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避免宗室内争?且看梁武帝晚年政策的失误,导致梁国灭亡

今天所说的梁国是南北朝时南朝的一个国家

,历史上有好几个国家国号为梁,为区别,史称南梁。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雄韬伟略,王夫之对梁武帝在位时对梁国的民生评价道“梁氏享国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可见当时的梁国有着其独特的政治经济优势,那么为什么梁国只有五十年的历史?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同室操戈宗室相争。

为何要避免宗室内争?且看梁武帝晚年政策的失误,导致梁国灭亡

一、梁武帝纵容宗室,立储问题失误

在今天尚且有为了金钱不顾亲人父母死活的人渣,更何况是古代那个民主法治并不健全的社会呢。特别是对于帝王家来说,都讲帝王家无情冢,帝王最无情,自己的妻子儿子只是自己女儿用来实现政治权谋工具。最为出名的弟弑兄应该就是玄武门之变,不过若说是玄武门之变开启了帝王家无情无义的同室操戈,那未免有些冤枉。至少在南北朝时就有着很多皇室杀夫杀兄篡位,就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

梁武帝的晚年也很凄惨,尽管他一生都在竭力避免自己的同族自相残杀,但最终还是没有达成他的愿望,甚至因为南梁诸王室相互争夺最后造成了南梁的灭亡。

没有成功制止自己的子孙后代同室操戈

和梁武帝对宗室的纵容和立储问题的错误把控摆脱不了关系。梁武帝有感于宋齐两国皇室骨肉相残,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对自己的兄弟、子侄都有着相当大程度的容忍以及一厢情愿的信任。当时对宗室的容忍到了什么地步?梁武帝的兄长萧宏领兵北伐失败,而且是弃军而逃,放在其它将领上难逃一个死罪,可放在萧宏身上,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可见梁武帝对宗室的容忍非同一般。

但是世界并不都是想像中那样纯洁的,并不是我对你好你就会报恩于我。梁武帝的容忍被看作了软弱,梁武帝的仁慈成了皇室宗亲行凶作恶的保护符,并且也后来皇室在全国各地拥兵自重埋下了隐患。

武帝在立储问题上的失误是一件催化剂梁武帝有八个儿子,大儿子萧统被立为太子,被他寄予厚望,无奈阳寿不长,最后病死

。按惯例来讲这个时候武帝应该立萧统的儿子为太子,因为自古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武帝却立了三儿子萧纲当太子,废嫡立庶,古来帝王家大忌。

当然历史上废嫡立庶的例子并不少见,但大概无外乎三种第一种皇帝铁血手段为新太子扫清一切障碍,坚决立下新太子第二种皇帝稍显软弱,顶不住群臣的压力,即使想要废嫡立庶最后也不得不收回皇命第三种大概就是梁武帝这般,有魄力废嫡立庶但却狠不下心来为新太子扫清皇室内部障碍,所以最后不得不各皇子之间争权夺利

用武力去解决谁当皇帝的问题

为何要避免宗室内争?且看梁武帝晚年政策的失误,导致梁国灭亡

二、侯景之乱的导火索

在战争没有爆发之前一些问题都掩藏的很好,及时南梁皇室之间虽然各自为政,有过斗争但还不至于起兵迎战。不过自侯景之乱爆发后就一切不同了,侯景之乱中最能表现出来这个问题的一点就是,宗室诸王都拥有着重兵但却在侯景包围京都之后没有一个王室领着自己的军队去帮助梁武帝抵御候景。

最后导致候景攻破京都,时年八十六岁的梁武帝被生生饿死。南梁的中央集权再也不复往昔的影响力,制约着诸王的最大的利箭被候景拔出,最后成为压垮诸王和平假象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央政权的颠覆使南梁中央朝廷名存实亡,很快便分崩离析,而对皇位争夺的战争也随即打响。

为何要避免宗室内争?且看梁武帝晚年政策的失误,导致梁国灭亡

三、宗室之争后南梁的灭亡

候景是叛将归降,自身对南梁可谓是没有半点忠心可言,而且善于利用局势和人心,他明白梁国宗室之间绝对矛盾重重,各王之间大多都名义上要讨伐候景,但实际确实雷声大雨点小。特别是选择性的和王室其中之人合作更是加剧了这种矛盾,同族之间为争夺地盘往往亲兄弟也要明干仗,这大大延缓了候景之乱平叛的速度。

候景本人又占据江南,暴力弑杀,长期的战乱和暴政将江南水乡破坏巨大,经济文化等损失严重。倘若诸王室首先齐心协力平定侯景之乱,那候景之患倒也不算太大,但坏就坏在同室操戈是侯景之乱很久之后才得以平定。使梁武帝时期好不容易回复的民生经济再度遭到重大打击,这也导致了南梁的国力急剧下降,被邻国西魏坐收渔利,趁机占领了南梁的大面积领土。及时在后来萧绎平定侯景之乱后继位称帝,同族之间的斗争扔将大面积领土拱手让人。

为何要避免宗室内争?且看梁武帝晚年政策的失误,导致梁国灭亡

四、再看梁武帝

晚年政策的失误并不代表梁武帝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王,反而相反,梁武帝原名萧衍他除了是名帝王之外在文学、史学、绘画、音律、书法上均有所成就

。早年间被称为“竟陵八友”之一,现存的古诗及乐府诗等有八十多首,而且大力推行佛教,兴建过许多寺庙,同时也亲自编纂过佛法,更是曾在做皇帝时三度出家

如果说梁武帝晚年的不勤政事导致宗室做大影响皇权,这其中没有佛教思想对梁武帝的影响,那也是不可能的。梁武帝痴迷佛法,晚年并不是特别专注政事,而且佛讲慈悲为怀,也正因为这种思想的影响使梁武帝对宗室一忍再忍,最后忍了所谓的假慈悲。他曾因为思念在封地做王的儿子们,让画师专门去各个封地画来肖像以挂在房中,缓解自己的思念之情,可最后当他的生命受到威胁,最后被活活饿死的时候也没有见到他的儿子去救他,不知道那个时候的他有没有后悔,有没有认为当初自己不应该对他们这么纵容忍让。

为何要避免宗室内争?且看梁武帝晚年政策的失误,导致梁国灭亡

五、结语

自古帝王最无情,可梁武帝却要做一位有情的帝王,可最后的结果是自己被饿死,辛辛苦苦建立的南梁也在自己死后五年就被吞并。但不可否认,梁武帝是个有人情味的皇帝,雄才大略,文采斐然的同时也有着普通人的舔犊之情。

参考文献:

〔1〕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