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國產鞋服品牌有過一段好時光。

那個時候黃渤在電影《瘋狂的石頭》裡炫耀自己穿的是“牌子,班尼路!”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楚雨蕁被端木磊帶著逛一次美特斯邦威就芳心淪陷,喃喃自語,“站在鏡子前,我都不知道里面那個女孩子是誰……”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那個時候真維斯新店開業得僱幾十個保安,湧入的人流和現在優衣庫發售聯名款時有的一拼;

達芙妮的店裡循環著SHE的歌,想聽周杰倫就得去美特斯邦威;

如果穿了佐丹奴和以純去學校,那麼一定會吸引嫉妒豔羨摻半的目光;

而阿依蓮也還沒成為一個指代土味女裝的形容詞,買它只是因為大S為它代言;

……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但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國產品牌的好日子也不過持續了二十年。

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落幕後,此前如日中天的國產品牌們也隨之集體加速老去。其中有的還未從躺著掙錢的年歲裡回過神來,有的還試圖重返巔峰,但大多隻能無奈地邁向在年輕群體中失語的境地。

畢竟,時代拋棄你時,往往連說一聲再見都非常吝嗇。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1993-2012

僧多粥少,開店即賺錢

1993年,中國第一本時尚雜誌《時尚》創刊,真維斯也在上海開出了中國大陸第一家門店,同時開啟了國產品牌的黃金時代。

那一年,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2500多塊,但真維斯一條牛仔褲賣到上百元,仍然有人搶著買。

據說當時真維斯在青島開出第一家店時,進店購物得排隊,“15分鐘進去一撥客人,都是抱著衣服出來”,第一天營業額就有十幾萬元。本來準備賣兩個月的庫存,兩天就賣光了。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對於剛感受到了一點時尚啟蒙的人們來說,國內可消費的休閒品牌簡直供不應求。

真維斯來自香港,自帶幾分藍血貴族的基因。在那個年代,香港就是時髦fancy的象徵,只要穿上真維斯,彷彿就能變身為瀟灑愛恨、風頭無兩的港男港女。

嚐到甜頭的,還有同樣來自香港、後被稱為時尚服裝三巨頭的佐丹奴、班尼路、堡獅龍。溫州出身的美特斯邦威和森馬,雖然剛出社會時完全籠罩在港牌大哥的陰影下,只能做做跟班小弟,但是很快也自立山頭。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優衣庫早在2002年就進入中國開店,但是在各大國產巨頭的強勢擠壓下,根本沒有喘息的空間。2005年,優衣庫的9家中國門店裡關了2家。

跨入二十一世紀後,各個國產品牌銷量不斷上漲,並迎來了一陣迅猛的開店潮。

據統計,在2012年前後,班尼路有4404家店,美特斯邦威5220家。

國產女鞋更猛,達芙妮巔峰期最多有6881家店,每年賣出5000萬雙鞋,平均每5雙賣出的中國女鞋裡就有一雙是達芙妮。

2011-2012年,百麗平均每天開2-3家新店,店鋪數量超過了1.2萬。

這是怎樣一個概念?做個對比的話,截至2017年上半年,ZARA的所有中國門店加起來也不過700多家。

不僅數據拿得出手,國產品牌也真真正正嵌入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在虎撲一個關於班尼路的帖子裡,有個JR回憶起了自己和班尼路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還記得98年大學第一年,省吃儉用買了一身班尼路。行走在校園裡,感覺被萬眾矚目,自豪感油然而生……

對於很多80後、90後來說,這種第一次穿上國產品牌的心情,甚至可能比幾年後第一次購入國際大牌時更加難忘。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而還沒被奢侈品文化浸淫的少年郭敬明,也曾對彼時的奢華世界投去過嚮往的一瞥。

我念初二了。我有了第一雙LINING的運動鞋。我開始覺得佐丹奴和班尼路是名牌的衣服。那個時候還沒有美特斯邦威,也沒有森馬。曾經用存了很久的零花錢,買了一件佐丹奴98塊的背心。”

何以國產品牌能夠平地起高樓?

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國產品牌與潮流文化的緊密結合。各家都不吝花重金請年輕人最愛的天王天后來代言,力求證明自家的衫才是潮人必備。

班尼路有華仔和菲姐,以純有張柏芝和古天樂,美特斯邦威坐擁周杰倫、潘瑋柏和張韶涵,唐獅和達芙妮則都請來了青春活力的SHE。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拿班尼路的袋子裝書去學校,別提多有面兒了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以純的粉綠配只有柏芝駕馭得了

可惜年輕的我們都不明白這個道理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雖然是溫州品牌,但森馬的代言人找的都是港星

這些對於00後來說已是夕陽紅的明星,卻是80後90後的回憶裡貼滿房間的海報,和隨聲聽裡的單曲循環。

2010年,以韓寒、王珞丹等明星為代表的凡客體廣告橫空出世,讓這個創立不過三年的年輕品牌立馬捕獲了廣大文藝青年的心,並在一眾國產老大哥的包圍中實現了小小突圍。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雖然這些品牌的設計在今天看來平平無奇,甚至把商標遮住後都分不清彼此,但是在明星帶貨的影響下,它們曾經真的是青年男女們追逐的白月光。

另一邊對於品牌而言,國內鞋服市場方興未艾,僧多粥少,只要受到年輕人追捧,就是主流商圈的座上賓。如果去當時還是時髦人逛街聖地的巴黎春天

轉轉,你會發現一樓的女鞋幾乎被國產品牌壟斷。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媽媽帶你逛商場時在一樓女鞋區挑挑揀揀,其實大多牌子都隸屬百麗旗下

擁有好的商圈資源,再加上競爭尚不激烈的市場環境,以及帶貨能力趕超楊冪的巨星代言,走大眾化路線的國產品牌每逢開店都發發必中,多開一家店,就多賺一份錢。當它們下沉到二三四線城市時,也能立即受到小鎮青年們的擁躉。

2012年對於國產品牌們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年份。在這一年裡,品牌們的開店數量刷新記錄,卻也盛極而衰。

如果你還有印象,這一年曾經被盛傳是世界末日年,當然地球最後並沒有毀滅,但自此之後,大多國產品牌卻要開始直面生死存亡的末日局面。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2012年4月12日,地處淮海路黃金地段的美特斯邦威關門歇業。

2012-2019

腹背受敵,跌下神壇

要討論國產品牌為何由盛轉衰,有兩個時間節點至關重要。

一個是2006年。ZARA進入中國,經過戰略調整、改頭換面的優衣庫也再度殺回市場。快時尚雖是舶來品,長期渴望變得更時髦的中國大地卻為它們提供了肥沃的生長土壤。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2006年2月24日,ZARA首家中國內地旗艦店在上海南京西路亮相

另一個是2009年。淘寶舉辦了第一屆雙十一購物節,共有27個品牌參與,銷售額總計0.5億元。這個數字在九年後翻了無數番,達到了2135億。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快時尚和電商是國產品牌最強勁的兩個對手,不僅帶來了更激烈的競爭,也帶來了消費者的轉變。

大家開始看更多的時尚雜誌,接收更前沿的潮流訊息,也漸漸意識到從前自認弄潮兒的我們,是真的沒見過什麼世面。

隨著中國的時尚豁口被打開,快時尚和電商也為越來越挑剔的中國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有時候更加便宜的選擇。

雖然快時尚店鋪不放流行歌BGM,也沒請來國內巨星站臺,但是主打冷色調的店鋪裝潢、緊隨國際前沿的潮流設計,和每週兩次的上新頻率,都讓人在逛街時不自覺地邁入店鋪感受高級,同時看看上架了哪些新品。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如今活得還不錯的“小ck”店鋪裝潢也採取了高級感的Normcore色調

這不禁令人想到那句知名廣告詞,“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家,每次都有新感覺。”這句話裡其實暗含了一眾國產品牌的運營模式:上新週期長,對潮流動向的反應慢半拍,不關注大眾時尚品位的變化。在這點上,它們甚至不及淘寶網紅店。

據時尚商業媒體LADYMAX的數據顯示,ZARA從設計、生產到上架的流程平均只需2周,最短可以壓縮到7天。歐洲地區24小時產品到店,全球範圍內也只需36-72小時。相比之下,一件國產品牌從生產到上架之間要多方流轉,經歷數月,而此時時尚風向標早已轉移。

在時尚圈,快就是王道。ZARA一年能夠生產1.2萬個款式,相當於如今一眾國產品牌累加的數量。

即便如此,二十年來的順風順水早就讓國產品牌們恃寵而驕,沒有了危機感:既然原來設計得多差都賣得出去,便少有人願意大動干戈地改革。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百貨商場這條品牌們一度爭相擁抱的大腿也是泥菩薩過江。

為了謀求生路,商場們都希望投靠更吸引客流的快時尚品牌、或是更提高商場檔次的奢侈品品牌。國產品牌成了棄子,但是更年輕的購物中心也不願意做接盤俠。2012年之後,各個國產品牌都開始陷入一波洶湧的關店潮。

班尼路三年間關閉1600家門店,美特斯邦威僅2014年一年就關閉800家,達芙妮累計關店3000多家,市值也從170億港元跌落到2018年僅剩的7億港元。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曾經遍佈街頭巷尾的國產品牌們,不得已將店鋪挪往郊區,挪往城鄉結合部,挪往小城,但即便是現在的小鎮青年,也不再稀罕這些品牌了,他們更愛在淘寶上買網紅同款。

銷量的直線下滑,直接導致了滯銷貨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則是管理支出的直線上升,龐大的庫存拖油瓶使得國產品牌們更加舉步維艱。為了消減庫存,一部分品牌選擇剪標售出,另一部分品牌則選擇直接銷燬。

達芙妮在拼多多上最低可以賣到25元一雙,大概也是有清理存貨的考量在裡面。

那麼國產品牌曾引以為傲的明星效應也不奏效了嗎?

其實過期的不是明星效應,而是曾經的鐵桿粉絲。踏入社會的他們在消費上更趨理性,鮮少再為偶像衝動買單——比起再度穿上土氣的美特斯邦威,他們寧願為周董熬夜刷數據。

美特斯邦威當然不願自甘墮落。品牌旗下的高端線Me & City直接對標ZARA,並深入ZARA代工廠學習,試圖模仿其供應鏈模式,在設計風格上也更加成熟。

美特斯邦威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挽回流失的成年客戶,但是在運營更從容、早已打下江山的ZARA面前,Me & City顯然沒有任何優勢。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說了這麼多,國產品牌最大的癥結還是出在設計上。千篇一律的款式,用舊模具對款式稍加改動就推出新品,都令人厭倦——就連抄大牌,也比快時尚和淘寶店抄得更慢、更醜。“班尼路”等曾為人稱道的品質,已經無法再成為其設計停滯不前的藉口。

誠然,最近幾年抵制快時尚“星期衣”的聲浪越來越高,但是在價位相近的情況下,人們仍然更願意選擇設計好看、質量稍次的產品,而非那些質量尚可但根本不願意穿出門的單品。

人傻錢多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中國的消費者已經越來越難糊弄了。

快時尚和電商能給“班尼路”們

帶來鯰魚效應嗎?

一些品牌自認無力迴天,主動退出了這場競爭,或是轉移了戰場。

班尼路基本退出了一線城市的主流商圈,在外環賣起了打折款。在班尼路網店裡,便宜的T恤20塊一件,比都市男女心中的平價標杆優衣庫還要低上許多。

這幾年僅有的關於班尼路的消息也令人唏噓。2016年——在黃渤說出那句臺詞十年後,班尼路因連續虧損和轉型無望,被母公司德永佳集團有限公司以2.5億元的價格賤賣。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佐丹奴要好一些。雖然中國大陸、港澳臺的市場持續低迷,但是在東南亞地區卻收入大漲,表現平穩,印尼、泰國成為佐丹奴最賺錢的市場

昔日“溫州雙雄”的命運各有不同。

美特斯邦威還在苦苦掙扎。斥資5000萬冠名了第一季《奇葩說》,之後又續簽了兩季。

看過《奇葩說》的人,應該都對馬東花式植入“有範”廣告印象深刻,這是美特斯邦威為求變而推出的一個時尚配搭體驗平臺。

不過即便在8.8億播放量的綜藝裡進行口播轟炸,有範app在幾大手機市場的下載量仍然未突破一百萬。在2017年,美特斯邦威黯然下架了“有範”。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森馬這幾年將重心轉移至童裝領域,算是走出了差異化路線。

2018年,森馬還攜手獨立設計師走上紐約時裝週T臺,並帶來一個頗有奇趣的Chinglish系列,對於追求新鮮的年輕人來說相當有吸引力。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像森馬一樣希望藉由和國際接軌來重塑品牌的不在少數。

太平鳥轉型做國潮,主打青年文化,趕時髦做聯名,2018年2月去了紐約時裝週。在2019春夏系列裡,太平鳥還和新銳藝術家Trouble Andrew與Reilly合作,對芝麻街漫畫進行再創作。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達芙妮也依循著國際大牌轉型必先換logo的慣例,拋棄了自己的中文名,只留下線條簡約的“DAPHNE”,以求脫胎換骨,擯棄大眾對品牌的低端女鞋刻板印象。

2016年,達芙妮投資了選秀節目《蜜蜂少女隊》,但最終虧損7441萬港元。

2017年8月,達芙妮與國際知名買手店Opening Ceremony推出合作系列,想要借一把國際時尚的力。但是無奈Opening Ceremony在國內知名度不算高,而這個合作系列的設計也見仁見智,很難判斷是否有爆款潛質。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一邊在拔高人設,一邊卻在瘋狂打折,達芙妮的自救之路充滿了少女般的糾結。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相比下來,百麗就聰明許多。曾經的“鞋王”雖然2017年在港交所退市,引來喟嘆一片,但事實上百麗並沒有將所有的籌碼都壓在女鞋上。

入股小眾設計品牌initial,買下Moussy和Sly母公司的大多數股權,百麗的這些舉動都表明了轉戰服裝領域的決心。在這個時期,不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非常理智的選擇。

另一些品牌也沒有放棄角逐。凡客在解決了十幾億債務和清理完龐大庫存後輕裝回歸,重新開始賣昔日火爆的文藝T恤。海瀾之家1億入股號稱“中國版ZARA”的UR,向快時尚取經的意圖明顯。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雖然大勢已去,但是傳統國產品牌們還是試圖逆風翻盤。至於結果如何,只有讓時間和實打實的銷售額去作答。

在一旁看盡“班尼路”們浮浮沉沉的我們,很偶爾也會想起自己為了多聽兩首周杰倫在美特斯邦威多逛兩圈,也不會忘記那件存很久錢才買下的佐丹奴對少年的自己意味著什麼。雖然心懷惋惜,但我們大概還是願意承認自己“愛過”。

只是那些曾經輝煌的國產品牌們也應該明白一件事,消費者不會一輩子只為情懷買單

1. 土酷時裝發展史,青年橫財發展會

2. 再見了嗎?兒時記憶真維斯,文刀米

3. 為什麼中國出不了Zara?LADYMAX

4. 為什麼達芙妮還沒能翻身?LADYMAX

5. 國產鞋履品牌搞砸了,LADYMAX

6. 百麗正式退市,為什麼百貨一樓的老牌女鞋不行了?好奇心日報

7. 美特斯邦威上半年虧損,冠名大熱的奇葩說也不管用,好奇心日報

歡迎與我們分享

你關於國產品牌的回憶,

大家都一起來品品

過去的自己有多土。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部分圖片來自視覺中國與東方ic,其餘來自網絡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