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單刀赴會

漯河統戰 ID:lhtzb0

漯河統戰官方微信平臺帶您看統戰新聞、學統戰知識、品統戰文化、展統戰形象。

统战故事||典故:单刀赴会

正文共:2769 字 3 圖

預計閱讀時間: 8 分鐘

统战故事||典故:单刀赴会
统战故事||典故:单刀赴会

上為烏蘭夫在解放戰爭時期,下為新中國成立後獲上將軍銜

抗日戰爭勝利後,內蒙古東部原偽滿興安地區和中部原偽蒙疆地區剛剛從日本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但國共兩黨和雙方軍事力量都還沒有到達這裡。於是,當地一批具有民族意識的蒙古族各階層人士,分別集中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興安盟王爺廟等地,自發探索戰後內蒙古的出路。他們分別在蘇尼特右旗建立了“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在王爺廟建立了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等。

中共中央從內蒙古在全國革命大局中的戰略地位考慮,認為需要儘快把集中在這三處自發而起的民族力量,引入我們黨領導的內蒙古自治運動的軌道。

1945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發電指示晉察冀中央局和晉綏分局:“應由烏蘭夫同志負責擬定我軍進入蒙區及對蒙人的紀律及必須注意的事項數則,以資遵守。”“統一西蒙領導。暫規定大政方針由中央決定,實際工作由晉察冀中央局及晉綏分局分別自行處理,而以烏蘭夫同志和兩個中央局聯繫,以籌劃共同的行動方針及統一步驟。至於蒙古幹部,應統一由烏蘭夫分配。”

11月10日,又發電給晉察冀中央局等:“同意你們先成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宣佈綱領,發動廣大蒙民,準備將來建立內蒙古自治政府的方針。”“雲澤(烏蘭夫)同志可留你處主持蒙民工作”。

這些指示,明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內蒙古自治運動的方針政策和工作步驟,明確了將要成立的黨領導的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的性質和任務,也把領導內蒙古自治運動的重要責任交到了烏蘭夫身上。

為了落實中共中央的指示,必須儘快開展幾處民族力量的工作。對此,烏蘭夫採取了“攻心為上”的戰略,努力通過統戰工作方式方法解決問題。

1945年10月上旬,烏蘭夫在只帶少數幾名幹部的情況下,來到蘇尼特右旗“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所在地,經反覆宣傳講解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和民族政策,很快把這個“臨時政府”的大多數人爭取了過來,烏蘭夫還當選了“臨時政府”的主席。三天之後,“臨時政府”主席烏蘭夫就將其遷到由八路軍控制的張北縣。

1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在張家口成立,這個“臨時政府”的多數人員都參加了進來,它自然就消失了。晉察冀中央局把解決這一問題的情況報告了中共中央,得到了中央充分肯定。周恩來把烏蘭夫此舉稱為“單刀赴會”,大加讚揚。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後,烏蘭夫當選為主席,內蒙古民族解放運動,進入了有統一組織、統一領導、統一奮鬥目標的新時期。

1945年12月初,內蒙古東部戰後建立的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東蒙本部派代表到張家口聯絡。烏蘭夫在接見他時知道了東部戰後的大致情況。經請示晉察冀中央局並報中共中央批准,決定組成聯合會東蒙工作團赴內蒙古東部調研,謀求儘快把內蒙古全區域的自治運動統一起來。

當時中共中央正在考慮如何解決內蒙古東部的問題。1946年2月18日,中共中央電示有關中央局、分局領導和烏蘭夫稱:“林(彪)前所告內蒙人民革命黨綱領過左,我們不能贊成該黨之綱領及活動,如有可能,應勸告其改變方針。”不久後又指示:“耐心說服他們,改變作法”;“警告如他們堅持現在的作法,我們即不能支持他們,必要時還要聲明與他們無任何關係。”3月10日,中共中央再次發報強調“對東蒙自治政府政策應慎重,並要相機說服他們接受區域自治,但仍應以團結為主,不要操之過急使他們離開我們趨向國民黨。”

根據中共中央決策,1946年3月底4月初,由中共中央冀熱遼分局直接領導,在烏蘭夫主持下舉行了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會議採取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與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雙方代表會談形式。在預備會期間,雙方爭論激烈。

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方主張內蒙古自治運動由他們戰後建立的內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並主張要像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那樣“宗藩”式“自治”。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方的主張就是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即中國工人階級是統一的,中國共產黨是全國統一的黨,屬於中國一部分的內蒙古革命,必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關於“自治”問題,我國曆來是多民族統一國家,中華各民族是誰也離不開誰的命運共同體,只能在中華大家庭中實行“民族平等、民主自治”的“民族區域自治”。

雙方主談代表翻來覆去講自己的道理,就是達不成共識。

關鍵時刻,烏蘭夫有針對性地做了東蒙主要代表人物的工作,與他們達成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內蒙古人民才能獲得徹底解放;只有在中華大家庭中實行“民族平等、民主自治”即“民族區域自治”,內蒙古的蒙古族同胞才會有光明前途的共識。其後,烏蘭夫又趁熱打鐵,親自到東蒙政府代表會上做工作,推動他們轉變了態度,在一系列主要問題上達成了共識。

4月3日,雙方舉行全體代表會議,通過《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的主要決議》,補選聯合會(東部)副主席、常委等,健全充實工作機構,實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對全區域自治運動的統一領導。

“四三會議”後一個多月,在中共中央西滿分局領導下,1946年5月25日至27日,舉行東蒙古人民代表臨時會議,貫徹落實“四三會議”討論通過的《主要決議》,選舉產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興安省民主政府,組建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東蒙總分會,撤銷了自成體系的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內蒙古人民革命黨自行解散。

至此,內蒙古東部實現了由民族革命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一批民族革命者一躍而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者。促成“四三會議”由激烈爭論到快速達成共識的這一舉措,充分顯示了烏蘭夫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大智慧”。

根據中共中央確定的內蒙古自治運動先成立“聯合會”,待群眾普遍發動起來後再建自治政府的兩步走方針,1946年8月1日,烏蘭夫向中共中央提出成立內蒙古自治政府的建議。11月18日,中共中央西滿分局也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同樣建議。12月26日,中共中央批准建立內蒙古自治政府。按照中央指示,烏蘭夫帶部分自治運動聯合會領導人和機關人員,於1947年2月抵達興安盟王爺廟,開始籌建內蒙古自治政府。

在中共中央東北局領導下,由烏蘭夫主持在哈爾濱召開由各方面主要領導人參加的籌備會,起草了《內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綱領》《內蒙古自治政府組織法》等文件草案,提出了臨時參議會和自治政府組成人員候選人名單等。為加強中國共產黨對代表會議的領導,確保代表會議成功,還建立了以烏蘭夫為書記的會議黨團組織。

统战故事||典故:单刀赴会

1947年5月1日,當選的自治區主席、副主席、委員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成立大會上宣誓就職

1947年5月1日,烏蘭夫代表當選的自治政府成員宣誓就職,宣告了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5月21日,中共中央東北局作出內蒙古的黨組織稱“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的決定。26日,任命烏蘭夫為內蒙古共產黨工委書記。內蒙古自治政府和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的成立,標誌著內蒙古自治運動取得基本勝利。從此,內蒙古進入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紀元。

统战故事||典故:单刀赴会
统战故事||典故:单刀赴会

●特別關注||如何“讀懂中國”?習近平這樣說

●統戰歷史||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統一戰線的新特點、新陣容、新形勢

●統戰人物||鄧寶珊:北平和平解放的“鑰匙”

●今日推薦||大曾畫畫:曾記青春意氣豪,轉眼中年常自嘲。柴米油鹽樣樣貴,生活遍地是雞毛。

统战故事||典故:单刀赴会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傳遞友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