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公益性岗位今后的发展如何?

什么是公益性岗位

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困难人员或特殊群体,并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1]。中央12号文件主要对由政府出资,用来优先安置大龄就业对象就业的社区公益性岗位范围作了规定。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统计的通知》(劳社厅发[2003]4号)对公益性岗位的解释为:“主要由政府出资扶持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务类岗位”。

贵州公益性岗位今后的发展如何?

公益性岗位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由政府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

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以及其他岗位。

(一)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具体包括劳动保障协理员、社区治安联防协管员等岗位。

(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具体包括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院等机构,在街道(乡、镇)、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岗位。

(三)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机关后勤岗位。

(四)设区市级政府或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提出、报经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其他岗位。

贵州公益性岗位今后的发展如何?

贵州公益性岗位今后的发展如何?

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出资购买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服务岗位,主要用于重点帮扶就业困难人员阶段性就业,属过渡性岗位。开发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公益性岗位,目的是通过基层锻炼,进一步提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为二次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安徽省从2012年起连续3年,每年提供不少于4000个公益性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2012年、2013年,安徽省人社厅与省教育厅等有关单位联合下发的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公益性岗位计划文件中,均明确公益性岗位被聘用人员签订三年期限劳动合同,实行劳动合同管理;年均工资收入不低于18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待遇;办理社会保险,服务期间的工作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并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实行动态管理和建立退出机制,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

贵州公益性岗位今后的发展如何?

“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等四个基层服务项目,是国家有关部委为解决基层特殊岗位人员紧缺问题而开展的项目,服务期间待遇、服务期满安排也不相同。

【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