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最有文化的縣,有座小故宮,在西北鄉野讓你感受皇家氣度

我是旅圖君,筆耕不輟,只為講述旅途中更精彩的故事!

在青藏高原東部,湟水河中游,鑲嵌著一顆閃閃發光的寶石,這就是河湟歷史名城--樂都縣。如果說樂都給我留下了什麼印象,那麼我想說,就是那句經典的“我們樂都的沙果兒比你西寧的雞蛋大”……呃呃,開個玩笑。其實樂都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作為青海建立的最早縣城之一,有著千年歷史的樂都非常值得去研究。在青海的40多個縣區市中,樂都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大縣,作為現在海東市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樂都一直給人以一種富有文化氣息的縣域印象。如果單從旅遊的角度講,樂都的瞿曇寺可以說是來青海必打卡的地方,只可惜它太低調了!

青海最有文化的縣,有座小故宮,在西北鄉野讓你感受皇家氣度

那麼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樂都,看看這座千年縣城到底有一種什麼樣的魅力?

歷史悠久,曾易名數10餘次

樂都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在秦漢以前,這裡一直被羌人佔據,直到漢武帝時期,為了斬斷匈奴與羌人之間的聯繫,漢朝軍隊進軍湟中,佔據整個河湟地區,樂都開展納入了大漢王朝的版圖,但在那個時候,並沒有設縣,只是將這塊土地納入漢朝疆域。直到漢宣帝時期,在今天樂都縣境內,設立了破羌縣,隸屬於當時的金城郡,從這個時期算起,樂都縣可以稱得上是青海省最早的縣之一。

青海最有文化的縣,有座小故宮,在西北鄉野讓你感受皇家氣度

那麼什麼時候開始稱樂都呢?是從南北朝時期,當時的少數民族河西鮮卑禿髮烏孤建立南涼,他把自己的都城定在這裡,並改名樂都,這是樂都作為地名首次出現在河湟大地。

後來這塊地方反反覆覆出現過好多名字,北魏時期移西都縣於樂都,從此,樂都又稱西都。隋朝時期,又將西都縣改為湟水縣,隸屬鄯州。唐朝時期,樂都達到了人生第一次巔峰,唐高宗時期,置鄯州都督府,後來又置隴右節度使於鄯州,轄治隴右12州,經過一整地域改動後,樂都成為了當時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宋朝時期,又稱邈川、湟州、樂州。元時,樂都屬西寧州。

青海最有文化的縣,有座小故宮,在西北鄉野讓你感受皇家氣度

明代先後設碾伯衛、西寧衛碾伯右千戶所,清雍正三年改為碾伯縣。民國時期,青海建省,改碾伯縣為樂都縣。新中國成立後仍稱樂都縣。2013年2月海東市成立,市政府位於樂都區。樂都區從此以後成為海東市中心城區。

文化樂都,教育文化最強縣

在河湟地區,湟水河可以稱得上是這裡真正意義上的母親河,它發源於海晏縣的包呼圖山,流經湟源、湟中、西寧、平安、樂都、民和,流出青海,最終流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

青海最有文化的縣,有座小故宮,在西北鄉野讓你感受皇家氣度

千百年來,居住在黃水河畔的樂都人民,尊重知識,勤奮好學,在他們所居住的地區,慢慢形成了良好的歷史文化風貌,也孕育出了不少文人墨客,他們為樂都甚至整個河湟地區的文明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也使樂都一步步成為了青海有名的文化大區。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樂都,曾經有一座書院叫做碾伯書院,它是清代河湟地區遠近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因為背靠鳳凰山,故亦稱“鳳山書院”。它由原碾伯知縣何澤著創建於清乾隆時期,成為國家培才之地,招收各民族學生,請名師授課,為當時的河湟地區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在促進當地文化教育事業方面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

青海最有文化的縣,有座小故宮,在西北鄉野讓你感受皇家氣度

在樂都談文化,怎麼少得了樂都一中。在樂都,樂都一中一直都是神一樣的存在,每年多少莘莘學子從這裡懷抱夢想,又有多少畢業生從這裡走向更遠。樂都一中原名“青海省樂都中學”,始建於1930年(民國十九年)。由當時在樂都任縣長的梁炳麟倡導創辦,是青海省創建最早的中學之一。

樂都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深厚,數千年來,這裡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積澱了豐厚的文化藝術,凝聚了河湟地區的文化精華,不少歷史名人都在這塊大地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明清時期,這裡就處於文化教育發展的鼎盛時期,期間樂都地區就出過2名進士,7名舉人,貢生38人,其數量之多,在青海地區絕無僅有。

瞿曇寺,西北鄉野的皇家氣度

說樂都,那絕對繞不過瞿曇寺,因為這是樂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很有遊客來樂都,基本上都是衝著這座有著“小故宮”美譽的古剎而來的。

青海最有文化的縣,有座小故宮,在西北鄉野讓你感受皇家氣度

瞿曇寺,中國西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組規模宏大的明代建築群。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卻有著明代官式建築風格,它偏居青海,卻在歷史上盛極一方。歷經600多個春秋,這座寺院古風猶存,仿明故宮的漢式建築、壯麗的明清壁畫以及精美的石雕藝術,給我們留下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它創建於明洪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92年,距離今天已經是627個年頭了。

青海最有文化的縣,有座小故宮,在西北鄉野讓你感受皇家氣度

瞿曇寺目前是國務院公佈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具體位於樂都縣境內距縣城25公里的瞿曇鄉。寺院依山傍水,總體佈局為一長方形,佔地1.5公頃。雖歷經600餘年,該寺古風猶在,被譽為“樂都小故宮”。

瞿曇寺是一座-教寺院。據寺碑記載:明代以前,在樂都縣南山坳裡背山面水的地方就建有廟宇。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因寺院主三羅藏擁護明朝,朱元璋皇帝御賜題為“瞿曇”的金匾。從此,這座廟宇便定名“瞿曇”。

青海最有文化的縣,有座小故宮,在西北鄉野讓你感受皇家氣度

與許多寺院不同,瞿曇寺的創立,背後站著的卻是大明王朝。這就要從瞿曇寺的開創者三羅喇嘛桑傑扎說起,他是一位與漢族同好的藏族同胞,正是因為他與當時的朝廷關係密切,解決了當時青海地區的民族糾紛,為此,當時的明朝給予這個寺廟大量錢財,使這個原來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寺變成一座具有一定規模的大寺。該寺的創建及後來的擴建,都得到明王朝的大刀扶持,明太祖朱元璋書匾賜名"瞿曇寺",自建寺以來,瞿曇寺就得到明王朝歷代皇帝的高度重視,明13代皇帝中就有7位皇帝為瞿曇寺下達敕諭,頒給金、銀、象牙圖章及封西天佛子大國師等,可以說,這是一個相當有背景的寺廟。

青海最有文化的縣,有座小故宮,在西北鄉野讓你感受皇家氣度

在靠近西藏的地方,將一座藏傳佛教寺廟修建的如同故宮一樣,這與該寺和明朝皇室走的很近不無關係。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由於朝廷出資,所以寺廟也就像朝廷一樣,也就不足為怪了。那麼瞿曇寺最典型的一個特點,就是房間多,北京的故宮是9000多間房間。雖然這個寺廟小,可也有400多間。所以,瞿曇寺也就有了“小故宮”的美譽,當地還有“去了瞿曇寺、北京再甭去”的說法。

青海最有文化的縣,有座小故宮,在西北鄉野讓你感受皇家氣度

整個瞿曇寺佔地2.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依山傍水,高低錯落,氣勢宏偉。瞿曇寺。全寺共有三個院落,建築佈局為前、中、後三進院落,由山門、左右碑亭、金剛殿、瞿曇寺殿、寶光殿、隆國殿、護法殿、三世殿以及左右迴廊、鐘鼓樓等主要建築組成。瞿曇寺中院和後院周匝廊廡,沿著中軸線序列山門、金剛殿、瞿曇殿、寶光殿和隆國殿;兩側對稱建有御碑亭、小鐘樓、小鼓樓、配殿、香趣塔和大鐘樓、大鼓樓等。寺院的前區基本呈漢地佛寺"伽藍七堂"格局,而後區巍峨壯麗,冠於全寺的隆國殿,兩翼有呈向上朝拱之勢連綴抄手斜廊,還有造型端莊的大鐘樓和大鼓樓對峙左右,則明顯仿自明代北京紫禁城的的佈局意象,真的讓人看起來覺得是小故宮。

青海最有文化的縣,有座小故宮,在西北鄉野讓你感受皇家氣度

參觀過後,讓人總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不知道為什麼,在瞿曇寺院子裡遊逛,有在北京戒臺寺與潭柘寺漫步的感覺,絕對感受不出來,你是站在青海省的一座藏傳佛教的院子裡。

這就是樂都,它有千年悠久歷史,有著河湟地區最為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精美絕倫的“小故宮”瞿曇寺,如果青海來旅遊,一定別忘了到這個地方來轉轉,因為這裡真的值得你一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