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大學排名:重慶公辦一流大學數量位居前十

哪些城市躋身2019世界一流大學、世界高水平大學和中國一流大學行列的高校最多?哪些城市的大學辦學水平最高?

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大學排名:重慶公辦一流大學數量位居前十

2019年4月15日,由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編撰完成、科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的《2019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校友會版)》最新發布2019中國最佳求學城市排名和2019中國各線城市最好大學排名。報告顯示,北京問鼎2019中國最佳求學城市排名冠軍,連續3年摘得中國最佳求學城市桂冠;上海第2,南京第3,贏得中國高教第三城美譽。全國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高教綜合實力最強,擁有的全國百強高校、中國一流大學和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數量最多,是全國高考考生求學的首選城市。

在最新校友會2019中國大學排名中,北京市、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西安市擁有的2019中國八星級大學(8★)、中國七星級大學(7★)、中國六星級大學(6★)和中國五星級大學(5★)等一流大學數量最多,雄居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大學排名前5強。武漢市、西安市和哈爾濱市等擁有的中國六星級民辦大學(6★)和中國五星級民辦大學(5★)數量最多,雄居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民辦大學排名前3強。廣州市、南京市和成都市等擁有的中國六星級獨立學院(6★)和中國五星級獨立學院(5★)數量最多,雄居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獨立學院排名前3甲。

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大學排名:重慶公辦一流大學數量位居前十

北京市雄居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大學排名榜首,35所高校躋身中國一流大學行列

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9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北京市雄居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大學排名首位,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清華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等35所高校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世界高水平大學和中國一流大學行列,彰顯北京作為世界一流高教中心的絕對優勢。上海市14所,居第2;南京市、武漢市各9所,並列第3;西安市7所,列第5;廣州市6所,居第6;成都市、重慶市各4所,並列第7;杭州市、長沙市、哈爾濱市、昆明市各3所,並列第9。

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大學排名:重慶公辦一流大學數量位居前十

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大學排名:重慶公辦一流大學數量位居前十

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大學排名:重慶公辦一流大學數量位居前十

辦大學排名榜首,9所高校躋身中國一流大學名單

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9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中,武漢市雄居校友會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民辦大學排名首位,武昌首義學院、文華學院、武漢學院等15所高校躋身中國頂尖民辦大學和中國一流民辦大學行列,是我國目前民辦高校辦學水平最高的城市。西安市5個,列第2;哈爾濱市、濟南市、上海市各3個,並列第3;鄭州市、長春市、大連市、長沙市、福州市各2個,並列第6。

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大學排名:重慶公辦一流大學數量位居前十

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大學排名:重慶公辦一流大學數量位居前十

珠海廣州等4城市並列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獨立學院排名首位,12所高校躋身全國一流行列

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9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中,珠海市、廣州市、南京市、成都市並列校友會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獨立學院排名首位,共有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南京大學金陵學院等12所高校躋身中國頂尖獨立學院和中國一流獨立學院行列,是我國目前獨立學院辦學水平最高的城市。昆明市、天津市、保定市、長春市各2個,並列第5;西安市、重慶市、武漢市、泰州市、嘉興市、鄭州市、廊坊市、青島市、綿陽市、漳州市、麗江市、秦皇島市、眉山市各1個,並列第9。

2019中國各城市一流大學排名:重慶公辦一流大學數量位居前十

城市等級劃分依據:

校友會2019中國最佳求學城市排名中城市等級劃分依據的是《第一財經週刊》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最新公佈的中國城市分級排名。其中,一線城市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4個城市,新一線城市有成都、杭州、武漢等15個城市,二線城市有昆明、大連、廈門等30個城市,三線城市有鞍山、蚌埠、包頭等70個城市,四線城市有安慶、安順、安陽等90個城市,百色、保山、朝陽等129個五線城市。

排行榜評價標準:

校友會2019中國最佳求學城市排名與2019中國大學排行榜採用同一評價標準,採用了教育教學質量、高層次人才、學科專業、高端科研成果、科研項目、科研基地、辦學層次、社會聲譽和國際影響等9大評價指標,涵蓋300多項四級評價指標,是目前中國大學評價指標數量最多、最為系統全面的大學排名,基本覆蓋國內外其他中國大學排名的高端質量指標。

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僅供個人研究學習,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