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清奪得天下的“第一功臣”,為什麼死後遭順治帝掘墓鞭屍

有人給清朝十大名將排了個名,曾國藩僅位列第三,第二名是岳飛的後代嶽鍾琪,第一名是多爾袞。

01

據《清史稿》,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個兒子,生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母親是比父親小三十一歲的阿巴亥。

據《舊滿洲檔·昃字檔》,天命五年(1620年),年僅8歲的多爾袞,與皇太極、阿濟格、多鐸等努爾哈赤的另外幾個兒子,一起被立為“共議國政”的和碩額真(地方首領)。

後來,多爾袞從眾兄弟中脫穎而出,與哥哥皇太極的“偏愛”不無關係。


為滿清奪得天下的“第一功臣”,為什麼死後遭順治帝掘墓鞭屍

上圖_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即清太祖阿巴亥皇后


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病逝,阿巴亥,也就是多爾袞的生母被逼殉葬,多爾袞一下子成了孤兒,那一年他十五歲,第二年,對這個弟弟深表同情的皇太極,進攻蒙古察哈爾多羅特部的時候,把多爾袞帶在身邊,目的既是保護他,也是為了給他鍛鍊的機會。

這孩子確實很優秀,在敖穆楞大敗敵人,立了不小的戰功,皇太極賜給他一個叫“墨爾根代青”的美號,意思是“聰明機警、足智多謀”,還宣佈以後大家都得這麼稱呼他,不得違反,否則嚴懲。

這樣還不夠,皇太極又用別的方式對多爾袞進行“獎賞”,比如將阿濟格的鑲白旗旗主之位,拿過來交給多爾袞。


為滿清奪得天下的“第一功臣”,為什麼死後遭順治帝掘墓鞭屍

上圖_ 鑲白旗


02

成為鑲白旗統帥後,多爾袞如虎添翼,短短一年時間,他就交出了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成績單:先是跟隨皇太極突入明朝邊塞,與人配合拿下漢兒莊,逼近離北京咫尺之遙的通州,接著在廣渠門外大敗袁崇煥、祖大壽援兵,然後在薊州幹掉明朝山海關援兵,又在攻打北京班師回朝時大破明軍。

公元1631年,皇太極設六部,任命多爾袞為六部之首的吏部老大。

此後,多爾袞不但多次率軍重創明軍,還把明朝作為第一個戰略目標——

1633年,皇太極不知應該先打明朝,還是先打朝鮮、察哈爾,把諸貝勒、大臣們召集起來開會討論。

多爾袞力主“以徵明為先”,並獻出“乘穀子熟時深入明境、圍困燕京截其援兵、殘毀其屯堡,消耗其國力”的毒計,得到皇太極採納,明朝從此走上萬劫不復之路。

獻出這個毒計那一年,多爾袞年僅21歲。

從此以後,明朝的土地,便成了這隻“性情兇猛的狗獾(多爾袞名字含義)”肆無忌憚的“狩獵場”——


為滿清奪得天下的“第一功臣”,為什麼死後遭順治帝掘墓鞭屍

上圖_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643年)


1638年八月,皇太極命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進攻明朝,多爾袞率軍兵分兩路南下,他親自率領左翼軍掠山西破濟南,明朝宣大總督盧象升慘遭其殺害。

據清史專家滕紹箴所著《多爾袞之謎》,多爾袞此次徵明如入無人之境,破濟南後“北掠天津、遷安,出青山關返還,往返掃蕩數千裡,於崇德四年三月回到遼東,共攻陷城池36座,招降6座,克敵17陣,俘獲人畜26萬”。

崇德六年至崇德七年,多爾袞取得了更大的戰績,主持了松錦決戰,“松錦決戰後,明朝在山海關以東只剩下寧遠一城”。

那以後,皇太極對多爾袞更加倚重,還根據其建議對政府機構進行重大改革,“八衙官制”(仿照明制設立吏、戶、禮、兵、刑、工部)的確定,就是這種改革的成果,而這些部門,全歸多爾袞統轄,文臣武將的襲承、升降,以及各部官員的任命,都歸他管。


為滿清奪得天下的“第一功臣”,為什麼死後遭順治帝掘墓鞭屍

上圖_ 清太宗皇太極腰刀


03

崇德八年農曆八月初九,皇太極突然掛了。

由於皇太極生前未立嗣子,皇位成了其長子豪格和多爾袞兩大實力派頭頭爭奪的對象,雙方實力相當,互不相讓。

眼看自己上位無望,狡猾的多爾袞提議年僅六歲的福臨繼位,條件是由他和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

濟爾哈朗是個聰明人,他明白憑自己的實力,不可能與多爾袞相提並論,多爾袞只不過是想利用他,作為掩人耳目的工具而已,他若真把雞毛當令箭,到時候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所以他自覺曉諭諸大臣:今後凡事先向睿親王多爾袞上報,他的名字,也要寫在各種文件的前面。

軍政大權,就這樣落入了多爾袞一人之手。

順治元年四月,多爾袞被順治拜為大將軍,率大軍南下,入山海關與李自成爭奪天下,併成為最後的贏家。


為滿清奪得天下的“第一功臣”,為什麼死後遭順治帝掘墓鞭屍

上圖_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


公元1644年,清廷遷都北京,順治帝封多爾袞為皇叔父攝政王,賜貂蟒朝衣。

成為皇叔父攝政王后,不僅在待遇上諸王都不如他,一切大禮,比如圍獵、出師等等,王公貴族都要列班跪送多爾袞,如果他回王府,他們還得把他送到家門口,每當元旦等等重大節慶活動,文武大臣前腳朝賀過順治帝后,後腳馬上就得去朝賀多爾袞。

即使是上朝的“待遇”,多爾袞也與眾不同,“上朝時,多爾袞於午門內從便下轎,而諸王需於午門外下轎等等。上述所有儀注都表明一點,即多爾袞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然而,這個幫順治帝奪得天下的“第一功臣”,死後僅僅兩個月,就被剝奪封號,並慘遭掘墓鞭屍削首。

順治帝如此“忘恩負義”,是幾個意思?


為滿清奪得天下的“第一功臣”,為什麼死後遭順治帝掘墓鞭屍

上圖_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順治皇帝


多爾袞是順治七年十一月在古北口外打獵時,從馬上摔下來,跌傷不治而掛掉的,年僅三十九歲。

順治帝又驚又喜,驚的是消息太突然了,喜的是他這個一把手,從此可以既有名又有實了。

多爾袞掛掉不久,之前的政敵紛紛跳了出來,揭發他的“大逆之罪”,竟有十四條之多,條條都是死罪。

早就對多爾袞大權獨攬、專權蠻橫,不把他們母子放在眼裡恨得牙癢癢的順治帝,決定順應“民意”,對其進行徹底的清算。

鑑於其已身亡、無法死兩次,那就追奪一切封典,掘墓鞭屍削首吧。


為滿清奪得天下的“第一功臣”,為什麼死後遭順治帝掘墓鞭屍

上圖_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


04

順治帝對多爾袞如此“無情”,看來是被他紮了心了。

令順治帝“傷心”之事,多爾袞至少做了四件:

一、順治五年,多爾袞得寸進尺,強封自己為“皇父攝政王”,而這個稱號,簡直是對順治帝和孝莊太后的凌辱——他本來只是順治的叔叔,如今強要其管他叫父親,不是凌辱是什麼?

成為皇父攝政王后,多爾袞“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什麼都向皇帝看齊,把自己搞得真的像個皇帝一樣,後來居然“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他們每天到他的王府前候命。

那時候的順治還小,羽翼未豐,除了忍沒有別的選擇。


為滿清奪得天下的“第一功臣”,為什麼死後遭順治帝掘墓鞭屍

上圖_ 愛新覺羅·豪格(1609年—1648年)


二、多爾袞把肅親王豪格處死後,還霸佔了他的妻子。

豪格是誰?皇太極長子,順治帝長兄,也是多爾袞的親侄子,戰功赫赫,四川的張獻忠起義軍,就是他平定的,卻於平蜀的第二年被多爾袞構陷下獄,不久死於獄中,年僅四十歲。

多爾袞不但害死了自己這個親侄子,還霸佔了這個親侄子的妻子,作為豪格的親弟弟,順治對多爾袞有多恨,用腳也想得到!

三、為了滿足自己的淫慾,順治七年正月,多爾袞竟以清王朝的名義,命朝鮮進貢一名王室女子,而向屬國徵要王室女子,是皇帝才有的權力!


為滿清奪得天下的“第一功臣”,為什麼死後遭順治帝掘墓鞭屍

上圖_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


四、多爾袞手握朝政大權後,竟然於順治七年八月追封自己的母親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配享太廟,這意味著順治和孝莊太后必須年年去祭拜她,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侮辱!

多爾袞這些扎心之舉,足以令順治對其恨之入骨,在其死後短短兩個月,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清算,不但削去了多爾袞的爵位和官職,將其清出了皇族隊伍,查抄了他的家產,還廢掉了其母親阿巴亥的皇后尊號,並把他們母子倆的靈位,從皇家廟堂清理出去。

之前追隨多爾袞的黨羽,順治自然一個也沒放過,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永不敘用。

多爾袞大權在握、飛揚跋扈、凌駕於皇帝之上時,順治還小,而他自己正當壯年,所以根本沒把這個“小娃娃”放在眼裡。

然而,娃娃再小,也有長大的那一天,翅膀再軟,也有長硬的那一天。

參考資料:《清史稿》《舊滿洲檔·昃字檔》《多爾袞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