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高新前9月淨利增逾4億 股價10年暴漲17倍

●長江商報記者沈右榮

448元/股,A股3704家公司中,排名第二,屈居貴州茅臺之後。

這是長春高新在二級市場上的亮眼之處。

長春高新成立於1993年6月,1996年12月18日在深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是東北地區最早一批上市的公司之一。公司主營業務以生物製藥、中成藥生產及銷售為主,輔以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等,目前已成為國內生物醫藥領域具有一定技術領先優勢的上市公司。

2006年以前,長春高新的經營業績波動頻繁,此後進入穩定增長期,尤其是近10年,走出中高速增長軌跡。近10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同)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20.92%、47.96%。

今年以來,長春高新經營業績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前三季度,公司實現54.44億元,同比增長31.50%,淨利潤12.41億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同比增長逾4億元,增幅為47.93%。與此同時,公司經營現金流淨額為15.76億元,同比增長423.21%。

A股市場上,醫藥公司銷售費用居高已成普遍現象,銷售費率超過70%並不少見。與之相比,長春高新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處於相對低位,去年為38.98%,今年前三季度為35.14%。

二級市場上,長春高新呈現出蓬勃向上之勢。昨日,其收盤價為446.50元/股,較2009年10月30日的24.83元/股上漲了17倍。

淨利1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47%

長春高新的財報日益亮麗。

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長春高新實現營業收入54.44億元,去年同期為41.40億元,同比增長13.04億元,增幅為31.50%。對應的淨利潤為12.41億元,去年同期為8.39億元,同比增長4.02億元,增幅為47.93%。

長春高新於1996年底上市,上市初期,經營業績不太穩定。1996年至2005年的10年間,營業收入從1.41億元增長至4.87億元,10年僅增長3.46億元,期間有三年出現下降。淨利潤走勢更不好看,1996年,上市首年,淨利潤為0.56億元,此後起起伏伏,總體上是在走下坡路,至2003年,虧損1.08億元,是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2005年,公司再度虧損,虧損金額為0.59億元。

從2006年開始,公司經營業績進入穩定增長期。206年至2008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5.82億元、6.62億元、8.0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50%、13.79%、21.46%,對應的淨利潤為0.05億元、0.08億元、0.20億元,成功扭虧為盈後實現了大幅增長。

2009年至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從10.24億元增長至53.75億元,增長了4.25倍,1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0.92%。這10年間,其淨利潤從0.73億元增長至10.06億元,增長了12.78倍,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7.96%。

近10年間,長春高新的毛利率處於高位且總體上較為穩定,其毛利率在75%至85%之間波動。與之對應的淨利率處於上升趨勢,2009年為12.81%,去年為27.22%,翻了一倍。

上市以來,長春高新以生物製藥、中成藥生產及銷售為主營業務,輔之以房地產開發。從近幾年的主營業務構成看,製藥業務貢獻了超過80%的營業收入,房地產業務收入佔比不到20%。其中,製藥業務毛利率接近90%,而地產業務毛利率多在40%左右。

由此可見,長春高新制藥業務毛利率明顯高於地產業務毛利率,其接近90%毛利率堪稱暴利,這也是公司淨利潤持續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

上市以來,長春高新總資產從7.37億元增長至今年9月底110.54億元,增長了約14倍。

銷售費率38%低於同業

長春高新的銷售費率低於同業,也是公司淨利潤增速遠超過營業收入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前三個季度,長春高新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75億元、16.17億元、20.52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為72.07%、-5.89%、47.59%。同期淨利潤分別為3.65億元、3.62億元、5.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3.67%、7.04%、76.8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與淨利潤基本上沒什麼差距,走勢基本相同。

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走勢基本相同,淨利潤變動幅度超過營業收入,這與公司費用管控及毛利率上升有關。

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19.13億元、管理費用2.68億元、研發費用2.72億元、財務費用-0.28億元。對比營業收入,前三項費用增幅低於營業收入,而財務費用因為利息收入增加而大幅負增長。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銷售費用,前三季度銷售費用同比增長4億元,增幅為26.44%,低於營業收入31.50%的增速。

2017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8.15%、38.98%、35.14%。

這一比重在A股上市醫藥企業中,處於相對低位。去年,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超過40%的多達64家,其中龍津藥業、靈康藥業均超過70%。今年前三季度,這一比重超過長春高新的多達74家,其中龍津藥業高達74.16%。

當然,重營銷輕研發這一問題,長春高新同樣較為突出。去年,公司銷售費用20.95億元,其中銷售佣金、服務費為9.94億元,較上年度的7.79億元增長27.60%。銷售佣金、服務費主要是醫藥公司銷售代表的銷售提成,佔比如此之高足見公司高度重視營銷。此外,公司銷售人員薪酬及福利為7.65億元,較上年的3.72億元翻了一倍多,而管理人員薪酬及福利為2.05億元,較上年的1.95億元僅微增0.10億元。這些數據足以說明公司對營銷的重視程度。

與銷售費用相比,長春高新的研發投入要吝嗇不少。2017年、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3.49億元、3.96億元,同比增長13.56%,與營業收入佔比分別為8.50%、7.37%,佔比下降1.13個百分點。對應的研發人員分別為520人、523人,佔公司員工總數的11.27%、10.31%,也下降了0.96個百分點。

在A股221家醫藥公司中,長春高新去年研發費用排名第16位。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