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各地千方百計保障農民工工資能拿到手

為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我國先後出臺了包括上述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辦法等在內的系列政策措施,重拳出擊,並提出到2020年,使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實現基本無拖欠的目標。

(原標題:10年間農民工欠薪率顯著下降,2020年將使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根本遏制——“千方百計保障農民工工資能拿到手”)

“青島的一位企業負責人,因欠薪被列入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受到聯合懲戒。在一次從大連到青島出差的過程中,由於被限制高消費,他不能乘坐飛機和高鐵,最後坐混裝船,從大連到煙臺,再由公司職員將他從煙臺接到青島。”

在國新辦10月30日召開的打擊惡意欠薪犯罪新聞發佈會上,國務院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王程講述了他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的一起欠薪案件中出現的情況。

從4%到0.6%

“欠薪問題特別是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經過多年治理,逐步好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王程說。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提出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系統治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一文件出臺已有3年多時間,王程認為落實有成效,欠薪發生的勢頭得到明顯遏制。

關於這一變化,他說可以從感性和理性兩方面做說明,“一個直觀的感受是,這幾年到了農曆臘月三十,各地都比較平靜,群體性討薪事件大幅減少。”

而理性層面主要是透過國家統計局入戶訪談的數據來體現,2008年時農民工欠薪率是4%,10年後的2018年是0.6%左右。在王程看來,目前治理欠薪工作正朝著基本無拖欠的目標努力。

關於導致欠薪的原因,王程認為這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為市場經濟意味著企業有生有死,出現經營困難在所難免。尤其是隨著近年來建築業發展突飛猛進,建築市場的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不夠規範,經過治理雖有所好轉,但違法分包、層層轉包、墊資施工等問題還是屢有發生,治理起來難度較大。這成為欠薪治理的難點。

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做的是建立一套法律體系、政策體系、監管體系,使欠薪發生率降低到最低點並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置。

治理手腕越來越硬

欠薪率從4%到0.6%的背後,是國家層面為根治這一頑疾的政策不斷加力,對省級政府、相關企業及負責人的治理力度越來越大。

為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屬地監管責任,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文,明確自2017年到2020年,對各省級政府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分為A、B、C三個等級,並抄送中組部,作為對各省級政府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的參考。

在防治用人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其他責任人欠薪方面,2017年9月,人社部印發《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暫行辦法》,提出對存在剋扣、無故拖欠農民工工資報酬,數額達到認定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數額標準等情形的,列入拖欠工資“黑名單”,並對其在政府資金支持、招投標、資質審核、融資貸款、市場準入、稅收優惠、評優評先等方面予以限制。

近年來,我國及時依法查辦了一批有社會影響的典型案件,有效打擊和震懾了惡意欠薪犯罪行為。據統計,2011年至2019年9月,人社部門共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案件26719件,各級人民法院對7674名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拘役,對116名被告人判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

今年,治理欠薪進入衝刺期。記者注意到,力度加大的同時,清欠保支的辦法也在不斷更新完善,如今年夏天為期40天的根治欠薪“冬病夏治”專項行動。

再如工資保證金制度。2017年出臺的《治欠保支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明確在工程建設領域全面推行工資保證金制度,根據用人單位工資支付情況,實行差異化繳存。

根治欠薪冬季攻堅即將開展

每到歲末年初,欠薪問題進入高發期。

記者瞭解到,今年,國務院成立了國務院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對即將到來的元旦、春節,早謀劃、早部署,將於近期印發相關文件。

王程透露,從11月15日到2020年春節前,將在全國組織開展根治欠薪冬季攻堅行動。在此期間,對非常時期頂風惡意欠薪行為,領導小組的多家組成單位將採取非常手段雷霆出擊,“要千方百計保障農民工工資能拿到手”。

據介紹,這次冬季治欠攻堅行動的執法範圍包括招用農民工較多的工程建設領域和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企業等。各地將指導用人單位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力爭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還要組成執法檢查組,對用人單位工資支付情況集中排查整治,清理化解歷史欠薪陳案,堅決防止新欠。對查實的違法行為,做到“兩個清零”,即今年10月底以前發生的欠薪案件,要在今年底前全部清零,其他新增欠薪案件,在2020年春節前及時、動態清零,發生一起處置一起。(來源:工人日報—中工網 作者:李丹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