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产业园:6次荣膺省级优秀园区

核心提示

东源于1998年开发首个供外商置业的工业园——仙塘工业园。此后,相继开发建设徐洞工业园、县城工业园、汇通工业园和蝴蝶岭工业城。2005年3月,东源在深圳盐田区的对口帮扶下,将徐洞工业区、仙塘工业区、汇通工业园和蝴蝶岭工业城进行整合命名为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2011年10月,园区被省认定为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尔后,园区更名为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共建园(下称东源产业园)。

东源产业园:6次荣膺省级优秀园区

东源产业园承载着全县工业腾飞的梦想。创办以来,园区坚持扩容提质、完善配套设施与主导产业招商“三箭齐发”,凭借区位、交通和产业等优势,吸引了众多外商前来投资兴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日臻完善,人气商机日益集聚,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核心区与主战场,引领全县都市经济发力快跑和全域全面融湾的龙头与引擎。

成效篇

实现“城园互动、产城融合”发展

东源产业园创办以来,立足县情实际与优势,站在全国、全省经济发展大格局与大趋势,确立园区发展目标、产业方向、发展路径与发展路线图。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紧扣经济发展新常态,审时度势,抢抓盐田区对口帮扶及产业共建的机遇,以推动产业园扩容提质为载体,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制定出台一揽子招商优惠政策,努力创新招商选资模式,致力引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物流、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实现了“城园互动、产城融合”发展。

东源产业园:6次荣膺省级优秀园区

东源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截至目前,产业园建成区9.7平方公里,成功引进企业136家,合同投资总额175亿元,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型建材、现代物流等为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经过不懈深耕,东源产业园结出了累累硕果: 园区从2011年开始6次获评省级优秀园区(其中2011年至2014年连续4年获评),连续3年被省环保厅获为环保优秀园区 ,共获得省扩能增效奖励资金1.03亿元。2018年实现园区工业增加值32.60亿元、园区纳税4.60亿元,分别增长6.1%、21.1%;园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43家。

成效一: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实现提效破局

10月12日,由广东林安物流集团(下称林安集团)计划投资33亿元建设的林安(河源)智慧物流产业园(下称林安物流园)在东源产业园——盐东现代物流园正式奠基。据悉,林安集团是广东省政府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拥有全国物流行业首个第三方支付牌照,已在广东等6个省市建立了物流节点和物流网络。该物流园建成后,不仅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降低企业物流运营成本,而且将搭建河源首个现代物流平台,推动开放型经济要素向东源流动聚集,助力东源打造成为大湾区战略腹地、产业基地与企业锚地。

近年来,东源按照我市“两个河源”的战略布局,抓住盐田区对口帮扶的机遇,在全市率先谋划布局现代物流业,与盐田区合作共建盐东现代物流园。目前,盐东共建现代物流园有序有力推进,完成园区征地2000亩,总投资7.5亿元的物流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与盐田区联手于2018年11月在深圳市成功举办盐东共建现代物流园招商推介会,与林安物流等5家大物流企业现场签订框架协议。

林安物流园的落地建设,是东源与盐田区联手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盐东物流园建设开启帮扶创新机制的生动实践和又一重要成果,也标志着东源谋划布局现代物流业、构建现代大物流格局已实现提效破局。

成效二:园区主导产业招商实现提效破局

10月14日,东源县2019年秋季系列经贸活动第二场在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举行。当天,园区内共有10个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项目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合同投资总额13.2亿元,其中深圳市畅想视界科技有限公司首台电脑一体机正式下线。

东源产业园:6次荣膺省级优秀园区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项目的落户建设,是东源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高速度并驱并重的产业发展新路,坚持园区主导产业招商,实现换道超车、绿富双赢的重要成果,必将为东源推进都市经济发力快跑、加快构建东源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和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两个河源”建设提效破局发挥龙头效应、再添新动能。

近年来,东源以产业园为载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行高端切入,大力发展生态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完善和提升产业园配套设施与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以招商选资为途径,积极开展主导产业招商,成功引进了一批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项目,正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为支柱产业的良好发展新局面。据预测,这些主导产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50亿元,占全县产值比重将达50%以上,百亿级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效应正加快形成,园区主导产业招商实现提效破局。

成效三: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实现提效破局

若要“招龙引凤”,需先“筑巢固基”。东源积极实施都市经济带动战略,以开展“产业发展提质年”和“城市建设提速年”活动为契机,全力推进东源产业园二期扩容提质,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统筹推进滨江新城开发建设,完善县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打造投资洼地“招龙引凤”, 推动“城园互动、产城融合”发展,把县城和产业园区打造成全县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与引领区。

经过持续发力,东源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实现提效破局。目前,二期扩园完成征地800多亩,盘活园区闲置土地210亩、低效厂房6.7万平方米;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区9.7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36家。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2平方公里,人口11.2万,县城板块二、三产业产值约占全县二、三产业总量的50%。据预测,到202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可达26平方公里,人口可达到20万,县城板块二、三产业产值占全县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可达到80%。

随着东源产业园与县城的融合发展,东源优质的投资环境与营商环境成了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飞地”,不但高新技术项目纷至沓来,而且吸引了一批教育、地产、商业综合体项目入驻。这些大项目的入驻建设,更为东源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优质都市经济区和人民幸福心城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源头活水。

目标篇

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东源产业园作为全县工业经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和引领全县都市经济发力快跑、全域全面融湾的龙头,如何为东源推动“生态东源、现代东源”建设提效破局,构建东源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当好河源建设“示范区”“排头兵”的主力军和争做全市融湾排头兵发挥引领作用?东源在加快产业园建设上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推动与城区产业园一体化发展。主动接受河源高新区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县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容提质,优化产业发展聚集地基础配套,在规划、管理、政策等方面与中心城区产业园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快实施园区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推动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向专业园转型,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盐东物流园建设步伐,加快推进林安(河源)智慧物流产业园建设,有效整合物流产业资源,提升服务“一区四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优化园区功能布局,推动产业项目集聚发展,实现以产促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良性发展格局。

——推进与湾区形成产业协作体系。依托产业园承接产业载体,推进与大湾区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积极参与大湾区产业链分工合作,创新发展“大湾区总部+东源基地”“大湾区科研+东源生产”等模式,吸引更多大湾区优质企业来东源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在建链的过程中“补链稳链强链”。大力引进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承接大湾区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吸引大湾区现代服务业体系向东源延伸拓展。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

——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产业园基础与优势,认真落实国家扶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环境。主动融入大湾区新兴产业“一体化”进程,加快引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机械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促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产业结构和产业实力双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