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出路在哪里?

小霸王29263015


现在全国都在推广智慧农业,东北耕地辽阔,我感觉搞智慧农业最有利。

从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历程来看:20世纪80年代,在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农业发展走上了新的台阶,开始了智慧农业之路,在设计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生产管理方面有了显著地进步。90年代,是智慧农业的发展期,农业机器人成为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多数科研人员也为此不断地努力奋斗着。到目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慧农业处于规模应用期,精准农业、无人机植保等的大规模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改善了生态环境。

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农业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农业现代化应该在不少地区已经实现了,甚至比以前我们想像的那个画面要先进很多。不过当前处于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除了知道自己发展成什么样之外,更应该知道其它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们现在的技术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其实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和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已经发展得比我们先进很多,他们早在若干年前就提出一个概念,叫精准农业。也就是说,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这些技术,人家早就已经逐步的应用到农业当中来了。

智慧农业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国家也在智慧农业或智慧农业产业化上给予更多的政策及扶持。2017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到了加快科技研发,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和农业装备智能化;2018年文件的主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到了发展数字农业,推进物联网实验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近年来,我国的耕地面积呈持续性减少趋势,而且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据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6亩/人,比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89亩/人少了1.43亩,可见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让我国粮食供需关系趋于紧张,使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发展智慧农业,提高粮食生产质量,推进耕地高效合理的利用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恺易物联网专注农业现代化服务,在智能大棚、水肥一体化、农业ERP、农业小程序、智慧农旅、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区域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等农业各产业的现代化服务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欢迎咨询。


恺易物联网


我是辽宁的一个90后上过学的农民。

我认为东北的农业未来的出路在粮食上,我们的土地是全国比较优质的土壤。

虽然很多南方的水果我们种不得,但是粮食是我们东北的优势。

我认为东北应该放大优势,改变价值观,不要觉得南方有什么赚钱的农业种植,我们就要尴什么。

还是切合实际的把适合我们种植的粮食优化,做精致,做优质,让全国的百姓吃上我们东北的粮食,才是未来发展的出路!

跟风种植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不能盲目的种植水果和蔬菜,那样只能维持自家生活,只有发挥好东北的特长,才能利润最大化!

这是我对东北农业的出路见解!谢谢


农产小分队


在前几周我回答东北地区经济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时说过,未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工农并举的基本方针。工业方面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装备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再造辉煌!农业方面需要通过延伸产业链和提升附加值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北不能再只卖便宜的粮食,要把更多赚钱的产业环节留着本地,这方面大有可为!

在当今发展阶段,农业价值链的分配规律是:种的好不如加工好,加工好不如卖的好。东北是我国耕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被中央寄予农业现代化先行发展的地区,但真要想找到一条快速发展之路,必须从重构现代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入手。

首先要继续在种上下功夫,加快提高规模化、良种化和机械化程度,让单产水平高于国外大农场。其次要大力发展养殖业,大幅度提高畜牧产值比重。三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这方面的发展空间还有好几倍。四是要培育更多的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品牌,让东北农产品卖个好价钱。最后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东北亚经济圈加速发展的宝贵机遇,做好大物流大贸易,让东北农业在全国乃至全球树立自己的竞争地位和优势!


韩一军


东北农业出路在哪,这不仅仅东北农业的问题也是全国农业行业面临的问题,生产要素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劳动力价格持续飙涨,而农产品价格走低情况,农业利润持续走低。国内人口众多,不可能单纯依赖进口,但如果全面补贴财政又面临巨大的问题。

我国农业主要面临的问题地块小,导致了耕作机械化程度偏低,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影响了行业的升级。其中重要问题在土地零散化问题,随着2018年农村土地确权计算,土地流转将的有有效的保证,加快了土地流转进度,而农村劳动人持续下降也促进了土地流转,为后期土地的成片化,机械化、规模化管理打下基础,。

未来农业方向是机械化,规模化及家庭农场方式同存,并有一定的数量的是订单农业。科学管理,制定种植、管理及销售计划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东北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三省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产量占全国产量近一半左右,大豆产量占国产大豆比例超过6成,另外也是我国优质稻谷的生产基地。土地基础好,农村人口密集度相对其他地方偏少,土地成片,有利于机械化。成片土地机械化后,能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按照现有模式,东北地区一家100亩的玉米只能赚15000-20000纯利润,加上自有人工的15000-20000,如果自有土地还有一些土地折价收入,但也仅能维持一家基本的支出,而且大部分农户种植玉米面积达不到100亩。土地成本转让租赁,机械化耕作更有种植更大面积的土地。另外也可以加入一些合作社,参与一些订单农业,减少经营过程的价格风险。

东北粮食供应充裕,土地环境承载能力良好,可以大力发展养殖业,近两年各大养殖集团积极布局东北养殖,部分公司推进合作养殖模式,有条件的农民可以考虑合作养殖方式,主要公司有温氏股份,雏鹰牧业,其他公司也开始加快公司+加农业的养殖方式,甚至种植方式。


布瑞克农业数据


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东北的农业算是发展得具有规模的了,农机手也比较有赚钱的机会,但是近年来农机手行业越来越难赚到钱也是真实写照。综合起来看主要离不开以下几点原因:

1.由于农机补贴力度加大,区域内的农机越来越多,然而需要耕种和收割的农作物面积却没有相应增加,于是市场竞争压力陡然增大。

2.缺乏准确的农机需求信息,比如东北农业地区广阔,农作物种植种类也颇多,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甚至不同年份的农作物在需要农机操作的时间上是存在差异的,而这个差异信息对于靠开农机赚钱的人员来讲就至关重要了。但是对于想要跨区域作业的农机手来讲,却又缺乏准确的信息来源。

3.缺乏“客源”维护,一般来讲农机手的作业对象都是些农场主、合作社或者种植大户等,不过他们对于作业要求也比较高,比如是否效率高、机器故障率是否高等。

因此,对于题主来说,或许转变下作业思路就能大有可为,另外农机手这个行业,农机和个人口碑都十分重要,还是要注意及时更新农机型号,并挖掘客源。


土地论坛


个人觉得东北的农业发展要靠以下几个方面吧,首先是科技,要走现代化农业的路子,其次是质量,要打品牌战,最后要结合电商发展,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当然这几种方式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路子,但是的确也是比较靠谱的方式。


现代兴农:老百姓说的好,科学种地,科学带娃。各地政府部门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组织农民进行培训,特别是年轻的务农者,让大家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并且把测土施肥、航化防病防倒伏、新技术、新设备引进等工作综合在生产中,争取取得更高的产量效益。


品牌兴农: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主导方向,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增强经营活力,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和农民收入的双提高。


电商兴农:让优质的农产品走出地域的限制,走到全国各地老百姓的面前,现在黑龙江很多地方都在发展电商扶贫,不过推进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打造一点多线的电商运营服务体系链条,这还需要多方努力。


东北网


在信息化不发达的时代,农村都是传统化经营,尤其是在东北,农作物耕种的品种少,一般是水稻和玉米,种植样式单一,收入偏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还有信息化的发展,丰富了农民的经营方式。因此对于东北农民来说学会多种经营是必不可少的。

国家对民生问题越来越关注,更是对农民提供了大量补贴,玉米虽然也有补贴,但是相对较少,这几年倒是对大豆种植给予了更高的补贴,东北地区盛产大豆,对东北大区加大了扶持力度。其实这也与东北地区陷入经济困境有关,东北因为自然优势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粮食供应地,但是根据最近的粮食情况来看,情况并不明朗。

东北地区四季分明,作物都是一年一熟,冬季温度低,更是不能种植。为了增收创收,其实可以采用温室大棚的好办法,虽然北方的冬天非常的冷,但是可以采用深挖的办法,大棚的地面向下挖深,这样深一点的地面可以保温,墙体再做防寒措施,外面用防水棉被覆盖,白天通过日照增温,晚上保温,这样室内的温度正是可以让果蔬正常生长的温度,反季的蔬菜往往很畅销,而且在针对室外严寒的情况下还能多种植一茬,想不增收都难。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交叉种植的方法。东北的秋天都会储存秋菜,包括白菜,土豆,大葱之类的可以存放的蔬菜,比冬天买的价格低还好。所以大家可以选择先种一茬香瓜,西瓜,成熟期段,然后在收完之后还能再种一茬白菜,香瓜和西瓜的生长周期短,大概八月份的时候就收获完了,这时最适合的就是种白菜,香瓜的价格比西瓜更高一点,第一份收入就很喜人了,再加上一茬白菜,还多了一份收入。这样的交叉种植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生产率。

除了传统的种植玉米,农民们可以从东北的一些特色物产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春夏交接的时候农民也可以种植一些蔬菜,除了可以自己家吃着方便,还能卖一些,而且蔬菜的收入高于玉米的收入,番茄这些年的收入一直很好,辣椒经济价值高又很好管理,黄皮尖椒产量高,豆角类夏天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而且生长时间相对较长,产量高,黄瓜、茄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只要选好品种,经营得当,收益还是很值得期待的。而且深加工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了,对农作物的需求也更大了,做到农作物生产与订单供应的有效配合,经营效率也是不低的。

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创新,学会改变之前一些固守的习惯,要学会适应经济的发展,农民也不单单是种玉米水稻这些粮食作物,要想有更高的收入,就要研究出路,找到好的方向,学会多种经营,不管是贴合国家政策,种植补贴作物,还是种植蔬菜或者大棚等,只要适合大环境,好好经营,收益自然就会出现。


一盛农业


导致了耕耘机器化程度偏低,从业人员的受教诲程度偏低,影响了行业的升级。此中告急标题在地盘零散化标题,随着2018年都邑地盘确权共计,地盘流转将的有有效的担保,放慢了地盘流转进度,而都邑劳动人持续下降也促退了地盘流转,为后期地盘的成片化,机器化、规模化打点打下底子,。

将来农业方向是机器化,规模化及家庭农场方法同存,并有1定的数量的是订单农业。科学打点,订定栽培、打点及销售筹划将变得越来越告急。

东北作为我国告急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三省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产量占全国产量近1半摆布,大豆产量占国产大豆比例超过六成,此外也是我国优秀稻谷的生产基地。地盘底子好,都邑人口鳞集度绝对此外地方偏少,地盘成片,无利于机器化。成片地盘机器化后,能约束更多的都邑劳动力。按照现有内容,东北地域1家亩的玉米只能赚纯本钱,加之自有人工的,假定自有地盘还有1些地盘折价支出,但也仅能对峙1家基础底细的支出,而且大部门农户栽培玉米面积达不到100亩。地盘本钱转让租赁,机器化耕耘更有栽培更大面积的地盘。此外也大要介入1些分工社,介入1些订单农业,减少运营过程的价格侵陵。


山野村夫阿福


农业在我国可谓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大约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然而,农业发展近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却没有什么发展,至今在许多的地方依然是采用最原始的农耕技术,因此以农业发展为主导的地区,经济随之也落后。

东北地区,在近代时,是我国重工业的生产基地,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然而,在经过抗日战争以及内战,东北的工业基础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现代,东北由于自己的地理优势,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 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但是农业依然采用农耕时代技术,因此,东北的经济陷入了困局。



对于东北这么大的农业生产基地,以农业为主导产业进行带动经济。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

1.集约化、统一化

东北主要有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构成,地势平坦、耕地辽阔,土层较厚、土地肥沃属于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因此在东北可以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同时由于东北耕地面积平坦、广阔,可以由专门的机构统一分派、科学种植有更大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只有这样农业才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2、产业化

东北是全国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因此农产品是东北最多的原材料,因此东北可以进行产业衍生,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成为全国最大的食品生产基地,进而可以极大的带动东北地经济发展,成为东北农业的新的增长点。

3.科学化

农业的发展,一直比较落后。农业要想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东北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实行无土栽培以及杂交等新型种植,这将极大的增加东北农业的产量。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我是小寇视界,欢迎大家的阅读与关注!


小寇视界


首先,感谢实体经济守望者的邀请,感谢关注东北振兴!

东北地区,疆域辽阔,土肥地壮,沃野千里。东北地区最大的特色是农产品丰富,而且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空气质量好,草绿,花美,天蓝。

东北地区是国家最重要的大粮仓之一,特别是玉米等杂粮,产量高,品质好,但是,初级农产品商业附加值不高,所以做粮食的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是振兴东北的主要出路。



另外,东北地区有大量成片的荒山和丘陵,适合退耕还草,种植紫花苜蓿草,发展绿色养殖,为国家提供生态畜产品,也是振兴东北的一条主要出路。

我是中医农业实践者,专注于健康领域20年。每天会发布关于中医农业方面的深度报料,如果您想及时获取中医农业方面的养生知识,就请点击关注,让健康一路陪伴您,快乐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