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真幹實幹 百姓認可獲點贊——記舞陽縣保和鄉衛生院駐樓宋村第一書記張曉輝

河南經濟報記者 石桂林 通訊員 曹舒涵 李凱軍

張曉輝,舞陽縣保和鄉衛生院職員,2011年3月入黨,2017年被保和衛生院評選為“優秀黨員”。2019年評選為2018度“衛生健康工作先進個人”,自擔任舞陽縣保和鄉樓宋村第一書記以來,在建強基層黨組織、推動精準扶貧、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取得了較好成績,在2019年省考核中零問題,評選為“舞陽縣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張曉輝嚴格按照縣、鄉扶貧工作統一部署堅持五天四夜工作要求,在村“兩委”幹部的幫助下,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與幹部群眾座談交流,訪貧問苦,全面瞭解全村的產業發展現狀、基礎設施、集體經濟建設、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等情況,幫助積極爭取項目,與幹部群眾共同探討脫貧致富的路子,鼓勵他們依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為貧困群眾工作做了許多實事好事,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截止2018年底,全村貧困戶10戶12人,五保貧困戶7戶、7人,低保貧困戶2戶4人,一般貧困戶1戶1人,貧困發生率降到0.63%;

仔細排查 確保精準識別

樓宋村按照貧困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回頭看”要求,充分考慮因房(危房)、重病、殘疾、因病返貧、因災、因學致貧、無勞動能力等困難家庭實際情況,按照村組幹部會初選,“第一書記”和鄉村幹部走訪,黨員群眾代表大會評議,緊緊抓住精準識別第一關,擬定貧困戶名單公示等程序進行,所有程序環環相扣,並公佈縣扶貧辦監督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

依託項目 解決貧困戶急需

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實施了到戶增收項目91戶全覆蓋,公益崗位67人,金融扶貧43戶,光伏扶貧54戶,教育,醫療等項目政策實施並全部落實。

注重產業 鞏固脫貧成效

一是葡萄結出“豐收果”。引進龍頭企業,組建葡萄種植合作社,有效帶動全村農戶和貧困群眾發展葡萄產業。積極探索田園採摘模式,連續5年舉辦葡萄採摘節,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採摘、旅遊休閒基地,年入園採摘遊客達4萬人次。目前,全村葡萄種植面積達到800多畝,34戶貧困戶發展葡萄種植96畝,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27人。二是香菇撐起“增收傘”。組建香茹種植專業合作社,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引導6戶貧困戶承包香菇大棚,戶均年增收2萬元。引導貧困勞動力21人在香茹基地務工,年均增收5000元。三是光伏發出“穩定財”。規劃建設325千瓦的村級光伏電站,年發電受益10.9萬元,帶動54名貧困人口通過參與公益實現增收,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有效解決了部分特困家庭和無勞力家庭幫扶難、增收難、脫貧難問題,成為村集體增收和幫貧帶富的重要支撐。四是居家就業唱響“勤奮歌”。引導有成人員返鄉創業,投資300萬元建成金福樓調味品廠,安排村民就業21人,帶動貧困戶5戶6人入廠務工,戶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精神扶貧 重拾生活信心

激發內生動力,調動貧困人口積極性,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為此多次召開全村半勞動力、弱勞動力進行手工製作技能培訓,實現居家靈活就業20人,改變了以前在家閒轉的狀況,每人年收入2000元以上;一部分殘疾、患重病、老人戶,他們更需要精神上關懷,為此張曉輝在落實各項脫貧措施的時候十分注重對貧苦戶的心理疏導,多看、多問更加關心他們的生活。該村貧困戶張棉89歲孤寡老人5個子女已亡4人。張曉輝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此同駐村工作隊一起,經常到張棉家看望,並向單位申請送去家庭生活用品,同她講解目前的扶貧政策;帶領村幹部為貧困戶宋任甫、李鐵聚家修建庭院道路,目前張書記正帶領村“兩委”班子繼續按照制定的脫貧規劃,同扶貧工作隊和鄉幹部一起,做細做實精準扶貧,確保一戶一策落到實處,貧困戶按時按質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