明清兩代商品經濟繁榮發展,茶成為主要外銷貨物之一,自然受到人們重視,文人墨客寫雲霧茶的詩也愈加多了起來。

明末方拱乾《東古山摘茶》雲:“摘不敢盈甲,啜不敢盈唇。烹則瀑下泉,焙則花下薪。松風生碗端,回時已疑陳。色香非所居,遑以滋味論。山僧相視笑,山庵今日春”。清代易順鼎作《雲霧茶》:“匡山雲霧窟沉沉,聞有六朝僧未死。窟中產作雲霧茶,灝氣清英復無比......”

此時,茶之清雅顯然已成為高潔文士之志趣與化身。

廬山雲霧——舌尖上的蹀躞之香

二、名嵄麗川,茶香悠悠

廬山雲霧茶葉以鮮嫩為特色,芽肥綠潤,銀色白毫顯露,色翠液清,滋味濃厚,香幽如蘭,餘韻悠長。條索緊湊秀麗,葉底玉綠勻齊,香氣細膩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湯色清澈明亮,若以廬山泉水加以沖泡,滋味更加濃郁香醇。經過烘焙的成品茶是緊湊、飽滿、優雅的條帶狀,如翠玉般嫩綠且光滑的外表,茶芽模糊不清難以分辨,茶湯清且透亮,口感甜美,略帶茶葉所特有之澀味,香氣強烈而綿遠。如此香茶,自然受到王公貴族們的喜愛和追捧,被端上萬壽宴的餐桌也就不足為奇啦!

那為何雲霧茶的品質如此優良呢?這還需從廬山獨特的自然環境談起。廬山地處贛北,北依長江,南毗鄱陽湖(古稱彭蠡),重巒疊嶂,林木豐茂,山泉潺潺,霧氣蒸騰,恍若仙境。眾所周知,“高山雲霧出好茶”。廬山臨江帶湖,溫暖多雨,蒸騰的水汽囿於深幽峽谷之中,凝結成雲霧,遮蔽直射強光,形成大量漫射光,利於茶樹生長。

因終年霧氣籠罩,升溫比較遲緩,因此茶芽常在穀雨節氣過後萌發,此時正值霧氣最充足之時,因此葉芽極為鮮嫩芳香,正合北宋陳襄《古靈山試茶歌》“露牙吸盡香龍脂”一詩之意。

茶樹喜溫喜溼,廬山地處南方,且山勢高聳,寒流難以侵入,年溫差小,又因海拔高,故日溫差大,有利於茶葉中有機物的積累,增加咖啡鹼、氨基酸、茶多酚、芳香油等的含量,因此香氣濃郁持久。

廬山雲霧——舌尖上的蹀躞之香

三、千琢萬煉,始成珪璠

西晉陸雲《贈顧秀才詩》曰:“藻不雕樸,華不變淳。有斐君子,如珪如璠”。珪、璠,皆指美玉,亦是君子的象徵。璞玉須經過無數次打磨雕琢後才能成為美玉,廬山雲霧亦是如此,它的炮製工藝分為殺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條、搓條、撿剔、提毫、烘乾九道工序,繁瑣複雜,也正因如此,才能成為精品。

於4月底或五月初採摘鮮葉,置於陰涼處數小時後,放入鍋中炒至青氣散發,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起鍋置於簸盤內迅速抖散,在圓簸箕內用雙手迴轉滾揉,成條後,再次抖散。炒二青、理條、搓條均在鍋中進行,邊炒幹,邊成條,至八成干時將茶葉握入手中,以掌力使茶條相互摩擦,使茶芽茸毛豎起,白毫顯露,最後烘乾茶葉,稍經攤涼,裝罐收藏。

雲霧茶雖好,但更需“伯樂”賞識,不可胡亂沖泡,不然,豈非辜負了廬山的一番美意?廬山雲霧因外形“條索精壯”,故沖泡時採用“上投法”為佳。即先將85度開水衝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其景象也值得一觀:茶葉或迅速下沉,或徘徊緩下,或浮沉不定,舒捲遊動,被稱之為“茶舞”。好馬配好鞍,好茶配好壺。沖泡廬山雲霧以陶壺、紫砂為宜,一行一止之間,頗有文人清閒雅趣。

廬山雲霧——舌尖上的蹀躞之香

四、結語

廬山雲霧茶如其名,輕啜一縷幽香,便彷彿置身廬山浩渺雲煙之中,流連忘返。茶香悠悠,繞舌情柔,蹀躞而行。茶道精深,意蘊無窮,我們這般的俗世百姓飲茶,雖不見萬壽宴之精巧奢華,亦自有人間真味在。

參考文獻:

1. 雯萃.《廬山雲霧的茶史追溯》,《茶·健康天地》2011年 第5期

2. 蘇振華、周慧蘭.《廬山雲霧茶原產地名稱的法律保護》,九江師專學報2004年第3期

3.《匡廬奇甲秀天下,雲霧醇香益壽年》,中國普洱茶網

4.《廬山雲霧繞,茶香比幽蘭》,《農產品市場週刊》2017年第18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