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朔州,幸福

建市30年間,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朔州一路高歌猛進,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強勁。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見證了家鄉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也享受到收入提高帶來的民生改善。


生活在朔州,幸福

攝影:龐順泉


地點:應縣山西老萬生態爐業

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在朔州,幸福


位於應縣的山西老萬生態爐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於1985年。從建市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子,到如今,成長為國內專業研究和生產環保節能高效B級鍋爐、生物質鍋爐及燃料等產品,總資產1.6億多元,擁有10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山西老萬爐業像腳下這片土地一樣,發展變化翻天覆地,職工收入翻了幾番。


生活在朔州,幸福


邢佃峰是公司的一名質檢員,他說,他1993年來到老萬工作,最開始做學徒,一個月的工資就100來塊錢。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他的工資漲到了7000多元,車、房都有了。

生活在朔州,幸福

像很多老萬的職工一樣,1989年至2012年,朔州城鎮居民收入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1倍,年均增長17.7%。

2000年至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977元增加到21734元,增長4.4倍,年均增長13.1%,這一時期城鎮居民收入增長最為明顯。

2013年至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呈現平穩態勢,由23886元增加到32849元,年均增長6.6%。


生活在朔州,幸福


改革開放前的朔州,農業生產力落後,農村經濟十分脆弱。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朔州建市後,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全面推行,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斷被激發出來。

地點:朔城區野狐澗村


朔城區野狐澗村是個傳統的農業村,從2011年開始,設施農業逐漸發展起來,全村家家戶戶參與大棚種植,發展特色農業。如今,全村已擁有蔬菜、水果等各類大棚85座,農民的收入渠道不斷拓寬,收入水平不斷提升。


生活在朔州,幸福


趙連愛是一名大棚技術員,他介紹說,最近幾年,村裡搞設施農業栽培,效果特別好,不管是種黃瓜還是西紅柿,經濟收入比普通種植翻了好多倍。現在搞火龍果種植,經濟效益會更高。值得注意的是,1989年至2018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45元增加到13423元,增長30.16倍,年均增長12.5%,增速比同期城鎮居民快0.6個百分點。


生活在朔州,幸福

朔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副主任 張權

“進入新時代,我們將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描繪的‘2+7+N’現代產業體系藍圖,聚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煤化工、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現代服務業等新型多元化產業,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奮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和調整,不斷鞏固和擴大產業轉型發展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