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景德鎮瓷器式樣守舊,差點被工業化瓷器生產拍死在沙灘上

1897年到1912年,日本陶瓷界著名專家對景德鎮和英國制瓷業進行的調研,每隔四年到景德鎮進行考察,在經過系統分析後,日本製瓷界認為日本瓷業技術已經超過景德鎮。同樣在1914年,黃炎培對景德鎮考察過程中,他認為景德鎮保守頑固,交通落後,缺乏現代社會法則與新型瓷業技術。

1920年,美國記者威廉·卓別林是較早進入景德鎮的美國人,在對景德鎮論述中,儘管他驚歎景德鎮高超的手工制瓷技藝,但也指出了景德鎮是一個非常保守落後的地方。整個城市沒有報紙、沒有電燈和電話,仍然從事著傳統的瓷業生產。

民國時,景德鎮瓷器式樣守舊,差點被工業化瓷器生產拍死在沙灘上

民國景德鎮瓷器


景德鎮制瓷業不合理行規

清朝以來,由於細瓷需求的興起,柴窯成為景德鎮瓷業生產的主要窯爐。由於燒密是瓷器製作中關鍵性環節,且為都昌人把持。因此,為了維護其自身利益,密工制定了各種行規,保證其自身利益。

由於修建柴窯成本高,一般坯戶難以承擔,多采取搭燒模式。因此,做坯戶必須接受其各種行業規則。在瓷器燒造中,主要行規有以下幾個方面

民國時,景德鎮瓷器式樣守舊,差點被工業化瓷器生產拍死在沙灘上

民國景德鎮瓷器

第一,柴窯買賣中的陋規。窯房中的管事先生和賣主商定以後,賣主要給賬房先生一定的錢,作為回報,賬房先生算賬的時候,也會多算這份錢的兩倍給賣主,二者以損害窯房主利益為基礎實現雙高,但窯房主即便知道,也不敢提出來,否則會引起各方不滿。

第二,窯工的吹灰肉。搭燒的坯房主將瓷坯挑到窯房後,經常有窯灰落入,如果燒造之前,不將瓷坯清理乾淨,燒出來的瓷器會有斑點,影響瓷器質量。因為窯工沒有清除窯灰的義務,為了讓窯工在燒窯前幫忙將瓷坯清理乾淨,做坯戶會以買肉酬勞方式給窯工部分報酬,稱為"吹灰肉"。久而久之,所有的瓷坯主都要給窯工這一報酬,否則窯工會故意損害瓷坯。

第三,窯戶主實行窯禁。在瓷業生產的旺季,為了提高瓷器的價格,窯戶主會集體禁窯,不再進行瓷窯燒造,以維護自身的利益。因為許多做坯戶沒有窯爐,只能接受這一行規。

民國時,景德鎮瓷器式樣守舊,差點被工業化瓷器生產拍死在沙灘上

民國景德鎮瓷器

工業革命的衝擊

到了18世紀後期,英國經過工藝革命後,瓷迅製造業巡視崛起,所構建的瓷器帝國已經在歐洲市場形成的壟斷力,也取代了中國在西亞和北非市場,並試圖打開中國的市場。

景德鎮瓷器能夠摧毀亞洲和非洲其他產瓷區小規模生產,但在面對來自英國機械化生產的競爭,已經力不從心。機械化制瓷生產體系,再加上系統的陶瓷人才培養讓歐美各國在現代瓷業生產中處於引領者地位

民國時,景德鎮瓷器式樣守舊,差點被工業化瓷器生產拍死在沙灘上

民國景德鎮瓷器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的民眾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也在發生著變化。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人意識到自身在科技方面落後於西方,開始以西方為師。受此影響,中國人的消費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變化,物美價廉的洋貨開始在中國盛行。洋貨盛行的背後是中國手王業產品的衰退,景德鎮瓷器也不例外。

因此,國瓷漸被詳瓷打倒,尤其東洋瓷暢銷各省,而且漸漸銷到江西,銷到國瓷出產地景德鎮。

民國時,景德鎮瓷器式樣守舊,差點被工業化瓷器生產拍死在沙灘上

民國景德鎮瓷器

儘管商品消費並不完全和質量有關,但景德鎮瓷器產品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是影響產品銷售的重要因素。景德鎮瓷器式樣守舊,不能生產出時代特色的產品自然無法得到市場認可。景德鎮瓷器質量要優於日本,但日本瓷器式樣新穎,深受歐美消費者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