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戰”一觸即發,“口紅效應”擺佈自主品牌

千金散盡難復來。

“升級戰”一觸即發,“口紅效應”擺佈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的定價策略不是你好我好,而是你死我活”。尤其是在整體市場仍深陷下滑泥潭的當下,從增量競爭到存量競爭,意味著一家企業的增長,勢必要從競品手中搶奪資源。在合資和豪華品牌價格下探的背景下,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被進一步壓縮。

根據中汽協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累計銷量同比下滑幅度達20.8%。其中,吉利汽車今年累計銷量為95.8萬輛,同比下降19%,吉利汽車單月銷量已連續下滑八個月;比亞迪今年累計銷量為33.58萬輛,同比下滑4.49%,燃油車累計同比下降31.22%,截至今年9月份,只有長城汽車實現微增,其他企業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為緩解銷量壓力,部分自主品牌已開始修改年度銷量目標。吉利汽車在7月8日將全年銷售目標下調10%至136萬輛;緊隨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發佈2019年銷量目標調整公告,將原定的120萬輛年銷量目標下調到107萬輛。

同時,迫於銷量和產能壓力,主流自主品牌車企,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紛紛基於旗下熱銷車型推出了“升級版”車型。業內人士認為,在價格不變甚至更低的情況下,自主品牌推出配置更高、空間更大的升級版車型,實際是變相降價,意圖通過性價比搶佔市場。其中,部分車型甚至在底盤、發動機等核心技術不變的情況下,被重新包裝推出市場。

隨著汽車市場下行壓力深化,“擠出效應”和“馬太效應”的作用愈發明顯。對於自主品牌而言,其再一次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口紅效應”的價格爭鬥之中。即噹噹經濟不景氣時,口紅的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也叫"低價產品偏愛趨勢"。自主品牌車型“升級戰”,則是這一效應的如是寫照。顯然,中國汽車市場通過近30年“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帶給市場高速增長。但回顧自主品牌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核心技術掌握方面的缺失,仍然是自主品牌發展的最大阻礙,這導致了在技術附加值愈發成為提升企業溢價能力的市場環境下,在核心技術上仍受制於人自主品牌,不得不以“價格戰”還擊。然而,這樣的尷尬不侷限於自主品牌本身,其中,自主高端SUV品牌WEY,在銷量壓力下,推出了與VV5車型價格相近,但配置、尺寸都更好的VV6,這直接導致了VV5車型銷量“失聲”。

“升級戰”一觸即發,“口紅效應”擺佈自主品牌

有業內人士認為,對自主品牌汽車而言,要避免斡旋於價格之中,“升級戰”和曾經的價格戰,都只會更加惡化自主品牌的品牌形象,把自主品牌一直釘在“低價低質”的恥辱柱上,到終極傷害的還是中國的汽車產業。相反,只有努力通過正向研發,提升汽車質量、品牌形象,打技術戰、品牌戰、服務戰,才是自主品牌正面對壘合資品牌,和生存的長遠之計。

換言之,對於正在遭受銷量陣痛的自主品牌而言,銷量下滑,年銷目標完不成,未嘗不是好事,對於那些尋求捷徑的自主品牌,被清洗出局,才能讓自主品牌去挖掘原因,尋求改變。對整個汽車產業而言,也只有摒往浮燥,中國汽車產業的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