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首家虧損上市企業要來了?3年半鉅虧10個億 這家叩響科創板

無利潤、無銷售收入、無產品、連續三年虧損、研發費用高企,也能登陸A股市場?

沒錯!萬一夢想實現了呢?

這個幸運獎兒就是:蘇州澤璟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澤璟生物”)。

10月30日,澤璟生物成功通過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審議“拷問”,成為首家採用科創板上市規則第五套市值及財務指標的醫藥生物企業,也是首家有望登陸A股市場的虧損公司。

澤璟生物是科創板設立以來第120家獲得申請受理的企業,如果順利獲得註冊且發行上市,無疑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中的一個極具標杆意義的事件。

澤璟生物是做什麼的?這家企業到底有何“另類”之處?敲開科創板大門的底氣何在?上交所為什麼給它一次機會?

A股首家虧損上市企業要來了?3年半鉅虧10個億 這家叩響科創板

澤璟生物“厲害”在何處

《我不是藥神》作為第一部反映國內醫藥領域現實的題材片,曾引發社會討論話題。電影中“買不起天價藥”的問題被一個頗具英雄主義的“神油”店老闆解決,最後天價正版藥的壟斷被打破、醫療制度得到改革,病患有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但熒幕之下的現實狀況總是要比劇本複雜得多。

據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2018中國癌症報告》顯示,中國每年癌症新發病例達429萬。全國每天約有1萬人確診為癌症,平均每分鐘就有7人確診。

畢業於美國邁阿密大學藥理學的盛林澤博士,回國成立蘇州澤璟生物製藥有限公司。2019年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腫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膽疾病等多個治療領域的創新驅動型的新藥研發企業。

作為澤璟生物第一個自主研發的抗癌藥,多納非尼的進展之快曾開創了國內創新藥的研製先例。當時從研發到報藥監局、再到拿到臨床批文,多納非尼前後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

而一旦多納非尼通過臨床試驗,則有望成為中國首個上市的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國產一線靶向新藥,也是全球第三個上市的此類靶向新藥。

除了抗腫瘤生物藥外,澤璟生物在大分子重組蛋白藥物開發上也同樣有所佈局,而重組人凝血酶(澤普凝)生產技術難度極高,是目前全球第二家、國內唯一擁有生產外用重組人凝血酶工業化生產技術的公司。

創新藥的研發週期長、投入大,一直沒有收入的澤璟生物是怎麼維持研發和日常運營呢?

不得不提及澤璟生物的融資能力。據招股書顯示,澤璟生物多次股權轉讓,相繼引入深創投、中小企業基金、分享投資、北極光創投、民生保險等多家知名機構。

公司在2017年進行兩輪外部機構增資估值分別為3.16億美元、4.83億美元;在2018年進行兩輪外部機構增資估值分別為5.00億美元、6.93億美元。2018年,公司完成了一筆4億元的B輪融資。此後一舉達到47.5億元人民幣的估值,也讓澤璟生物一腳跨進了科創板的門檻,符合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

第五套標準為未盈利生物企業量身定製

與科創板前四套市值及財務指標相比,第五套指標最大的區別及特點在於對申報企業的營業收入或淨利潤沒有硬性要求,其審核要點在於“市值+技術優勢”。

科創板上市標準五規定: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其中特別提到,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床試驗。長久以來這樣的企業被髮審制下的IPO規則所拒絕,眾多新藥研發企業遠走納斯達克市場或香港市場。事實上,標準五一直被認為是給未盈利生物科技類企業量身定做的標準。

對此,天風證券醫藥研究團隊指出,此項標準為大量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提供了便利,對醫藥公司盈利不做要求,強調的是公司的創新和技術能力,而估值體系與現有體系不同,能夠將創新產品進行DCF現金流的估值,給了硬核科技創新的土壤,為創新型的生物科技類公司創造了良好的資本環境。

截至2019年10月30日,上交所已受理的167家公司中,生物醫藥領域的企業共有29家,除澤璟生物外,還有百奧泰、天智航、前沿生物、神州細胞四家企業選擇第五套標準上市。這些企業的共性是:淨利潤多年連續虧損。其中百奧泰僅在今年一季度就虧損5億元。

根據澤璟生物招股說明書,公司在2016年、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1-6月,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虧損1.28億元、1.46億元、4.40億元、3.41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虧損為0.66億元、1.66億元、1.50億元、1.41億元。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虧損3.51億元。

公司目前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主要原因是公司仍處於產品研發階段、研發支出較大,且報告期內因股權激勵計提的股份支付金額較大,導致公司存在較大的累計未彌補虧損。

從招股書來,澤璟製藥是一家連續三年虧損、暫無產品上市、無銷售收入、研發費用高企的創新藥企業。

A股首家虧損上市企業要來了?3年半鉅虧10個億 這家叩響科創板

未盈利上市意味“緩刑三年”

對於採取第五套市值及財務指標申報科創板的企業(簡稱“研發型上市公司”),有一個必須面對的風險:IPO成功,需要儘快實現創收,若上市3年後,仍不能實現“自我造血”,則面臨科創板退市風險。

若公司自上市之日起第4個完整會計年度,經審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的淨利潤(含被追溯重述)為負且營業收入(含被追溯重述)低於1億元,或經審計的淨資產(含被追溯重述)為負,則可能導致公司觸發退市條件。若上市後公司的主要產品研發失敗或者未能取得藥品上市批准,且公司無其他業務或者產品符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要求,也可能導致公司觸發退市條件。這意味著,對研發型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或淨利潤或淨資產的要求可以“緩刑3年”,否則股票直接終止上市。

特別注意的是,而與主營業務無關的貿易業務或關聯交易產生的收入不計入考量。

上述規定對尚未盈利的醫藥企業其實是出示“黃牌警告”。對於未盈利醫藥行業公司,不能僅僅考慮目前的預計市值及產品技術達到上市標準,還需要關注自身的研發管線、臨床進度、未來市場推廣是否能夠在上市後的三年內達到預期進度、具備可持續經營的能力。

業內人士指出,不要為了科創板上市“趕鴨子上架”,貿然選用第五套市值及財務指標去衝擊科創板。

資深投行人士、《科創板之道》作者王驥躍表示,澤璟生物虧損過會可以說是行業內的標杆。對於虧損企業,做好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剩下的就交給市場了。市場第一次接觸虧損公司上市,或許還不習慣,但這個潮流是不可逆的。為何要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就是投資者也要專業化。

但王驥躍也表示,並不是虧損公司一定可以在A股上市,而是有投資價值但暫時虧損的公司可以上市。另一方面,虧損公司依然具有較大風險,未來是否能夠盈利、何時能夠盈利都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甚至研發最終失敗也很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