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拍出了華語電影裡極為少見的動作戲

文丨唐令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攀登者》可以說是華語電影中第一部把登山這件事拍得這麼極致的電影,這首先得益於它背後真實事件本身的力量感。

因為,從北坡攀登一次珠峰,在當時那個年代,就已經是突破人類身體極限的事情了,更別說還要攀登兩次,甚至更多次。

《攀登者》拍出了華語電影裡極為少見的動作戲

《攀登者》很冒險地把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的那次攀登放在了開頭,這種一上來就直接把驚險感和情緒力量推到極致的行為,在讓觀眾迅速進入故事的同時,也不得不讓人好奇,影片在之後要製造什麼樣的情節,才能超越影片開頭的這種情緒頂點。

但李仁港導演還真的做到了。這也是《攀登者》在整體結構上的一種巧妙設定,一開始的這場登山,是整部電影的引子,也像交響曲中的序曲。

因為沒能在山頂留下360度的影像,這場登山並不被世界承認,於是中國登山隊便決定在1975年再次攀登珠穆朗瑪峰。

這第二次的攀登,才是整部電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攀登者》拍出了華語電影裡極為少見的動作戲

那第一次攀登,也就成為了某種神話般的過去,隊員們所要做的,就是要再次觸及這個神話,把它變成現實。

1975年的第二次攀登在片中被劃分成了好幾個階段,由此也帶出了整個時代在十五年間的變化。

以李國樑為代表的新一代登山隊員們的到來,就和方五洲、曲松林等人形成了兩代登山者之間的對比。

《攀登者》拍出了華語電影裡極為少見的動作戲

在剛剛來到訓練營的時候,他們還根本就不是一個「攀登者」,他們在訓練營裡學習、成長的過程,甚至之後參與的最初幾次登山,都是他們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攀登者」的過程。

影片關於「攀登」的含義,也就因此從物理上的攀登世界之巔,拓展到了新一代青年們成長,以及從上一代人手中接棒的成長意義的攀登上。

影片也沒有僅僅只拍攝攀登這件事,攀登之前的訓練、準備、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也讓我們對登山這件事有了更全面的瞭解。有意思的是,影片還為此給攀登劃分出了幾個明顯不同的敘事空間,讓影片同時在視覺和敘事層面都具有了更加豐富的肌理。

《攀登者》拍出了華語電影裡極為少見的動作戲

最前端的敘事空間是在雪山上,以方五洲、李國樑等人為代表的登山隊員為主,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到那些登山隊員們面對的險情,比如雪崩、冰裂縫、突然砸下來的雪石、又或者是酷寒和大風。

這種驚險不僅挑戰人們的生理極限,讓我們能切身體會到這些隊員們面臨的那種生死時刻,同時還直接刺激和調動了我們的感官,製造出了動作片和災難片式的緊張感,我們或許可以稱之為,「危機空間」。

《攀登者》拍出了華語電影裡極為少見的動作戲

第二個層面上的敘事空間則是徐纓為代表的氣象組、測量組等成員,她們雖然並不攀登雪山,卻也依然要駐紮在高海拔地帶,觀測氣象,為登山的前鋒突擊隊員們提供信息。

他們的工作,直接關係到登山最佳時機的選擇,也是直接決定攀登是否能成功的關鍵因素,而我們也同樣能看到,他們的研究在最後的關鍵時刻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以徐纓為代表的這些科研人員,比起「危機空間」中的敘事,提供的是一種理論和邏輯上的支持,也讓登山這件事在觀眾的心中有了更具象化的樣子。

我們或許可以稱之為「研究空間」。

《攀登者》拍出了華語電影裡極為少見的動作戲

他們所代表的,是科學層面上的攀登,因為他們同樣要面對前人從來沒有面對過的狀況,尤其是最後測量組測出了屬於中國的珠峰高度的時候,這種科學層面的攀登也就被推到了高潮。

第三個層面上的敘事空間則可以把珠峰大本營和訓練營結合起來看,這些空間並不會面對雪山的危機,但是它們卻是讓這些攀登者邁出第一個成長腳步的空間,同時也是在前鋒突擊隊們面對險情的時候,支持他們、決定攀登戰術的堅強後盾。

這個空間中的那些人們,比如曲松林、趙政委所要面臨的艱難抉擇,絲毫不亞於那些隊員們面臨的極限環境。

《攀登者》拍出了華語電影裡極為少見的動作戲

這是一個典型的「支持空間」,它多數也在帳篷、醫院這樣的室內,又或者是訓練營這樣的山下自然場景中發生,和「危機空間」中的那些雪山場景也形成了非常鮮明的視覺對比。

不過,作為一部登山片,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依然還是雪山上的那些遭遇險情的畫面,它們中的不少場景,都會讓人直接想到李仁港導演執導過的那些經典的動作片和武俠片的質感。

《攀登者》拍出了華語電影裡極為少見的動作戲

比如有一場戲,隊員們遭遇大風,為了避免大家被吹走,隊員們只好把十二個人都綁在了登山梯上,再固定在岩石上。但即便如此,大風還是吹得登山梯四處翻飛。

這段鏡頭特別武俠,那些傾斜的畫面構圖,把人體和登山梯綁縛在一起的設定,有種香港動作片中把人體極致化成動作場景中的物品那種奇觀化質感。

反正我當時直接就想到了一個詞——人體風箏。

但它同時又是非常符合現實的,珠峰八千米以上的那些險情,把帳篷連根拔起,直接把登山者們吹走,都是隨時會發生的事情。

《攀登者》拍出了華語電影裡極為少見的動作戲

但一定要說的是,這些動作場景和驚險段落,也完全不僅僅只是製造緊張感而已,幾乎所有的這些危難時刻,都是和登山隊員們之間的情誼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吳京也提到說,他在這部電影裡的這些動作戲,「都是和情感結合起來的」,和之前他那些多數是和對手搏鬥的動作戲不同,在《攀登者》裡,他更多的是和嚴峻的天氣、突發的險情去搏鬥,是要去營救自己或者是自己隊員的生命。

也正因為如此,那些幾乎要超出人體極限的動作戲,也就擁有了身體之外,隊員們之間相互幫扶、救助,甚至願意為了挽救對方而犧牲自己生命的情感濃度。

《攀登者》拍出了華語電影裡極為少見的動作戲

其實說起來,登山是一個離我們大多數人都很遙遠的事情,但影片為「攀登」這個詞所賦予的從心理到物理多個層面的意義,則讓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也能更加理解和代入攀登這件事;那些刺激著我們感官的動作戲,同樣也因為登山隊員們相互之間的付出讓我們的情緒產生了共鳴。

這就是《攀登者》為什麼會如此打動我們的原因。

《攀登者》拍出了華語電影裡極為少見的動作戲

它不僅拍出了攀登珠峰這件壯舉的特殊之處,也拍出了它內核裡那些可以屬於每個人的動人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