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痛風應該這麼預防

痛風是指嘌呤代謝紊亂,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謝產物)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癥,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就會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的異物炎性反應。痛風防範很重要,在飲食上建議堅持以下原則。


「必看」痛風應該這麼預防

1.低嘌呤飲食。如果嘌呤攝入量過多,會使體內尿酸生成增加。正常人每天嘌呤攝入量為600~1000毫克,痛風病人應長期限制膳食中嘌呤的攝入量。急性痛風患者應選用低嘌呤膳食,嘌呤量應嚴格控制在每日150毫克以下;緩解期可適當放鬆,但高嘌呤食物仍應禁忌。

2.低蛋白飲食。需控制含嘌呤高的食物,還應適當減少膳食中蛋白質攝入量,以每日0.8~1.0克/千克為宜。蛋白質供給應以植物蛋白為主,動物蛋白可選用牛奶、雞蛋。不宜選用肉類、禽類和魚類的內臟;由於嘌呤易溶於湯中,各種肉湯嘌呤含量很高,需將瘦肉、禽類經煮沸後棄湯食用。

3.低熱量飲食。由於體重指數與高尿酸血癥呈正相關,因此肥胖者應限制能量攝入。超重者可在原每日攝入總能量的基礎上減少10%~15%,每月減重0.5~1千克,使體重逐漸降至理想體重範圍。切不可盲目減肥,能量減少過快、過度飢餓易造成體內酮體升高,抑制尿酸從腎小管排洩,使尿酸的排出減少,引起痛風的急性發作。


「必看」痛風應該這麼預防


4.低鹽低脂飲食。為降低體重,痛風患者應該限制脂肪的攝入量。痛風病人常會合並高血壓、動脈硬化、脂肪肝、膽結石等,也需要低脂肪飲食。一般脂肪攝入量建議控制在每日40~50克,應選用含脂肪少的魚肉、兔肉、雞脯肉、鴨胸肉等;選用植物油而不用動物油,並採用少油的烹調方法。由於痛風患者易患高血壓和腎病,應限制鈉鹽攝入,用鹽量控制在2~5克/天。

5.增加果蔬攝入量。蔬菜和水果是成鹼性食物,在體內代謝後,產生偏鹼性物質,可降低血液和尿液的酸度,並使尿液鹼性化,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能促進組織內尿酸鹽的溶解。痛風患者可適量食用西瓜和冬瓜,具有明顯的利尿作用。

6.增加飲水量。多飲水有利於尿酸排出,預防尿酸腎結石,延緩腎臟進行性損害,因此,一般病人提倡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約8~10杯),為了防止夜間尿濃縮,還可在睡前適量飲水。但腎功能不全及心肺功能異常者需根據病情限制水的攝入量。飲水宜選用白開水、淡茶水、礦泉水、果汁;濃茶水、咖啡、可可等飲料有興奮植物神經系統的作用,應避免飲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