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的汽車和油價比國外貴?

小曹瞎叨叨


應該說為什麼只有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如果多幾家公司競爭豈不是更好!


塞北豪客


因為壟斷導致油桶貴。誰說虧本的買賣沒人做,兩桶油年年虧,年年做。再虧他們也不給別人做。雷鋒啊!


萬年青1616


因為自己人坑自己人是我們的拿手好戲,敢坑洋爹怕被打屁股


海納百川241660370


因為我們要養活的人比他們多


眨眼間已到中年


我講個段子大家就明白了。

2002年,國際原油4.6(已摺合人民幣),國內的油價5.6,2012年,國際原油降到3.6,但國內的油價卻到了7.6。

原因在哪?油桶漲價了!

大多數國外的油價一直比國內便宜,尤其是美國,因為它們稅收少,油站是私企。但是這也造就了美系車狂野耗油的現狀。

比國內油價貴的國家也很多。

任何事都要辯證來講,油價便宜不一定是好事,油價貴也不一定是壞事。

咱們國內油價貴,就是'油桶'貴,大家不接受也得接受!


路飛的car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結合自己在中國和美國買車用車的經歷說說吧。

先放結論:

為什麼國內的油貴?首先是稅高,其次是桶貴。

為什麼國內的車貴?首先是稅高,其次還是稅高。

油貴就不多說了,重點談談車的價格吧。

我剛跟隨美國的兩位家人買了10代雅閣1.5T+CVT和凱美瑞2.5L+8AT,都是最低配。汽車在美國不算一種資產,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宗消費品,我所在的州買車要交的稅只有一個消費稅,和下館子吃飯、家電、日用品之類是同一個稅種,由州政府收取,稅率為6.625%。雅閣最低配指導價24640美元,裸車19870美元,優惠了將近5000美元。買下它,要交的稅款大約是1320美元。

在國內買車,要交的稅有購置稅、車船稅、增值稅(已經含在你的裸車價裡了)和消費稅。如果是進口車,就再多個關稅。其中,購置稅和車船稅我稱其為顯性稅種——直接向C端(購車人)收取;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則是隱性稅種——向B端(廠商)收取,但最終這部分成本會攤到C端,算進你買車的裸車價格裡。

增值稅:我國第一大稅種,咱們買的任何實物商品發票(無論是否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票面價格中,都包含了增值稅。當然現在增值稅從17%降到13%,對消費者算是個利好。比如一款車開票價22.6萬元,這款車的稅前價格其實只有20萬,剩下2.6萬是廠家代收的增值稅。

消費稅:針對廠家徵收的汽車消費稅政策,包括提高大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以及降低小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對於國內生產製造的車,在汽車出廠時向生產廠家徵收;對於進口車,在海關清關時向進口商徵收。稅率和排量的關係如下圖。

還是以稅前價20萬的汽車為例,廠家已經把消費稅的成本含在這20萬里了。如果是1.5排量,那麼所含的消費稅約為5800多元;2.0排量為9600多元;3.0L排量為21400元。這就是為什麼國內汽車排量越做越小的直接原因——避稅,也是為什麼我國小排量車的價格往往和北美差不多,而大排量車卻比北美貴得離譜的核心原因。對於進口車來說,消費稅是車輛到岸價格加上關稅以後再計算,屬於稅上加稅。

關稅:進口車特有,目前非美國進口車的稅率為15%(2018年以前為25%),以車輛的到岸價格來算。

購置稅:這個大家很熟悉了,就是裸車價去掉增值稅後的10%,開票價22.6萬的車,去掉增值稅為20萬元,所以購置稅為2萬元。

車船稅:這又是一個以排量定價的稅種,每年都要交一次。不過北京因為尾號限行,每年實際只徵收10個月的車船稅,1.6L及以下排量車船稅減半,所以價格如下:

排氣量1.0升(含)以下的,每年125元;

排氣量1.0升以上至1.6升(含)的,每年175元;

排氣量1.6升以上至2.0升(含)的,每年400元;

排氣量2.0升以上至2.5升(含)的,每年750元;

排氣量2.5升以上至3.0升(含)的,每年1600元;

排氣量3.0升以上至4.0升(含)的,每年2900元;

排氣量4.0升以上的,每年4400元。

2017年,我在北京買了一臺進口蔚攬2.0T,裸車價24.8萬,當時交了購置稅21400元。我以它為線索,根據以下公式逆推出了所有稅額。

PS:當時的關稅還是25%,增值稅還是17%。

【關稅=到岸價格×關稅稅率】

【消費稅=(到岸價格+關稅)/(1-0.05)*0.05】

【增值稅=(到岸價格+關稅+消費稅)*0.17】

【購置稅=(到岸價格+關稅+消費稅)*0.1】詳見下圖。

不算保險和雜費,這臺蔚攬的價格為27萬出頭,其中近11萬是稅(上圖少算了400元車船稅),到岸裸車的費用才16萬多,綜合稅率高達67.1%,相當於美國新澤西州的10倍。

增值稅、購置稅、關稅稅率好歹都是一致的,車貴稅高,尚且能理解。但消費稅還跟排量掛鉤,這就讓大排量車在中國逐漸成為珍稀物種。在美國,3萬多美元可以賣到3.5L V6的凱美瑞、5.0L V8的野馬、5.7L V8的道奇挑戰者、6.2L V8的大黃蜂。在國內,30萬人民幣買不到3.0+排量,50萬內買不到V8,這都是消費稅的“功勞”。

以美版凱美瑞為例,3.5L V6版本比同配置的2.5L貴5000美元,折算成人民幣是34500元。由於美國沒有排量稅,大排量增加的只是物料成本和技術成本,而沒有稅收負擔。我們可以直接認為這34500元就是動力總成本身的差價。國內凱美瑞2.5起價22萬元,如果3.5版本國產,那麼起價至少要達到30.1萬元才能抹平消費稅增加的成本,因為消費稅的存在,本來只有3.45萬的差價一下子擴大到8.1萬。對於有30萬預算的轎車消費群體來說,有幾個人會放著豪華品牌B級車不要,而買輛凱美瑞呢?對於主機廠來說,這種價格高、利潤薄的大排量車顯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福特野馬更是個鮮活的例子。在美國售價摺合人民幣24.1萬的5.0 V8,到了國內賣到59萬人民幣。因為對於4.0L以上的進口車來說,光是關稅、消費稅和增值稅這三項就高大到岸價格的144%——34.7萬,加上車本身的價格,將近59萬元。這麼看來,57.18萬的指導價還不夠國內經銷商賺的。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i車公社一洺山


 我們來看看油價負擔排名就知道了,油價負擔是指每加侖汽油平均售價與居民人均日收入之比作為衡量油價負擔的標準。

  那麼油價高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我國是石油進口大國,所以油價自然是不能與石油出口國作對比的,比如說委內瑞拉,伊朗以及科威特等等,這些石油出口國的油價肯定是要比我國低的。但是我國作為石油進口大國,實際上油價並不算太高的,處於世界的中游水平。比如說同是石油進口大國的加拿大和印度,油價就要比我國更高。而且就石油稅率來看,德國和韓國的石油稅率也要比我國的石油稅率更高。

油價年年漲、“兩桶油”卻年年虧,技術差距難彌補

要說到油品質量和供應的問題,當然繞不開如雷貫耳、車主又愛又恨的“兩桶油”。令人驚訝的是,在油價接連上漲的時期,在全國坐擁超過5萬個加油站網點的“兩桶油”卻沒停止過虧損。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中石油和中石化去年全年累計收入740.42億,然而另一邊,國家卻在10年內投入超過1000億給這兩大巨頭作為補貼。歸根結底,技術遇瓶頸,提煉成本高是主要原因。

由於稅率和技術這兩座大山的擠壓,一時之間油價高漲的局面似乎無法解決。但是乙醇汽油的逐漸普及以及備受關注的新能源車,也為車主們提供了更多選擇。或許有朝一日,車主們真的可以擺脫油價的束縛,轉而擔心電費去了。


誠亦有城


1.第一、國內的汽車企業大部分為國有壟斷性企業,企業平均利潤率在30~35%左右,而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中企業靠自由競爭、靠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5%左右。國內汽車企業的高利潤,助推了汽車的高價格。

第二、和我國的稅收政策有關。國內汽車廠家在生產環節要上繳17%的增值稅和5%的消費稅。車輛上市銷售後,購車者還必須支付約9%的購置稅,車價所以偏高?而國外一些國家,美國國家汽車公司僅徵收5%~10%的稅費,終端環節不再需要購置稅,在日本轎車平均稅率只有11%,德國則為7%。 所以汽車稅收造成了車價偏高。

2.油價高的原因我認為也有重要兩點:

第一、原油成本高:我國原油開採成本較高,導致成品油高這是必然的。還有,我國石油儲備不足,很大一部分需要從國外運輸,光運輸費就比人家高一節,也導致油價居高不下。

第二、油價含稅比較高,美國油價含稅22%,國內油價含稅48%。




大話談車


現在我國油價大家都認為是兩桶油賣高了?而2桶油還說他們沒掙錢反而虧損!為什麼?單從市面上油價的價格來看確實是有些高,可賣油的錢都進2桶油的口袋了嗎?沒有!石油公司要所得稅百分之48。這就是說現在8塊多錢一升的油有近一半的進了稅務局!真正的油實值的價格是4塊多錢,其實中國房地產也是這個理,房地產商感到這麼高的稅,我為什麼不能高價出售!炒房的根本在哪裡?不言自明!一個人的好壞,是他自己的言行所定性的!從唯物辯正法立場看問題,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必須為自己的言行所產生的後果買單!這是千古以來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果關係是這個地球上每天都發生的故事!


清新133806113


什麼比國外的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